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隆隆“的马达声,飞机起飞了,我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手表,还好不算延迟,正点开启了我们厦门之旅的航程。   

  我们这一代人,几乎一生都是在为孩子们忙碌,他们在哪里,我们就忙碌在哪里,我们的爱就在哪里。几年来一直往返于大陆新加坡之间,中途转机出关,少数几次在合肥、青岛、上海,其余大都在厦门。  

  这次回家没什么急事儿,正值金秋十月好季节,又赶上儿子去北京“清华“学习。于是他就为我们做了厦门小住一周的安排。除安排与他同日一个航站都是早晨起飞的航班,儿子又将住宿酒店、旅游景点乃至一日三餐都事无巨细的做了详尽具体的安排。书面、电子版日程表各两份,由我们各自带好,然后再三嘱咐我不要归心似箭,一定要安下心来好好放松,惬意休闲。切勿枉费了他的一片苦心(这次小住安排让他支付了一笔不小的开销)。我一一应答着,面似秉承儿子的旨意,其实心中早有自己的小九九。

  望着舷窗外的悠悠白云,我的思绪飘回了久远的从前。

  在我15,6岁时,求知欲正强的时候,也恰是轰轰烈烈的文革非常时期,什么电影、戏剧、小说统统都成了大毒草及批判对象。就是偶然上映某片,也是为了搞批判,仅限成人观看。记得孙道临主演的《不夜城》,就是爸爸在拥挤的人群中,将我裹挟进去的。还有纪录片《刘少奇王光美访问印尼》,我又是穿着妈妈的棉猴衣(连帽棉大衣)混进去的。那时电影院基本歇业。我再也不能在某个星期天和哥哥一起向爸爸要钱看电影啦。强烈的求知欲,让我的文化生活基本都转向了阅读。

  在那个文化饥渴的年代,我如饥似渴的吸吮着,《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战斗的青春》、《小城春秋》等等那些“大毒草的毒汁”,奇怪的是我不仅没有被毒倒,反而老师拿着我的作文作范文,还被任命为语文科代表,学年组通讯报导员。就这样我悄悄的冒着危险,俨然地下工作者一般,费尽周折不断的掏弄着各种书籍,以饱食我的文化饥渴。

f860b18316b270bef796ebf9c14cd8b1_1563899748131079a.jpg  其中一部《小城春秋》深深的吸引了我。共产党人的勇敢。坚强。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一次次令我热泪盈眶,特别是当我知道作者是感动于这些共产党人,一次成功的劫狱,而成就了这部《小城春秋》,记下了他们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我更是激动不已。从此我知道了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南疆,有一座小城叫厦门,那里曾有那么一群令人刮目相看的英雄。我象作者一样被感动着。如果可能有那么一天,我一定要亲临实地去感受领略他们那令人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

  走出机场,接我们的车子径直把我们送至码头。迎着轻轻的海风,我在船上与我们旅游的第一站——鼓浪屿遥遥相望。

  我知道那里有我追寻的红色记忆:当年厦门地下党组织遭至破坏就迁往了鼓浪屿。

  安排好住宿,我们参照着日程表走出下榻的“复兴公馆”,开始了鼓浪屿的慢节奏。

  三天里我们品尝了各种小吃:沈家肠粉。煎饼盒子 煎包。蚵仔煎。麻团》糍粑。

  游览了儿子已付费的(五票连一)日光岩、菽庄花园、八卦楼风琴博物馆、毓园(林巧稚)、皓月园(郑成功)。这一切进行的同时,我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已近半个世纪的心愿——追寻红色记忆。

db859aad2b85b18e6c63a4fb274a9c45_1563899747853406.jpg  

  寻找厦门大劫狱遗址。磨刀不误砍材工,我们一边品尝着各种小吃,一边游览鼓浪屿旖旎的风光。不时地看准对象,询问有关地下党劫狱的信息,你不知道红色的我再问其他的,不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大文豪林语堂故居(廖家别墅)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在一个牵着小狗遛弯的老伯引领下找到的,因房屋失修破旧,连门牌都没挂在外面。

  今天的人们都快节奏的忙碌着,一切都在向钱看,还有谁去关心那些红色的记忆及陈年往事。所以打探起来也不太容易。好在我下榻的“复兴公馆”虽然价位高些,可它不比那些小民房的旅店,它有大堂,大堂有一不大不小的书架,装的大都是与鼓浪屿有关的书籍。如果不是查阅资料、有人引领还真的不太好办。儿子不知道我这档子红色记忆的事,老伴很早就知道,我不止一次向他提起过《小城春秋》,毕竟我们是同一代人,所以配合默契。年长一点的朋友们,还记得文化大革命的标语口号“打倒刘、邓、陶”吗?那个陶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党的老前辈,厦门当年劫狱组织“特务队”的队长陶铸。88年前,陶铸带着精选的11名队员,就藏在眼前这个绿荫掩映,繁花似锦的鼓浪屿,进行了为期四周的秘密训练。88年过去了,在这美丽的岛屿之国何处觅踪迹。

  浮躁浸染了些许的鼓浪屿,商贩云集,几处红色遗址都已成了酒家。店铺,甚至杂草丛生。没有什么相关的标识或指引。虎巷8号:1930年福建省委机关所在地,时任军委书记的王海萍就是在这里指挥了这场震惊中外的5.25大劫狱,劫狱不到一年,8号即遭敌人破坏。福州路127号:劫狱之后,1930年12月至次年4月,为中共福建省委军委机关所在地,中共福建省委军委机关时任军委书记和军委秘书的蔡协民和夫人曾志(后来蔡牺牲曾志为陶铸夫人),曾在这里居住和办公。曾志(19岁)每天上午像个到市场买菜的家庭主妇,把转换的文件带到黄家渡一棵树下与住在虎巷8号的省委小交通交接。总算间接的找到了一些鼓浪屿红色印迹。还有几处就不一一赘述。第四天我们告别了美丽的鼓浪屿,前往旅游第二站厦门市区。我们住中山路1号“和颐酒店”,就近有繁华的中山路步行街,两侧建筑,洋溢着浓郁的南洋风情,流光溢彩的夜景,琳琅满目的各色闽台小吃,糖果、点心、有名的花生汤、姜母鸭。

  走出酒店不远即是“和平”码头,鹭江道。漫步江边,我心想这里可曾是当年小说主人公何剑平背着受伤的四敏越狱走过的地方?我清楚的记得剑平背着受伤的四敏,四敏咬剑平的肩头让他放下自己,剑平就是不肯,后来还是四敏提出要休息一下,然后机智的跳进海里,剑平才得以安全逃生。 

  三天的时间里我们没有按儿子安排的进行,而是将寻找红色记忆——劫狱旧址排在了第一,除已付费预订好的项目,其余我们都自作主张,首先我们把已付费的金鹰号鹭江海上夜游搞定,在游船上观赏美丽的鼓浪屿和鹭岛(厦门)夜景,真的好美呀,不愧是祖国南疆的璀璨明珠。更有收获的是:我在游船上打听到了劫狱遗址确切的地址——思明区思明南路451号。有趣的是他们不叫“劫狱”叫“破狱”,难怪有一个做旅游生意的门市,我进去问起劫狱的事情,小姑娘一脸茫然,我只好退出。现在考虑可能“劫狱”还是“破狱”,也是不好找,其中的一点点因素,但总之我认为还是对红色传统宣传不够,遗忘过多,传承甚少。像我这样念念不忘痴迷那段红色历史的游客我一个也未碰到。

  前往厦门大大,“中国最美”的大学。这里花团锦簇,各色的三角梅盛开如花海。她吸引着八方旅游人,咔嚓咔嚓拍个不停,我们也毫不犹豫,融入了这支拍摄大军。fd609fde6cb58d725a1e186b5eeb6164_1563899748170405.jpg

  与厦大相邻的南普陀寺当然也没有躲过我们的造访。

  回程我们决定徒步而行,因为监狱遗址就在这条路上,遗址方位找到了,悬着的心总算有着落啦,这可是我早在几十年前就已列入我初次岛城之行的日程的啊!由于我们心情的愉悦宽松,顺路又参观了华侨博物馆,陈嘉庚文物收藏展览,自然博物馆即三馆合一,还有铁路公园。

  我们之所以又去了这么多地方,缘于我们一边走着一边找寻监狱遗址,觉得有点貌似的就直接而去,走至近前,只要是可以入内参观的也就一并进去一瞧。就在我们已走出一半路程时,一条老旧的巷子旁,一个并不算醒目的白钢宣传栏,出现在眼前,若不是我们刻意在寻找,一定会与它擦肩而过,画布上红白相间的大字写着“5.25破狱斗争”旧址,画面偏左下,着一组白色的几个挥着榔头手枪的男子平面石雕图,还有箭头所示方向,宣传栏前,立着黑底红字的“破狱旧址”石碑。0a234ae190463e42fbed7e56955c21dc_1563899749132017.jpg走进这条窄窄的巷子,映入眼帘的是低矮破旧的瓦房,斑驳的墙体、变了色的红砖。这一切仿佛在述说着岁月的沧桑。锈蚀的门窗,斑驳的老墙,当年它还是个壮年郎。突来一拨后生,将他五花大绑,劫走了王牌二十几双,没留蛛丝马迹一缕,还毁了他的元气,留下内伤。尽管如此,它仍是私下赞叹,好样的,举世无双。 如今年迈耄耋,哪怕再残弱,也要用有限的余力,将那刻骨铭心的一幕,叙讲,叙讲。

  一座同宣传栏上所画相同的白色石雕群,坐落在小院儿。进入展室呈现在我们眼前是珍贵的图片,文字资料,整个监狱的模型。还有让人看了就心惊胆寒的“刑具”老虎凳、木马椅、牢房。监狱实景还都保持基本完好。

  目睹眼前这一切,轻抚着斑驳的水泥墙,上世纪30年代这里恶劣的生活条件马上在我的脑海闪现,监狱那阴森恐怖的气息,迅速传遍全身。面对审讯刑具,我眼前似乎飞快的闪过了那些惨遭毒打浑身是血的,耳畔也仿佛响着他们发出的呻吟与惨叫……

  

  89fbec24c6333996ae76f401a486ecd3_1563899749283665.jpg《小城春秋》最核心最精彩的一幕就发生在这里:时间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1930年5月25日,年方22岁时任中共福建省军委秘书的陶铸,带领他曾亲自领导,刚刚在鼓浪屿后山进行过为期四周严格紧张训练的11名同志,以前后仅用不到15分钟,我方无一伤亡,并将多名敌人当场击毙,救出关押的40多名革命干部,安全送往苏区,成功上演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劫狱,在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史称“厦门大破狱”。站在这里,亲临其境,似乎真切的感受到了当年的历史风云,仿佛亲历了那场红色的风暴。我清楚的记得当英勇的共产党人冲进监狱营救那些被困的同志,敌人在监狱制高点向下扫射,小说主人公何剑平就是在这里朝空中扔出最后一颗自制炸弹。那些老共产党人的胆识,才智和勇于牺牲精神,及这次斗争以少胜多的光辉战绩将永远被人民铭记。

  88年前发生在这里的“厦门大破狱”及这处破狱旧址承载着的红色记忆将永载史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离开旧址,我拍照留念,驻足良久,回眸监狱高墙,心潮澎湃。

  追寻这红色厦门记忆,我历时近半个世纪。这次厦门之旅相比那些五花八门的旅游团队,我额外的收获了——满满的厦门红色记忆。(那些旅游团队都没有红色项目)抚今追昔,破狱斗争旧址追寻厦门红色记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亲历多年前发生的一切,却可以一起追寻红色记忆,追寻那一年共产党人在厦门的红色足迹。首先要倡导保护好现有的红色遗迹,大张旗鼓的宣传,让到访的市民和游客都知道这里曾有红色记忆,共同讲述那段无法忘却的历史,开启红色文化之旅,让红色记忆红色文化;星火传承生生不息。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