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和牡丹很容易混淆,但仔细辨别还是能分开的。一则牡丹和芍药的花期不一样,牡丹比芍药早半个月;二则牡丹是木本,芍药是草本。

        其实很久以前,牡丹和芍药都叫芍药,是唐以后才把木芍药称为牡丹,也是从唐以后牡丹为王,芍药为相,成了近侍。

       “谁称为近侍,宦与牡丹尊。”(宋 梅尧臣)

       “已过花王候,才闻近侍香。”(宋 王十朋)

        就是因了牡丹为王,芍药就“降格”了,那唐·刘禹锡就鄙视芍药:“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华开时节动京城”。

        芍药翻身还是清·孔尚任做的工作:“一支芍药上精神,斜倚雕栏比太真,料得也能倾国笑,有红点处是樱唇。”

        要说成语“采兰赠芍”中的芍药就不是这般憋屈了,更何况,那时牡丹和芍药并不分,所赠之“芍”还不一定是哪样呢。再说,那时牡丹还没有培育到“花开富贵”“魏紫姚黄”的地步。

        就说“采兰赠芍”吧,出自《诗经·郑风·溱侑》:“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大意是:溱河和洧河,春来涨满哗哗流。小伙子和姑娘,正拿着那泽兰在手中。姑娘说:去游水吧。小伙说:已经游过。那就再去看看吧,洧河对岸,宽阔又热闹。小伙子和姑娘,他们说笑打闹,相互赠送芍药。

        这就是一首情诗,青年男女互赠礼物,你赠我兰,我赠你芍药,在那溱洧河边嬉笑打闹。卫道士们看不惯,说这是:“郑国淫辟,男女私会与溱、洧之上,有绚盼之乐,芍药之和。”(高诱注《吕氏春秋》)他们想多了,以我这惊人看来,再健康不过。比之如今靠钱财、房、车、名牌物件获取的所谓“情感”美好珍贵的多。

        所以我宁愿“采兰赠芍”,管它什么“郑卫之音”呢。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