竹笋——雨后春笋

  竹笋就是竹子的嫩芽,就像水和冰的关系,本质没变,但意味不一样,所以分开说。

  说竹子一定离不开“梅兰竹菊”,离不开“成竹在胸”,离不开“不可居无竹”所谓的陈词滥调。但说竹笋没人想起这些,想起的是“雨后春笋”也许还有“抽丝剥笋”。

  就从“雨后春笋”开始吧,最早注意并描述出来的是宋·出处,张耒《食笋》:“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意思就是春雨过后,竹笋长的又多又快。引申为新鲜事物大量涌现。

  比如,清·张鸿《续孽海花》第五九回描述的:“人才是愈用愈多,他们的伊藤、陆奥等豪杰,好像雨后春笋,丛生并长。”

  还比如,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

  再说“抽丝剥笋” 和“抽丝剥茧”一个意思,是说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或者笋得一层一层地剥。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抽丝剥茧”的出处是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蓝桥记》:“安绶惘纪,无行云流水之势,但如抽丝剥茧之行而为之,故望此云,无望得众。”

  “抽丝剥笋”只有现代的使用实例,沈衡仲《简评》:“作者运用了抽丝剥笋、层层推进的议论方法,娓娓而谈,言之成理,颇能引人入胜。”

  关于竹笋只有这两个几乎没有历史沉淀的成语,有些遗憾,不过,成语到了明清以后几乎没什么新出现,远不像《诗经》以后,成语如“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

  对于我,“雨后春笋”意味着美食,意味着养生,意味着去除膏粱厚味。这样的期许,应该不仅仅是我,而是现代人,很多人。也许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然,吃一顿“雨后春笋”不至于“to be or not to be. ”这样宏大的哲学思考,但是现代人不妨思考一下“雨后春笋”和“雨后春笋”的区别,我是说,古代和现代的区别。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