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有着“以史为鉴”传统的文明古国,中国的历史小说源远流长,无论是历代统治阶级、文人士子还是市井小民,对历史题材的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喜闻乐见的。古典历史小说名著如《三国演义》等长久不衰,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

       当代历史小说的创作是在对新中国的颂歌声中拉开的序幕,“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革命历史题材”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而“革命历史小说”这一称谓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才被一些研究者使用的。“革命历史小说”这一文学史概念,明显具有“历史”和“既定的意识形态目的”的特征,诸如《红旗谱》《红岩》《保卫延安》等,就是用革命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情怀去诠释历史,凸显“赞歌”的瑰丽色彩。这些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往往被塑造出“高大全”,这在振奋人心、洗涤心灵的同时,也难免有程式化、简单化的弊端,但由于这一时期的革命历史小说能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充分尊重中国人民的审美习惯,因此一度受到追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到了上个世纪90代以后20本世纪初,由于西风日渐,在流行文学中存在着内容贫弱、文风轻浮的倾向,于是在国内就掀起了“重读红色经典”的热潮,大量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被重新出版,或被改编成影视剧。特别是在当下的文坛,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呈现出井喷的态势,涌现出了许多精品力作,如《亮剑》《历史的天空》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想再创作一部“红色经典小说”,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当我读到黄晖的《恰同学少年》,不禁喜出望外,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星星,高悬在文学的天空。

  黄晖,出生于衡山,成长于株洲,就读于湘潭大学,做过公务员,打过工,办过公司,阅历丰富,识人无数。他以湖南人的“霸蛮”和冲劲,以湖湘文化为底蕴,逡巡于长沙的城南书院,探寻着湖南第一师范的往事,披沙沥金,孜孜以求,终于,一部《恰同学少年》横空出世。

       这部小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1913—1928)的求学生活为主线,充分展现了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为代表的优秀青年为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他们是那个时代最时尚、最先进、也最具活力的一群人,他们追求真理,追求信念,是一群“红色青春偶像”。当然,在“青春偶像”泛滥的当下,要想让年轻读者接受所谓的“红色青春偶像”,这就更不容易了。这些革命历史题材,没有也不可能有玄幻、穿越、灵异、武侠、凶杀、搞怪、荒诞等娱乐元素,讲的又是“老师如何教育人,学生如何读好书”的老话题,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黄晖却能独辟蹊径,用历史来反映当下的教育问题,把历史人物做成了“青春偶像”,这种创新,可谓匠心独运,着实令人称道。

  阅读这部小说,你会在一群激情飞扬的人的身上,感到受那个时代,他们青春的气息,健康的气息。小说写的是伟人,但我们读起来,却丝毫没有距离感,仿佛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路人甲或路人乙。写伟人,如果写成“高大全”,会让人觉得不够真实,因此就力图将伟人还原成普通人,以前有很多人尝试过,但还不够彻底。黄晖以湖南的胆识,自始至终把毛泽东放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影响中来写的,不是故意把毛泽东写得“高大全”,也写了他的缺点。小说中,有他的睿智聪明事迹,也有他的感性鲁莽的错误,还有他的知错能改,感恩报恩的行动。

       比如在书店跟陶斯咏争买那本《达化斋读书录》,因为囊中羞涩“他左掏右掏,掏来掏去,不过掏出了两三个铜板,一腔气势顿时化为尴尬。”结果受到了书店小伙计的奚落和嘲笑,毛泽东懊恼不已,以至于“走在前面不远处的街边上,似乎脚被什么东西磕了一下,他发泄地一脚踢去,却把鞋踢飞了,他赶紧单脚跳着去捡那只飞出老远的鞋。”寥寥几笔,一个懊恼而冲动的邻家少年的形象,活脱脱的站在了人们的面前。再举一例,因为老师袁吉六,觉得毛泽东的作文锋芒太露,含蓄不足,决定挫挫毛泽东的锐气,于是给他作文的分数一次比一次低,最后竟然给了“40分”!没想到,年轻气盛的毛泽东怒不可遏,竟然在课堂上大声质问起袁先生来,甚至还说出了“梁启超倒是屁都不懂,袁老师估计是懂了”的话来,气得袁先生大胡子直抖,大骂他“混账东西”,叫他“滚出去”。毛泽东竟然真的敢冲离教室。一个年轻气盛、倔强、冲动的青年学生形象跃然纸上。当然,在杨昌济先生的循循善诱下,毛泽东最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体会到了袁先生“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于是漏夜前往袁老师的宅第道歉,但袁先生并没有理他,直到第二天早上,发现毛泽东还站在他家门口,一身被雨淋得湿透,这才原谅了毛泽东,还将心爱的《韩昌黎全集》借给了他,并且说:“遇到问题,只管来找我,我袁吉六家的们,你随时可以进,这间书房里所有的书,你也随时可以看,但有一条,毛病不改正,文章不进步,小心我对你不客气!”,一个知错能改的青年学生形象,很真实,也很可爱。其实,伟人起初也是平凡的,只不过是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才变得不平凡的,毛泽东是如此,其他伟人也是如此。黄晖在小说中,还原了毛泽东幼稚、懵懂的年轻时代,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让人感到真实可信。

  小说的语言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不满妻子文七妹替儿子说话,转头厉声对她说:“我求哒你闭起嘴巴好不!”,一股湘潭方言的味道扑面而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点不错。小说中,个性化的语言,也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同样是先生,杨昌济温文尔雅,讲话慢条斯理;孔昭绶的稳重内敛,讲话有礼有节;袁吉六的古板严厉,讲话绵里藏针……。小说中,有很多师生心灵沟通交流的火花,同样可以让今天的学生思考。也让我们思考:时代在进步,物质在改善,教育真的都变得比原来好了吗?比如里面孔昭绶校长教育学生要节俭要知耻。比如湖南一师的招生考试就是一道作文题《论小学教育》。点点滴滴,都促人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黄晖在小说中还设计了一个虚构的人物——刘俊卿。这个人出生贫寒,父亲是卖臭豆腐的,他很自卑,生怕别人看不起他,也不愿意别人知道他父亲的职业,他想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这个人物有很多毛病,比如自私、狭隘、嫉妒心强。设计这个人物的根本目的,我想就是要贴近今天的教育、今天的年青人。因为这个题材是历史真实人物的生活,受到一个局限,重大题材有个有求:大事不虚。里面所涉及到的一大批人都是历史上响当当 的人物,我们来虚构蔡和森如何如何小气,这不行。

       今天的年轻人身上有什么毛病,用历史人物来表现,给历史人物虚构缺点,也不符合历史真实。除了有正面的形象来代表正确的一方面,小说还需要有矛盾的一面,来反映今天的生活。我们知道今天年轻人身上有各种各样的毛病,象刘俊卿似的人物,生活中比比皆是,甚至有的有过之而不及。比如有位大学生在学校读书,他的母亲拣垃圾拣四年,他都不会去打个招呼。所以,设计这个人物很有意思。从学生的角度讲:我们是为谁读书?刘俊卿就是为自己的一己前途读书。为自己的前途读书,没有错,毛泽东也在为自己的前途读书,但是不仅仅是。读书也好,做事也好,永远只考虑自己能从中得到什么,如果每个人都如此,社会也将会变得没有希望、失去动力。群体的每一个人都只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一定是一个黑暗,让人窒息的环境。塑造这样的一个人物,我想就是希望让今天今天的家长、今天的老师、今天的学生去看这样的人物,他们应该是很有感悟的。

  掩卷而思,颇多感慨。借用毛泽东的一句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但愿我们的年青一代,能从这部小说中,收获“初心”和“使命”,唱响大时代背景下的青春之歌。


  (作者:刘新生,笔名:鱼石散人,江西安福人,安福县作协秘书长、吉安市作协会员、江西省作协会员。)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