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乃千年古县、“福安”之地,素有“赣中福地”的美誉。这里,崇文重教,那怕“簸箕晒谷”,也要“教崽读书”;这里,开科取仕巳来,有进士486人;这里,明朝中期,阳明心学盛于江佑;这里,民国时期,曾诞生了“安福三杰


  然而,“福”泽被的始终是少数人,绝大多数人,仍然过着穷苦的生活。其实,世间但凡没有的,越是渴望拥有,正是因为无“福”,人们才会虔诚地去祈福,才会留下诸多的祈福习俗。对“福主”的崇拜,对武功山的祭祀,对古樟树的祈愿,莫不如此,尤如久旱渴望甘霖,久贫渴望富足,久乱渴望平安。安福之县名,曾经有过安成、安平、平都、安復等别称,其实也寄寓了人们对“平安”生活的向往,平安即“福”,这是安福人对“福”的朴素认知。


  一旦祈福不成,就只能靠自己努力。或苦读诗书,或勤于稼穑,或外出经商。实在无望,便揭竿而起。大革命和井冈山斗争时期,革命浪潮席卷安福。李精一、王新亚、方志敏、毛泽东、彭德怀、陈毅等,曾在安福开展革命活动,众多的穷苦百姓走上了革命道路;伍中豪、贺国中、刘之至等红军将领血战安福,长眠于此;武功山三年游击战争,艰苦卓绝,安福走出了张强生、童炎生等一批将军。从此,安福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又多了一重色彩——红色。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浪潮,涌动在安福。县数万民工,肩扛手提,吃住在工地上,相继建起了社上水库、柘田水库、谷口水库、东谷水库、安福渠等一批水利设施。从此,沃野千里,良田万顷。那时,我还在读初中,暑假就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拔秧、插秧、耘田、割禾,样样得干。有时还进行劳动比赛,比莳田,谁又快又直,比杀禾,谁又快又不直腰。也许是吃大锅饭吧,也许是耕作技术落后吧,也许是搞运动吧,印象中,我们队里到了春上,总要到桥头村去借谷子。所以,暑粉丝和饭,红锅炒香干萝卜是经常的事。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浪潮,又一次涌动在安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父亲牵着自家的黄牛,犁地、耙田,忙得不亦乐乎,母亲则种菜、养母猪,贴补家用。家里房子建起来了,五直二进,砖瓦结构,宽敞明亮。我也考取安福中学实验班。父母亲的脸上,整天洋溢着快乐和满足。


  时光的车轮,驶进了2012的冬天。伟大复兴的浪潮,再次涌来。插秧变抛秧、牛耕变机耕、传统水稻变杂交水稻……,现代农业方兴未艾。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镇转移。一个城镇化的安福,正在加速形成。工业园区,以机电、绿色食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为龙头,正在实现产业集群。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一个新型工业化的安福,正在崛起。全域旅游,如火如荼。4A级景区武功山景,正招揽八方游客。楼下、石溪、荷溪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塘边、沙溪、柘溪、嘉溪、上城等传统古村落,蒙岗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文化公园,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游客的到来。一个绿色生态的安福,正在向我们走来。安福中学、安福二中、安福三中、城关中学、城北学校、城东学校、平一小、平二小、平三小等学校群,正在形成,一个文化的安福,正造福百姓。咸宜井高速、吉莲线、安宜线、安永线、环武功湖公路、武功山旅游快速通道、武功山通用机场……安福的交通瓶颈,正在破除,一个便捷的安福,助力了经济的腾飞。


  近年来,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樟树之乡、中国福文化之乡……,一张张靓丽的名片,诠释着安福的美好和荣光。


  “福安之地”,名副其实。潮涌樟乡,泸水欢歌。一个和谐、秀美、繁荣的安福,正昂首阔步在赣鄱大地上。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