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3709109113565.png随团去凤凰古城(1)旅游,已回来多日了。可仍锁绕在古城的迷雾里,难以明了,它真实的容、切实的貌。无奈去购书、去网上搜。想明晰凤凰城的神韵,或者证明它不够“凤凰”之名。不知沉迷得过了几个长夜,不知喝了多少盏安化黑茶。在半迷半悟中,行走在古城的石道上。追随在那千年来古城中的那些事、那些人的后面……“啪”。老伴关上了整宿未熄的灯,给我盖上了毛巾被。我却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去洗漱还刮了胡子。然后,重新坐在电脑前,把向凤凰古城的回眸,串联……

湘西凤凰城,距离湖南省府长沙有五个小时的车程。车上的导游,一定会把湘西的千年不解之谜(2),讲的让你毛骨悚然才罢休。然后,再把苗语和汉话做对比,让你在粗俗诙谐中笑得失了态。当然,明的、隐形的推销商品,是免不了的。就这样进入到了凤凰城。

1563709193978069.png

 

一、江、桥和楼    

忙不迭得吃过饭。导游带我们去看,凤凰城的夜景。此时,游人早已挤满了沱江两岸。

沱江,由西向东从古城流过,战火纷乱时代凤凰的护城河。它是母亲河,哺育了世代凤凰儿女。2011年,当地政府投资了1.6亿元,建造了沱江风光带夜景亮化工程。还申报了2014年阿拉丁神灯奖。两岸的建筑和江上的桥,悬挂着串串红灯笼,成千上万的灯嵌入翘檐梁栋。从那以后,夜夜霓虹闪烁,流光溢彩。灯火倒映在水面上,风儿拂过时,化成了满江繁星。夜空如同屏幕,把这漫地的璀璨放映。

两岸家家通明,无一不在经商。商铺里,主人忙着给顾客打着包装。酒吧里,人们的脸红红的。歌厅里,南腔北调的豪歌,震着屋外人的耳朵。有人把荷灯放入江中,让它载着祝福和祈愿,逐波而行。女游客租借来银光闪闪的苗服,照下了一张张夸张的留念。她们也成了这江边的景色。

导游是凤凰当地的苗族人,壮壮的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察觉我寻觅凤凰城的“古”时,承诺要满足我的愿望。

第二天早上,五点刚过。导游就把我们一行人,带到沱江边。我知道,这里有我的缘由,才让大家起了一个大早。

昨夜的灯华不见了踪影。雾,如渺渺柔纱裹着晨曦下的古城,四周静谧,仿佛置身于虚无空境。紧贴水面浮动的白雾,使跳岩若隐若现。上面寥寥行走的人儿,成了天上瑶池里腾云驾雾的神仙。藏匿在雾里的座座江桥,时不时的轻轻撩起雾纱,让你看清楚它的廊桥楼阁。我们如同相逢到了蓬莱的海市蜃楼。

1563709297472531.png导游碰了我一下,说:“秦汉雾,明清桥。”

沱江上,有十二座桥,各具华彩。其中:有黄永玉先生(3)捐资修建的四座仿古桥。具有亘古型韵的桥是跳岩。故事最多的桥当属虹桥。

跳岩,桥的雏形。原始先民在自然现象的启示下,将石块在水中排列成道,每隔一步的距离就摆放上一块。过河时,踏着石块似跨似跳。又称:踏步桥、汀步桥、过水梁。

沱江上有好几条跳岩。最为人们乐道的是位于凤凰古城北门外的那条。它始建于唐代,清康熙四十三年重修。是当时乾州进入五寨司城(4)唯一的通道。由四十多个石墩子,相距二尺组成。1950年人民政府,又补缺换新,把石墩加大。2000年秋,在老跳岩下游的几十米处,新修了一道双墩新跳岩。为沱江增添了一道景色。

跳岩,如今还是两岸来往的人行道路,更是凤凰城“古”的符号。河水从石墩间悄然流过,欲把人们带入穴居野处的远古遥乡。块块石墩是先祖由洪荒奔向文明与发展的印迹。

虹桥,二墩三孔拱,建于明洪武初年,有600多年的历史。因建桥用的岩石为朱红色砂石,建成时宛若彩虹卧江,故命名为卧虹桥。原桥面两侧各建有12间吊脚楼木板房,中间为3.6米宽的人行长廊。长廊上方建有屋顶,可避风雨,又称风雨楼。桥的两头各立有牌坊门一座,时任湘西镇守使的凤凰人田应诏,上书"虹桥"二字。岁月流逝,两侧的12间吊脚楼已经不在了。现在看到的虹桥,是2000年修复后的。虹桥如今古风依然、靓丽美艳。东侧的门洞两边,书写有长幅楹联:“照眼春阳,廊桥正午十分。醉客雅旅,游侠高僧,靓景如梦梦如诗;今宵皓月,谁在回龙潭上?花灯摇船,彩影荡漾,弦歌映山山映水。”1563709354790020.png

凤凰人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听信阴阳先生的话:沱江和凤凰的南屏山相互呼应,是龙脉。担心真命天子从此而出,夺了他的江山。于是建了这座虹桥,以此斩断龙脉。虹桥的三个桥拱,各垂一把宝剑。被斩的蛟龙依然想回归大海,无奈三把利剑逼着它,使它动弹不得。另有传说,朱元璋为了彻底破坏龙脉,命人让沱江改道流经回龙阁,阻断河两岸的龙相会。因为,风水学里有两龙相会必出天子一说。两条龙无法相会就回头走了,“回龙阁”也因此而得名。而桥下的那条潭,自古以来就叫“回龙潭”。

踱步江边,侧身虹桥。已走入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中……

太阳辞谢了晨曦,送走了雾,把它的光撒向沱江及两岸。江水清澈,可以看清楚鱼儿在水草中游动。一条鱼儿浮上水面,把嘴露出来,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还眨了一下眼皮儿,给了我一个飞眼。

吊脚楼把长长的腿伸进江水,腰身却依偎在岸岩上,高高低低、拥拥挤挤的排列在岸边。有十三座是原有明清和民国初期的古老建筑,其它一百多座是近年建造的。据说,这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吊脚楼群。但是,不分新旧全部吊脚楼,都不失明清风格。悠悠古香,飞檐翘角,雕花栏窗。装在马头墙上的只只凤凰鳌头(5),舒颈向天。江面上的乌篷船,涌起水波,涟漪着吊脚楼群的倒影,荡漾在彩阁翔凤之上。

导游又碰了我一下,笑着说。“大禹沱江,蚩尤吊楼(6)。”还把手向身后一指:“这城墙、城楼都是明清的。原装。”我顺着他的手指看去……

1563709474208833.png


 二、城、巷和人

城墙连着东、北两座城门楼,久经沧桑,雉堞历历,巍巍峨峨。凤凰早在元明时期就建有土城;明嘉靖年间建成为砖城;清康熙时又改建为石城。砌墙的紫红砂石,最重的达一千二百斤,轻的也有几百斤。错缝叠砌,石灰糯米浆拌桐油勾缝。原古城墙周长四华里,高一丈五尺,厚二丈有余。是被称为“苗疆万里墙”的南方长城7)的一部分。1941年,留下了防洪需要的东门、北门和与两门之间相连的那段城墙,其余全部都拆除掉了。

随人流穿过北门,踏入了凤凰的老街。座座青砖镂窗的明清屋房,拥挤在条条狭街长巷的两旁。它们几乎都是高挂红灯笼的靓丽店铺,揽客声和叫卖声,时有入耳。银饰、姜糖、蜡染、扎染、苗服、“土匪烟”。苗家自酿酒、熏肉、熏鸭、熏鸡、熏鱼。还有腊肉、腊鸭、腊鸡、腊鱼、野菜、桐叶粑粑、酸萝卜。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街巷的上空窄成一条,挂着红红的伞儿。地面是红砂石铺成的石板路。

穿行在眼花缭乱之间。导游不停的介绍着:这儿曾是那个显贵的宅邸,那儿是百年的老商号;此是历史久远的凤凰特产,彼是“聚宝进财”的吞口老屋(8);文星街尽出进士秀才。东正街在清末民初,商埠字号、店铺钱庄就已经满街了。

道门口小广场上,有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题写的“凤凰城”三个字的石壁,是青砖黛瓦的仿古石壁。凤凰人说:当年朱镕基考察、游览完凤凰城后,当地官员请他题词。他写下了:“朱镕基 辛己春 凤凰城”。当地为了突出宣传效应,对这个题字进行了处理,将落款的“凤凰城”放大,移到第一行,而把 “朱镕基”缩小,放到第二行;把“辛己春”缩的更小,列入第三行。于是,便有了这题字的石壁。游人们,络绎不绝的在石壁前拍照留念。

导游给我们一行二十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拍拍照、购购物。由于时间太短,就没有去小广场旁的陈宝箴世家“古城博物馆”(9)。而是,走进了中营街,来到沈从文故居门前(10)

故居是一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院子。是沈从文先生曾任清朝贵州提督的祖父沈宏富,于同治五年购买旧民宅拆除后兴建的。深色的木制大门,门楣上高挂“沈从文故居”金字木匾。门两边各有一块介绍故居的石碑。火砖封砌的墙壁上,嵌着镂花的方窗,马头墙的鳌头翘首扬起。故居的门面是那么的普通、陈旧、深邃。1563709544967655.png

由于,进入参观需要套票(11),就没能拜谒内里。在旧居的“名人书店”里,买了一本先生的《凤凰往事》。书上盖有三枚不同的“沈从文故居购书纪念”印章,对遗憾的心情有了些慰藉。

“爷爷,买手镯吧。苗银的,纯手工打造。”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端着一盘银饰站在我的面前。小商贩的口吻,银铃般的声音,把谎话说的那么纯真。

她头戴花环,穿着蓝色的滚边苗服。我仔细欣赏着苗服上的绣花纹饰。辨寻丝丝彩线中,“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和苗巫文化(12)。她见我只看她的穿着,就把木盘举到下巴,挡住衣服。用眼神导引我,去看那些饰品。

“这一件,多少钱?”指着盘中的一件吊饰,我问。

“十块钱。这个在我们这里都卖十块钱。”说着,她把那件吊饰,放在我的手中。“爷爷。看一看吧,多好看呀。”

“八块行吗?”

“行,行!”她迅捷的拿出一个小塑料袋,熟练的把吊饰放了进去。双手递给我。“谢谢,爷爷。”

“你会种蛊吗?”不知怎么,我冒出了这么一句问。

她一楞,亮亮的眼睛,把我当怪人来探究。我转身离开时,背后传来了窃窃笑声。还是,那银铃般的声音。我知道她在笑我,笑我这个傻老头,问一个假“苗女”会不会种蛊。

我似乎遇见了,沈从文先生笔下,《边城》中的“翠翠”。我似乎想去做,那白塔下面的摆渡“爷爷”(13)

商业化无处不在,连一个孩子都没有逃得过去。商业化,带来了富裕和发展。但是,也让千年的凤凰,失去了不少的颜色啊!

1563709612831589.png黄昏已近,来到文化广场。广场中央立有一尊凤凰艺术铜雕塑。过早开启的射灯,把它照燿得金光荧荧。向阜成门方向看去,在青砖黛瓦、鳌头群起的旧色建筑群衬托下,使人感觉,金光凤凰“不入群”的囧。转过身回望。广场边,一座仿古楼房正在脚手架之中建造着,旁边几座仿古建筑不知何时早已建成。

“不喜欢仿造的吧?”导游冷不丁的问我。

“喜欢不容易看出来的,一眼就看出来是仿造的那种,不喜欢。另外不能太多,多了就不能叫古城了。那是假城。”

他笑了笑。笑的时间是那么短,还带有几分冷嘲的味道。似在讥讽我“饱汉不知饿汉饥”。他又问了我一句:“穷好,还是富好?”

“当然,是富好!”

“富,不需要代价吗?”我听出他话里有话,就没有回答。

他继续说:“湘西很多地方,抱着千年遗产瞪大眼睛,天天等着领取国家的钱。可他们一直都过得很穷。商业化,让凤凰失去了很多好东西,带来了许多凤凰人也不喜欢的坏东西。可凤凰不穷了,发展了。打胜仗是需要死人的,富裕和发展也不是白来的。”显然,这些话他不是第一次说。他的话语里,没有激愤,倒是有些无奈和凄凉。

不等待。用古城的“千年”做代价,来换取末落久已、贫困古城的繁荣富足。那怕这古城的“古”殒没,变成史书中模糊的字迹。是值还是不值?这个凤凰的青年人,他的回答是:值!而我却茫然了。茫然中,重新去审视,那些垢病凤凰的言论;重新去寻找,保护和发展的黄金分割点。

濛濛的细雨,无声的下了起来。飘洒在凤凰纵横三千余米的小巷子里。这巷子里,从清道光至清光绪仅36年间,走出了:提督20人,总兵21人,副将43人,参将31人,游击73人等三品以上军官。民国时,走出了:中将7人、少将27人、旅团以上的军官230多人。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政治家、慈善家、教育家,死后享誉国葬的熊希龄先生。也是这巷子里走出来的。当代这巷子里,又走出了一批将军、高级领导干部、作家、书画家、工艺美术家。

苔藓“许愿亭”(14),古木“文昌阁”(15)谁在“崇德堂”(16),尽数凤凰人。为什么这小小的古城,会出如此多的英杰?是历史的赋予?还是凤凰的风水好?独自向坐落于古城南侧的南华山走去,也许它的九峰七溪会有答案告诉我。

1563709689135158.png


 三、山、碑和魂

一说到南华山,凤凰人一定会给你讲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南极仙翁路经此地。见山谷中腥风飞卷,瘴气漫延,满山林木野草枯萎。便取出净瓶,在谷中洒下几滴净水,顿时云开雾散,恶气消尽。山上枯木吐芽,残花怒放,整个山头又呈现了一派春色。人们为了感激仙翁,把此山取名南华山。

南华山酷似一只飞翔的凤凰。古时的“镇竿”(17),因此得名:凤凰城。它景色万千:南华叠翠、东岭迎晖、奇峰挺秀、兰径樵歌,山寺神钟、金钩挂玉。还有观音山、天王庙、武侯寺、奇峰寺、榭、亭、楼、阁等等。“不上南华山,无谓到凤凰。”

微微暮色中,踏着野花绿树侧立两旁的石阶而上。在沈从文陵园膜拜后,继续沿陡峻石阶前行。一座烈士纪念碑,耸立在林木茂密处。是纪念近代为反抗国内外反动势力以及争取民族解放、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凤凰先烈。1563709751942869.png

1911年的一个黎明。高举“推翻封建王朝,建立共和”大旗,由苗人、土家族人、汉人组成的光复军,五千多人冲过跳岩攻打凤凰城东门。失败后,“血把沱江水全部染红了”,几百具尸体横卧在江滩,而大部分尸体被江水冲走。年少的沈从文在县衙的大门口,看到了:到处挂着义士们的耳朵和头颅。

以凤凰籍官兵为主组成的国民革命军第128师,是一支装备低劣的地方部队,师长顾家齐。淞沪会战中,128师与日寇血战七昼夜,两千八百多人殉国。日军只前进了11公里。1937年11月,128师又在浙江嘉善狙击日军第六、第八两个军团。白天日军以强大炮火控制阵地。夜晚128师敢死队每人一把马刀,在深秋的寒夜里以赤膊为记号,摸到穿衣服的,一律挥刀而斩。此战下来,全师伤亡四分之三,连以上军官伤亡过半。凤凰城内外几乎家家挂白幡,人人戴孝帕。在后来的南昌保卫、宜昌反攻、荆沙争夺、长沙会战等一系列抗日战役中,每一场硬仗苦战都有凤凰的“竿军(18)”拼死作战。“竿军出征,中国不亡”。抗战前凤凰,大约不到一万人家,却拥有三千左右连排下级军官,以及五个师的兵力储备。抗日战争胜利时,凤凰城25岁以下17岁以上的男子所剩无几。这八年里,凤凰人经历了多少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痛,多少孩子没了父亲。仅因抗日而失去丈夫的寡妇就有3000多位。记住吧,这些凤凰城的女人和男人,他们都是应当被铭记的抗战英雄。

一张稚嫩的脸,一身威武的戎族装。他是谢天佑,当年12岁。师部的前线传令兵,128师唯一的娃娃兵。在淞沪会战7天7夜的战斗中,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他每天要前往战斗最激烈的前沿阵地,传达命令数10次。初冬的11月份寒气逼人,要脱光衣服游过大河去传达最新作战命令。阻击战结束后,部队按名单(包括已经阵亡)奖励每位战士5个大洋,而谢天佑得到了加倍奖励,整整10个大洋,这是最高军事委员会给予128师全体官兵的特别奖赏。

1563709799196784.png弹片横飞,燃烧弹如雨般从天而降,大火、硝烟笼罩整个松骨峰顶。成群的美军蜂拥而上,打光了子弹的战士们端着早已拼杀弯曲了的刺刀,后背燃烧着火,如火龙般冲入敌群。临倒下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没有手榴弹的就抱紧敌人,用身上的火一起烧死。这是抗美援朝中最惨烈的一次战斗。战斗结束后,作家魏巍看到的是:在几百具美军尸体中间,牺牲的战士们仍保持着血拼的姿态。一个战士嘴上还叼着美国兵的半个耳朵;一个战士的遗体还冒着余烟,他的手指已经插入身下那个美国兵的皮肉之中。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魏巍写到:“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你知道吗?这些可爱的战士,有一半是电视剧《湘西剿匪记》中,所描写的土匪。他们由吓吓湘西土匪成为了为国而战的英雄。

古溪潺波,苍树萧风。凤凰英烈,永垂不朽!

山海经说南华山:“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风水大师在南华山上说:此地又出将军又出王。凤凰秀美在沱江,凤凰灵魂在南华。也许这山、这纪念碑,就是我要找的答案,也许这答案就是凤凰的灵魂!

1563709949991753.png

 四、汉、苗和鉴

 到了离开古城的时候了。只窥到了凤凰的一角,还有许许多多的没能观览。还有那神秘苗巫文化的头盖之纱,未去探揭。我觉得还是不要去揭开这头纱,还是让这“神秘”再神秘千年的好。

我不忍就这样离开凤凰。跑到沱江边,去再看那城墙。

城墙血一般的殷红,就连它脚下的江滩也是殷红的。就像一部浩大的丹书铁券。记录着苗汉之间的征伐屠戮、抗争拼杀。汉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蚩尤,是今天苗族的祖先 ,也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之一。逐鹿之战后(19),苗人被迫多次迁徙,在穷乡僻壤才得以喘息。长达数千年的民族冲突中,湘西首当其冲。翻开二十四史,中原王朝不断对"时叛时服","叛服靡常"的湘西苗民进行武力镇压。

仅仅是明朝,为推行“王化”向“苗疆”进行疯狂的进攻。苗人不堪忍受压迫和欺凌,不断爆发反抗斗争。谚曰“苗疆五年一小乱,十年一大乱。”自洪武元年至万历年间的二百年时间里,明朝对湘西苗疆的征剿累计高达三百多次,苗民死于战争中的达70-80%。据《凤凰厅志》记载:苗区人口“大经草剃,存不满百”,“几经绝种”。“经过挞伐征剿,村寨十室九空,人迹灭绝”。明朝万历43年,统治者为了进一步控制“生苗”区,耗银4万多两,修筑380华里的南方长城,即“苗疆边墙”。人为地把“生苗”同“熟苗”、汉人隔离起来。规定了“苗不出境,汉不入峒”;禁止苗汉贸易和文化交往。1563710024112239.jpeg

历来的封建王朝,总以为自己是江湖老大“天下共主”。视天下之“人”为奴仆,据世间之“物”为己有。为了维护统治,喜欢用战争来解决民族矛盾。自然条件恶劣的苗族地区,本来就生活在饥寒之中,加之民族间的欺凌。苗人常以暴力来争取生存。结果:武力和暴力造成了“苗疆”生产力的毁灭性破坏,形成了苗区的贫穷与落后。苗族,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萌芽,每一次转变都不是苗族人的意愿,而是受中原政权破坏和武力冲击的结果。综上所述:也许就是苗汉历朝历代刀兵相见的根源吧。

我不能再回述那些历史上血的场面。因为,心已经在痛。

世上有如此之说:“民族之间恃强凌弱的镇压兼并,推动并完成了中华民族内部统一的进程,无论统治者的主观动机如何,其结果却与历史的目的同一。仿佛历史的公正总是借不义之手来完成。”但是,历史上帝王和枭雄们的“武功”,是擦不去战争带来的苦难和血腥的。现在,我们国家奉行: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国际间、民族间共处的根本!这几十年来,我们国内的民族自治政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民族间的和谐、安定、团结、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分隔“熟苗”、“生苗”的南方城墙还在,兄弟间相残的年代却已经永远一去不复返了。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才是中国。兄弟和谐、团结,共同发展才是康庄大道。

旅游大巴驶上了高速公路,隔窗看着飘在凤凰城上空的白云……我是那白云,还在俯瞰凤凰……


注:

1. 凤凰城位于湖南湘西州的西南。是一个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县。凤凰古城现有文物古建筑68处,古遗址116 处,明清两代民居建筑120多栋。还有明清石板古街道20多条。

2. 第一个千年不解之迷是赶尸。第二大不解之迷是苗人放蛊。第三大不解之迷是辰州符。第四大不解之迷是落洞女。

3. 黄永玉,1924年出于凤凰,土家族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顾问。

4. 乾州古城位于湘西吉首市,是历代湘西古镇。“五寨司城”凤凰县城旧称。

5. 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房屋左右两面高出屋面的墙。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凤凰的马头墙以鹊尾式居多,即雕凿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且鳌头都不约而同地一律为凤凰鸟图案造型。

6. 《尚书·禹贡》记载:“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理解为大禹治理岷江和沱江。苗族吊脚楼属于干栏式楼房。苗族祖先蚩尤参与了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创造。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证实了苗族先民的民居就是干栏式建筑。

7. 中国南方长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竣工于明天启三年。南起与铜仁交界的亭子关,北到吉首的喜鹊营,全长三百八十二里。长城内的苗人为“熟苗”,长城外的苗人为“生苗”。选择要地,在“生苗”区修筑碉堡、哨卡,“扼其险阻”,逐步形成了军事封锁线,人为地把“生苗”同“熟苗”、汉人区隔离起来。称为“苗疆万里墙”,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

8. 吞口就是正中大门这一开间的正面墙壁向后退一定距离,形成向内凹进的入门,又称“虎口”。是古代祀活动需要而形成的,有“聚宝进财”的含义。

9. 凤凰古城博物馆、陈宝箴世家馆内陈列了,陈宝箴的后裔向博物馆捐赠的家族历史文化遗产、遗物、遗照、图片、资料、著作、文献等。馆内陈列有500多种几亿年前的矿石标本和古生物化石。并通过立体沙盘展示,凤凰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貌。形象而生动的展现和再造地球演化、岩层演变、生物进化等全过程。陈宝箴(1831-1900)湖南巡抚,清末维新派著名人物。

10. 沈从文,凤凰人,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一生著书900万字,两度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11. 凤凰九景的套票148元/人,包括: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杨家祠堂、东门城楼、沱江泛舟、万寿宫、崇德堂、陈宝箴老宅。

12. 苗族服饰图案具有文字部分功能。由于太久远,图案所代表的文字功能和传达的特定含义无法完全解读。纹样分两类:一是取自大自然的题材,以日、月、星、辰和动、植物为主体;另一类是龙凤等神灵性动物题材。透露出“万物有灵”的思维特征。

13. 翠翠和摆渡爷爷是沈从文《边城》里的人物。

14. 许愿亭位于凤凰古城龙脉龙头位置。因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当地人很久以前就在此许愿祈福,又号称“聚山水灵韵 锁前世今生”。

15. 文昌阁又称文昌庙,是祭祀文昌星的地方。这里古木参天、风景旖旎秀丽、老榆古槐相掩、翠竹芭蕉相映、建筑精巧、规模宏大。民国时,这里是“模范国民学校”。沈从文、黄永玉、刘祖春、朱早观、李振军、肖继美等众多凤凰名人都在此念过书。

16. 崇德堂,凤凰九景之一。于1884年由江西丰城人裴守禄修建。总面积622平方米。为上下两层的古建筑。崇德堂最出名的便是众多明清古匾额。

17. 凤凰城大概从明正德八年开始到民国2年以前称镇竿。镇竿,镇压揭竿而起之意。

18. 几百年来不断的苗汉冲突和战争使凤凰常年拥有一只军队,因地名镇竿,故称“竿军”。

19. 涿鹿之战,是说距今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远古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凤凰往事》沈从文  江苏人民出版社

2. 《凤凰 那些人 那些事》范诚  岳麓书社

3. 《沈从文的故事》陈丽君  时代文艺出版社

4. 部分资料和照片来源于网络。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