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6日,我和新中国第二、三、四批在京的部分女飞行员姐妹,参加了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捐赠文物的活动。经媒体报导,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看着一件件的文物,让我不禁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岁月,姐妹们的音容笑貌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在航空兵部队飞行到最高飞行年限,与伍竹迪、苗晓红、邢淑华这些老大姐都有过一些交往。从青春追梦到颐养天年,几十年悠悠岁月如白驹过隙。伍竹迪、苗晓红俩位老大姐如今已经80多岁高龄。邢淑华大姐也有70岁了,连我这小妹今年也67岁了。我细细地端详着照片,仿佛又看到了当年她们那英姿飒爽的模样

飞行员让人羡慕,女飞行员更令人神往。在光鲜亮丽和荣誉的背后,飞行员要面对的飞行风险时刻存在。女飞行员也一样。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航空博物馆英雄墙上面镌刻着1776名在作战和训练中牺牲的飞行人员,其中有6位是女飞行员。


3.jpg

“第一批女飞行员”伍竹迪:将生命交给党

1951年初,党中央决定培养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1952年3月8日上午,朱德总司令在西郊机场检阅并参加了首批女飞行员的起飞典礼;伍竹迪担任5号机机长,驾机通过天安门接受党中央毛主席的检阅。3月24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了伍竹迪等第一批女飞行员。

新中国女飞行员飞越天安门的壮举,在世界上引起轰动,英国记者在北京“六国饭店”专访伍竹迪。苏联《真理报》以“伍竹迪,好样的”为标题发布新闻。新华社记者在她驾驶飞机前面为伍竹迪拍摄的特写,在全国以宣传画的形式发行。一时间世界和中国知道了伍竹迪。

伍竹迪蓝天翱翔16年,是四种气象机长、教员和指挥员。经她带飞出来的男女飞行员有几十名。参加过无数次作战训练抢险救灾等各类任务。经历过生死考验,飞机失速她体验过。1963年8月,在北京良乡上空的暴风雨中,她创造了重启两台空中停车发动机的奇迹。作为新中国妇女崛起的代表,伍竹迪光荣出席了“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这次,伍大姐托我把她当年“1578”的飞行员编号证书和航校毕业证捐赠给了军博。


“第二批女飞行苗晓红”:退而不休续写蓝天情

1.jpg苗晓红大姐是共和国第二批女飞行员。1958年航校毕后分配到空军专机部队,是四种气象机长四种气象教员和四种气象指挥员。她不仅飞行技术过硬,航空理论也是专家,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飞行到最高年限后,1989年退休,虽然不能驾驶战鹰在蓝天中翱翔了,但她拿起笔,在“字里行间”续写蓝天之情。

中国妇女从事航空事业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有近千名女性飞上蓝天,万里长空留下了她们许多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女飞行员的英雄事迹是一笔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苗晓红怀着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凭着对妇女从事飞行事业的深刻理解,苦苦地探寻着、挖掘着、整理着,传承着和发扬光大着女飞行员的精神。退休以来先后在《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中国妇女》、《军休之友》、《同心圆》等报刊上发表近百篇文学作品。经过8年创作发行了《我是蓝天的女儿—一个专机女机长讲述的故事》。空军将其列为教材发到飞行人员人手一册。2011年以来她先后创作了《女人的天空》、《共和国首批女飞行员》《中国早期女飞行员史话》等多部文学作品。全国二十多家报刊连载或转载了《共和国首批女飞行员》,并被北京、河北、重庆等多家电视台录制成了专题片。退休前与战鹰为伴,退休后仍然在“女飞行员”的空域里飞翔。为了让中国女飞行员这面旗帜飘得更高、更响,年过八十的苗晓红笔耕不辍,仍然孜孜不倦地撰写着女飞行员的蓝天史实。她热爱蓝天,忠诚于航空事业的精神感动并激励着我们这些后人。她曾被空军表彰为先进离退休干部。连续多年被海淀区军休办评为先进宣传工作者。

这次她将伴随她穿云破雾多年的皮飞行服捐赠给了军博。让它向后人诉说一位老飞行员对祖国蓝天的无限眷恋。


“第三批女飞行员”邢淑华:不是花瓶,是战斗力

1965年的一天,北京第十三女子中学一名初三学生,走进了新中国第三批女飞行员的队伍,她就是邢淑华。她军旅生涯39年,被授予陆军大校军衔,先后圆满完成了核试验飞行、国防科研试飞、卫星回收、人工降雨、抗洪救灾等一次又一次急难险重任务。

5.jpg邢淑华常说:“中国女飞行员不是花瓶,而是战斗力”。一次执行人工降雨任务,邢淑华机组驾机从田阳机场起飞,从东往西撒催化剂,然后再改变航向,由西向东飞。不料天气突变,眼前乌云翻滚,飞机上下百米的剧烈颠簸,机舱玻璃被狂风暴雨拍打,闪着蓝色火花。机组明白飞机如果被雷电击中,将是机毁人亡,但如果被迫降低高度绕飞雷雨,很可能撞山或燃油耗尽。更糟糕的是田阳机场上空是8—10个云量的积雨云,柳州、桂林、南阳等备降机场天空布满了积雨云(10个云量),都已经不具备接收飞机着陆的条件了。飞机、机组人员危在旦夕。身为机长邢淑华果断发出指令“返回田阳机场”!并指示机组寻找缝隙,超气象条件强行着陆。邢淑华成功了,飞机安全着陆了。从遇险到着陆的两个多小时的空中“博斗”,既悲壮又豪迈。这也仅仅是邢淑华飞行篇章的一个小片段。她飞行35年,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多次受到嘉奖,把生命交给了蓝天,把心交给了祖国和人民。这次邢淑华大姐把她珍藏多年的飞行帽捐赠给了军博。她流着眼泪对心爱的飞行帽说,把你捐给军博,是变家宝为国宝,想你的时候,我就去军博看你。


“第四批女飞行员”刘凤云:荣誉永远归功于党和人民

我叫刘凤云。1970年我作为第四批女飞行员被选拔到航校学习空中领航。当时我平衡机能不好,每次飞行都会呕吐,一直到把胃液吐出。但我怀揣着飞行蓝天的梦想,绝不能在困难面前退缩。我加大体能训练,甚至周日,别的同学都在休息,我还要坚持长跑4000米。航空理论学习,飞行训练,我更是一丝不苟,终于以优异成绩从航校毕业,分配在北京某航空兵部队。驰骋蓝天32年,在三叉戟和图154型运输机上,飞行近6000小时。圆满完成了专机、包机、抢险救灾,军事运输以及军事训练等各项任务。

2.jpg【我与苗晓红在一起】

有一次,我和机组同志执行从广州到银川的飞行任务。因为那天我已经飞了两段航线,所以这段航线由其他同志飞。但我有个习惯,飞机到场前十五分钟,我一定要去前舱看看。这时,我看到飞机在云中飞行,高度已经下到安全高度以下,而且机场导航台信号尚未收到。银川机场在贺兰山东侧10公里,山高3600米。按规定飞机应保持4200米安全高度通过机场建立航线落地。可这时飞机已下到3000米还在继续下降。我大喊一声“拉起来”!并让机组立即联系地面开放导航台。按推测时间指挥飞机建立航线。当收到导航台信号时,飞机正在跑道上空的二边航线上,这时我们已经从西向东飞行了20公里,也就是说,我们正从贺兰山上空飞过。由于及时引导飞机爬升至安全高度,避免了一次可能发生的飞行事故。受到领导的表彰和奖励。我因保证飞行安全,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

1977年,在建军五十周年时,我接到了国防部的邀请,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庆祝活动,并同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坐在了主席台。这次,我把国务院的邀请函和二等功的立功喜报,以及飞行特殊贡献奖证书,捐赠给了军事博物馆。这些荣誉,永远属于党和人民。1997年,我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这都是党和人民培养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空军先后有12批女飞行员在忠实地履行着使命,而且,她们当中,不仅有飞运输机的,还有飞直升机的,歼击机的,歼击轰炸机的。她们是在用生命向祖国和人民宣示忠诚。她们在军营建功立业,在蓝天挥洒青春,为祖国的航空事业,为人民空军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摄影:韩郑


微信图片_20190727201727_副本.jpg 

         现在,我在跟航校一批老同学——近70岁的一群老顽童在草原上旅游,嗨皮!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