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菜是水生植物,长在南方。我这个北方人不熟悉。知道莼菜还是因为《诗经》。

《诗经》中有一次提到莼菜,那时称为“茆”,是当做美味的,不妨一赏。

《鲁颂·泮水》除了提到莼菜,还提到水芹,菹草,都是水生植物,都是为了衬托鲁公的威仪和功绩。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永锡难老。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节录)

大意是:泮水之滨多快乐,伸手去摘嫩莼菜。鲁侯威严来这里,泮水之滨饮美酒。饮了甘甜的美酒,上天赐他永不朽。挥军大道往前行,征服敌寇那淮夷。

可见莼菜的久远,以及美味,那是要用于重要场合的,比如祭祀,《周礼·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实……茆菹麇臡……加豆之实,芹菹兔醢……”其中“芹”“藻”“ 茆”都是用于祭祀。所以鲁侯打了胜仗,要告诉祖先,就选了莼菜等献祭,他知道祖先喜欢莼菜。

莼菜的形状,陆玑在《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这样描述:“茆与荇菜相似,叶大如手,有肥者著手中,滑不得停……江南人谓之蒪菜”。生长在南方的湖泽里,农历三、四月嫩茎未长叶,或者是叶子未展开形如荆钗时采食最佳。

成语“莼羹鲈烩”来自一段故事,继续延续莼菜的美味,又有所创新,就是增加了脍鲈鱼。《世说新语·说鉴》、《晋书·张翰传》都有记载:“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在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说的是西晋的的张翰在北方洛阳为官,职位不高,抱负难展,却诸事繁杂,可谓官场不顺。加之司马家族内乱,他不想受牵连,盘算避祸退隐。正值此时,秋风起,云飞扬,想起南方家乡的莼菜鲈鱼何等美味,不由叹道:“人生贵在适合自己的志向,何苦千里为官只图个官禄名爵!”于是,辞官返乡,痛痛快快品尝“莼羹鲈脍”去了。潇洒如此,不让陶渊明。

成语“莼羹鲈烩”,表意为味道鲜美的莼菜羹、鲈鱼脍,引申为思乡之情。

自张翰不惜弃官吃“莼羹鲈脍”之后,这道菜更加闻名遐迩。

唐·李中《寄赠致仕沈彬郎中》:“莼羹与鲈脍,秋兴最宜长。”

唐·杜甫《洗兵马》:“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唐·白居易《偶吟》:“ 犹有鲈鱼莼菜兴,来出或拟往江东。”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吃才苏东坡当然不会忽略这道美味。而且不止一次提到。他在《送吕昌期知嘉州》中云:“得句会应缘竹鹤,思归宁复为莼鲈。”在《虔守霍大夫许朝奉见》中云:“秋思生莼鲈,寒衣待橘州”。还有:“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在《蝶恋花·用韵秋怀》云:“世路之催双鬓白,菰菜莼羹,正直令人忆……”。

那莼菜得是多美味呢,让苏东坡如此钟爱,我期待着自己的“莼羹鲈脍”,当然,用不着辞官,也就无官可辞。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