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海南作家采风团在张家口市崇礼区吃完早餐,乘车往北进入沽源境内时,陪同的张家口市文联张艳萍主任,拿起话筒,清了请嗓子,声若夜莺般说道:“欢迎各位老师来到我的家乡。沽源为张家口的坝上地区,镶嵌在金莲川上的璀璨明珠,以碧水、蓝天、白云、草原等雄浑秀美的大漠景观著名。请大家不吝笔墨,写写我的家乡。”

       在美女主任的陪同下,我们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走读沽源。

        

       坝上草原天路

       到达坝上草原,还不到上午10点。

       位于河北境内的坝上草原,又称“京北第一草原”。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大兴安岭南麓的接壤地带,平均海拔高度1500—2100米,是坝上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由草原陡然升高而形成的地带,因气候和植被原因形成的草甸式草原。范围包括承德市的丰宁、围场两县,张家口市的沽源、张北、康保、尚义四县。

       坝上草原有一条东起沽源县闪电湖,西至尚义大青沟的高等级公路,被称为“中国66号公路”,为中国大陆十大最美丽的公路之一,是集自然、壮美、神奇、舒爽为一体,最具有自驾观光旅游价值的百里风景线。它犹如一条蛟龙,盘踞于内蒙古大草原南垣的群山峻岭之颠,蜿蜒曲折、跌宕起伏,蓝天与之相接,白云与之呼应,故名“草原天路”。道路周边,生态保存完好,植被茂密,植物品种繁多,是中国北方旅游、休闲、避暑、度假的首选之地。

       “草原天路”,虽不是韩红歌唱的那条天路,却蕴涵着蒙元文化、长城文化、古道文化、农耕文化、军事文化、边塞文化、能源文化、地质文化等深厚的文化底蕴。沿线的“中都草原”“五花草甸”“”滦河神韵”“石柱群”“阎片山”“汉诺坝地质公园”“鸡冠山”“哈叭庆”“白龙洞”等自然景观,更是张家口独特的地理文化奇观。

       一到这里,作家们就被眼前的草原美景迷住了。大家纷纷拿出手机与相机,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胜景收进镜头; 在山顶或花、草丛中,摆出各种美妙的姿势,零距离亲近大自然,留下美好的瞬间。


       厚重历史底蕴

       大巴驶进沽源县城时,尚不到中午饭点,县委宣传部的祝汉国副部长,便安排我们先参观沽源县博物馆。

       沽源县博物馆,是一座以蒙元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集中展示了元代察罕脑儿行宫和元代蒙古贵族墓葬梳妆楼元墓群等重点文物古迹模型。沽源历史上曾是北魏御夷镇,也是辽、金、元三代帝王的避暑胜地,金代景明宫、元代察汗脑儿行宫、明代长城和古烽火台及元代宏城遗址、九连城遗址等一大批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古迹,至今尚存,更留下了全国唯一带有墓上享堂的梳妆楼元墓古迹。2012年,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文物古迹,沽源县投资150万元建设了占地面积2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25平米的县博物馆。该馆分为上下两大部分:第一层,为沽源历史文物展区,以历史脉络为主线,全面展示了沽源历史的悠远和厚重,详细介绍了沽源在各个历史期间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展示该县从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直至民国时期的历史进程,八思巴铭文风铃、云需总管府官印、铜权等重要文物也在该层集中展览。第二层,按比例模拟修建了元代察罕脑儿行宫和梳妆楼元墓群两个模型。察罕脑儿行宫建于1261年,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元代行宫遗址。在元朝近百年的历史中,每年春秋时节,元朝皇帝都会率领官员在察罕脑儿停驻,举行狩猎活动、召见臣工、宴请宗王等。梳妆楼通高15米,墙厚70厘米,全楼建筑全部用砖,未用任何木料。当地相传,萧太后有一次在此发现头发乱了,便命臣下建一小楼,供其梳妆,故称梳妆楼。清朝乾隆年间编撰的地方志《口北三厅志》中,收录了关宁的一首诗《过察罕格勒》。“察罕格勒”是蒙古语,意思是白色的建筑物。诗曰:“號虢河流岸草春,画楼金粉已成尘。青山不管兴亡事,依旧崎岖送路人。”其中“画楼金粉已成尘”一句,关宁注释:“土人传之为辽后梳妆楼遗址”,这是梳妆楼最明确的文字记载。经考古勘察,梳妆楼实为一座夫妻合葬墓,有三个墓室,男性棺木是松木从中剖开刻成人形大小的独木棺,墓主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外孙阔里吉思。墓葬四周,还有各类等级高、规模大、形制特殊、葬式不同的墓葬23座。为研究元代葬俗、礼制、服饰以及建筑,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对充实完善元代文物和历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馆内容详实、展品丰富,真实、全面地反映了沽源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充分展示了浩瀚历史长河中沽源的地位和作用。整个展览文字通俗易懂,图片多姿多彩,展品厚重珍贵,布局简洁明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览运用幻影成像的高科技手段,将忽必烈在察汗脑儿行宫重要活动的场景,通过动画演绎和绘声绘色的讲解,图文并茂的展示出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悠久历史,留下了许多萦绕心头的重重迷雾;秀美山川,孕育了无数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一座座陵墓,一通通石碑,都是难以忘怀的历史片段,沧桑历史的真实写照。这些或轰轰烈烈,或默默无闻的历史人物,都是灿烂历史交响乐中,不可或缺的动听音符。


       广袤金莲川

       金莲川,是指流经沽源及内蒙古正蓝旗的闪电河两岸的湿地草原,这里既是草原与汉地的交界,又是南北交通要道。川中长满金莲花,花色金黄,七瓣环绕其心,一茎数朵,花色烂然。金莲花也叫内蒙金莲,既可入药,又可制成上等茶叶,清凉解暑、化痰止咳、润喉清肺。

       金代女真皇帝有外出巡游、避暑纳凉、从事渔猎活动的习惯,称之为“春水秋山”,沽源是主要活动地区之一。大定八年(1168年),金世宗巡幸凉陉,看到曷里浒东川长满了金莲花,金黄耀眼,心中大喜,说:“莲者连也,取金枝玉叶相连之义”,遂更名为金莲川,还在金莲川修建景明宫、扬武殿等避暑宫殿(今闪电河乡前水泉遗址),遗址至今尚存。

       公元1251年6月,蒙古国蒙哥即汗位,为强化大漠以南汉地的统治,命令同母弟中“最长且贤”的忽必烈总管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允许他开府建衙,委派官吏。当年9月,忽必烈移帐漠南金莲川,在今沽源闪电河乡小宏城村修建了王府,又称金莲川幕府。不久,他在滦河(闪电河)之阳、龙岗之地修建了开平城(今内蒙古正蓝旗)。

       从1251年移帐金莲川,到1260年开平称汗,忽必烈在金莲川幕府会聚了儒、释、道皆通的刘乗忠,金代状元王鹗,名士元好问,正统儒学代表许衡、姚枢,佛教教主八思巴等一大批满经纶、精通治道的学者课士。在他们的影响下,忽必烈确立了“以汉法治汉地”的治国方略,训练和掌握了大批蒙古军队,进而成就了建立元朝,统一中国的雄伟大业。忽必烈即汗位后,改国号曰元,年号“中统”,将开平命名为上都,把“金莲川幕府”扩建为上都与大都之间著名的“察罕脑儿行宫”。

       开府金莲川,是忽必烈人生事业的新起点。人杰地灵的金莲川,为他提供了展示才华、创造辉煌的历史舞合,不仅改变了他的个人命运,也改变了蒙古国乃至中国历史的进程。

       金莲川草原和元上都相得益彰,互为依托,在国内外齐名。每到盛夏时节,碧绿的金莲川草地像一片绒毯铺满一览无垠的大地,马群、牛群、羊群像飘过的彩云,冒着缕缕炊烟的雪白蒙古包衬托在蓝天白云下,分外妖娆。金雕翱翔于天空,百灵鸟歌唱于原野,坦荡如砥的金莲川,开满色泽鲜艳的金莲花,美丽壮观。现滦水南岸,仍有“沙拉塔拉”,意思是“黄色的平野”,即“金莲川”。

       下午3点不到,车抵金莲川草原。车门一开,美女作家们鱼贯而出,在这块全国最大的金莲花种植基地,重复着在“草原天路”的动作。自古以来,人们常把花比作美女。而一旦美女邂逅鲜花,美女也就成了徜徉花海的精灵、美丽的花仙子。


       流连滦河神韵

       大巴绕湖开上一座山,张主任告诉我们,湖名“草原湖”,山叫“转佛山”,包括我们即将参观的“滦河神韵风景区”,都是“河北坝上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组成部分。

       “河北坝上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是河北省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008年被评为“燕赵最美的湿地”。结构为“两点、一线、四大区、八小区”,即以草原湖、闪电湖为湿地公园核心,闪电河及其两边湿地为主要区域,划分为草原湖湿地保育区、闪电河湿地与植被恢复区、闪电湖休闲娱乐区、闪电河东侧山地综合管理区四大功能区和草原湖鸟类观赏小区、闪电河漂流小区、闪电湖水上娱乐活动小区等八个小区。

       “滦河上游狭,涓涓仅如带。偏岭下横渡,复绕行都外。颇闻会众潦,既远势滂沛。虽为禹贡道,独与东海会。乃知能自致,天壤无广大。”草书在滦河神韵风景区文化墙上的《滦河吟》,是元代宋本歌咏闪电河的作品,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了滦河的神韵。

       转佛山北部山峦起伏,东部和南部是辽阔的草原,西部则是千回百转的闪电河,遥遥相对的是元代“小宏城遗址”(金莲川幕府)。据说,闪电河蒙语发音为“相德因高乐”,意为“上都河”,因其流经元上都而得名。闪电河古称濡水,辽代的萧太后曾在这里戎装上阵,指挥了“高粱河之战”和“瓦桥关之战”。1281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这里拜见了元世祖忽必烈。

       从古色古香、悬挂着“转佛山”3个大字的售票处走入景区,沿着弯弯曲曲的回廊拾阶而上,约半小时就登临转佛山顶。山顶有一座约建于新石器时代的古老祭坛,是古人祭拜山神和风、雨、雷、电等神灵的地方。科学考察发现,山的西北处草原湖东岸有大量的石磨、石锄、石刀等石器,山的西南处有古人类居住的半穴式房屋。

       置身转佛山,极目远望,天地相连,似“天穹压落、云欲擦肩”。俯视闪电湖,湖水不深,清澈见底,水草飘摇,茫茫碧野中繁花遍野,黑色和洁白的水鸟在水面上敏捷地起落。湖水九曲回肠流入草原,有几处极像闪电,其中一处酷似草书的“舞”字,令人遐思。

       观景台的上方,立着一块石头,一面上书“滦河神韵”,另一面则为“转佛山观赏体验区”。从此处俯瞰山下,是查干固什喇嘛建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的藏传佛庙,即察哈尔正白旗牛羊群庙,朝廷赐名为“镇远寺”,因其门前有转佛殿而称之为“转佛庙”。庙对面的土堆,竟是当年的阅兵台。旁边的马群,悠闲自得地觅食。看到空中翱翔的飞机,我以为是有关部门在勘察航拍,同伴却告诉我,这是一种飞翔的旅游项目。果真,白色蒙古包旁的草原上,有马匹驰骋,疑似游客策马扬鞭。


       保护鸟类家园

       沽源是滦河、黑河、白河的源头,素有“三河之源”之称,湿地面积广阔,资源丰富、景观独特,鸟类资源尤其丰富。

       车至闪电河国家湿地观鸟园,已近下午6时。园区外面的铁丝网上,到处挂着又一块块喷绘组成的“保护鸟类,人人有责”“保护鸟类,多一份爱心”“请爱护候鸟,捕杀候鸟是违法行为”的宣传标语。园内的墙上,挂着摄影家们在此地拍的得意之作。看到我用相机复制那些佳作,园区一位女负责人笑着说:“我的手机里有他们前几天微信发过来的原图,现在就找出来发给你。”但找了半天,却未能找到,只好抱歉地说:“不好意思,没有保存就清理了。”

       这位负责人一边讲解展板上的鸟类,一边告诉我,闪电河是世界上八大鸟类迁徙路线之一,东亚至澳大利亚鸟类迁徙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小天鹅迁徙的主要聚集地,珍惜鸟类栖息、停留、繁殖的主要区域。每年春秋两季候鸟迁徙时节,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候鸟到这里觅食、栖息。目前发现鸟类总共有180多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达28种。2015年,为打造生态与人文相融合的城市文化新名片,推动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更好的保护珍稀候鸟,满足众多爱鸟者观鸟愿望,沽源县建设了占地面积约300亩的观鸟园,为给鸟类生存和繁殖营造更好的环境,还堆建了三个鸟岛。修建了观鸟长廊、观鸟步道、木质半封闭观鸟屋和管理用房等建筑,尽量保持了自然原色,还安装了监控设备,设有宣教室、标本室,配备了多台高倍望远镜,方便爱鸟者观鸟。

       观鸟园内,植被茂盛、绿树成荫,野鸭、白鹭等鸟类畅游湖中。通过高倍望远镜在观鸟台举目远望,只见鸟岛上的鸟儿,或喧闹欢唱,或依偎守望,令人羡慕。记得园内的展示板上,有一首歌颂园内忠贞之鸟白忱鹤的诗,颠覆了人们对鸳鸯鸟至死不渝爱情的认知。

       沽源有6000多年的历史,从春秋至辽金元都有历史记载,文化底蕴深厚。我们一天之内走读的内容,虽只是沽源的“冰山一角”,却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美不胜收的坝上风光,繁若星辰的遗址遗迹,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佳肴;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东风,提升知名度、美誉度,推动县域文化产业与经济迅速发展的具体举措,不仅让游人驻足流连,更让人们的心灵栖息,彰显了沽源朴素纯美与和谐自然的特质。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