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3619621247561.jpg  2017年11月中旬,我与几位影友去了皖赣交界一带拍摄。开始几天大多都是阴雨天,心里不免很有些遗憾和怅惘,觉得老天不给力,拍不到好作品。但是,在现场拍摄过程中,却逐渐改变了我的想法,觉得阴雨天虽然光线差一些,却别有一番晴天所没有的韵味,那就是所说的朦胧美。

  第一天在篁岭拍摄时天正阴着,还一阵阵飘着雨丝。我说的雨丝是指雨很小,很少出现雨点,大多时候都是像雾又像风的雨丝。落在脸上的感觉很舒服,既不很凉,又不很湿,觉得空气很清新,很润泽,让我想到了一句韩愈的著名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但那首诗下一句是“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写西湖的早春,而此刻却是深秋初冬季节。巧的是篁岭的古民居景区因为地势较高,所以也叫天街。

  因为正赶上阴雨天气,时断时续的小雨让很多人家都把晒盘收了回去,只剩下一根根长长的向外伸出的木杆。雨雾中的天街朦朦胧胧倒颇有一番韵致,作为摄影爱好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寻找到拍摄对象,很多人都把镜头对准了雨雾中的特色鲜明的徽式建筑群,对准了仍旧挂在枝头的柿子、对准了小雨中光滑闪亮的石板路,当然还有几只没有收回去的晒盘,就更成了大家争相拍摄的焦点。

  时近中午,细雨终于停了下来,各家也都及时地把收回去的晒盘推了出来,那种家家晒秋的场景终于出现在大家的眼前,尽管看不到阳光普照天街的晒盘上,但是大家还是拍到了五颜六色的晒盘层层叠叠摆满天街的壮观景象,也算不虚此行了。

  第二天我们是去石城拍摄晨雾中的红叶,也是正下着毛毛细雨。好不容易走到村旁的山坡上找到一个较好位置,站在上边向下望去,看到了细雨朦胧中的山村大致面貌。

  在一个比较平坦的山洼里,大约百十栋粉壁黑瓦马头墙的典型徽式建筑密密匝匝挨挨挤挤地排列在那里,最高的也就三四层楼,高高低低互相映衬,显得非常漂亮。尤其值得一提的,也是石城景色的最佳陪衬,就是围在村子前后左一株、右一簇的高大枫树,据说总共有上百棵。它们都是生长多年的大树,树高在35米左右,相当于通常的12层楼的高度。每棵树都长着很大的树冠,枝繁叶茂。

  据很多材料介绍,这里景色最出彩的是这些高大枫树的叶子,每年11月中下旬树叶就会变红,每当清晨或傍晚,在阳光的映照下,一大片一大片的红叶会如火似霞,与白墙黑瓦的民居互相辉映,格外美妙动人。

1563609216951863.jpg

  我们这次来时虽然没有阳光,但是在濛濛细雨中,村庄上空的雾气格外浓郁,丝丝缕缕的白雾和炊烟,使那婆娑的树影和亮眼的徽式建筑群非常和谐地交融在一起,若隐若现,更增加了一番神秘的色彩,也让我们拍到了很漂亮的别具一格的风光照。

  第三天我们去长溪村时,天气也是一直阴着,还不时地下点小雨,但是我们还是坚持沿着小河上溯,踏着登山的石阶登上了山顶。站在那里,整个小村尽在眼底,村边茂盛高大的枫树林叶子已经红了,与白墙黑瓦马头墙的建筑群互相映衬,长溪河水泛着粼粼碧波静静流淌,再加上小雨中山腰缠绕着一条条白色的雾气,村庄上空升腾者袅袅的炊烟……这一切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十分美妙的世外桃源美景。

  小雨中的河畔石板路上不断有游人走动,好多拿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还边走边拍。尤其是那些穿红着绿的女士,即使在濛濛细雨中也不忘随时拍照留影,她们的美妙身姿不仅留在了照相机的镜头里,也印在了清清的河水中,为这深山小村增添了很多美好的画面。

  小村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幽静,既没有车马喧闹,也没有其他噪音,就连大声说话的声音都非常少。小河边的石板上偶尔有洗菜、洗衣的当地妇女,她们撩起的哗哗水声在静谧的小村中传得很远很远,这让我进一步印证了“鸟鸣山更幽”这句古诗确实是神来之笔。

  写了这些,很可能会令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只有秋天的江南才会如此多雨、多雾。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古人有过很多精彩的诗句,都在告诉我们湿润多雨其实是江南四季的常态。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铁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等。对此,我也有很多亲身感受。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3年前的春天三清山之行。

  记得那是3月下旬,我和几位影友在拍完了婺源的油菜花之后,就去了江西的另一个著名景区三清山。

  在山下时,天气还是不错的,我们乘着缆车来到山上的宾馆住下之后,也对第二天的拍摄充满了希望。但是没想到后半夜天快亮时,却被外边哗哗的雨声惊醒,听那声音好像下得不紧不慢有滋有味,不像很快能停下来的样子。

  果然,我们在宾馆里一直等到9点左右,外边的雨才稍微小了点,大家实在不想再等了,就冒着雨走出了宾馆,沿登山道路向附近的景点前进。

1563609226107476.jpg

  本来头一天傍晚上山时看到过很多美妙的风景,只是天色较晚,光线不好,就想等着第二天早晨再拍。可是,现在走在石阶上抬眼望去,雨雾濛濛,远近山树都淹没在雾海之中,很难见到清晰的景物。偶尔一阵风过,雾气稍微淡了一些,眼前才会出现形态各异的山峰和树木。可是还没等拍几张片子,就常常被又一阵浓雾遮住了眼前的景物,几十米远的地方都是一片雨雾,啥也看不见。

  一路走来,雨时大时小,一直不停。一把小小的折叠伞,只能用来遮住相机,伞上流下的雨水就都浇在了后背和裤子上,在雨中漫步,一双鞋早就湿透,里边已经灌满雨水。

  就是这样,也没忘了寻找机会拍片。一旦发现有山峰从云雾中显露出来,就立刻按动快门,抢拍下来。

  其实,当时的景物也确实很美,灰蒙蒙的雾气中出现或浓或淡的山峰、树木,那韵味就好像一幅幅时隐时现的水墨丹青,给人以特殊的美感,感觉比晴天没有一点云雾时要好得多,只是雾气还是有点太浓,山峰出现的机会太少。设想一下,如果雾气再淡一些,再低一些,让山峰露出的再多一些,那将是绝佳的拍摄机会,说不定会拍出一些大片佳作。

  多次不同季节的雨中行摄,使我对江南的美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那就是随时随处都可能出现的朦胧。从审美角度看,烟雨朦胧虽然与蓝天丽日相比,有时显得不够明朗,不够靓丽,但却有着独具一格的温柔的美,润泽的美,似有似无的虚幻美,其强烈的渗透力,往往会更加沁人心脾,浸入骨髓。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