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曾对文中“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略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描述十分向往,在脑海里想象着几百步远的一大片桃花将是何等壮观的景象。数十年来,这种感觉一直萦绕在我的脑际,我始终认为,这样的桃花林是世上绝无仅有的了。


  然而,今年春天在成都观赏了龙泉驿的“桃花故里”之后,我终于发现,陶渊明描述的桃花源与这里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不可同日而语。这哪里是几百步的问题,是它的几百倍,上千倍,简直就是漫山遍野的桃花海洋。


  这个桃花故里景区位于成都市东南方向19公里的龙泉驿区山泉镇。这里作为重点景区,桃树种植已有60多年的历史,集中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是四川省著名的风景区花果山风景区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


  在今年的桃花节期间,我们带着极大的好奇心,来到了龙泉驿的桃花故里,尽管有了心理准备,但是一旦到了现场,还是让我们个个惊奇得目瞪口呆,一时间不知道用何种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只剩下“太漂亮了!太神奇了!简直不可想象”等苍白无力的语言。


  说起具体印象,首先还是感到面积非常大,任何人都无法一目了然。因为它遍及山泉镇所属的几个村,凡是适合种植桃树的地方都一律种上了桃树。而且各村之间还隔着山隔着岭,除非坐在飞机上俯瞰,否则无法尽收眼底。

  所以,尽管我们看到眼前这一片桃树就已经有无边无际的感觉了,但实际上对于整个景区来说,还只是冰山一角,整个景区仅游览路线全长就达13.5公里。


  其次是地形复杂,落差较大。整个桃花故里基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平地,或者是小山坡,或者是大山坡,沟沟岭岭,错落不一。所以桃花林就显得高低错落,别具美感。在整个景区还不时看到大大小小的水塘、湖泊,桃花与水面互相映衬,也成了粉红一片花海的点缀。


  再次是种植和修整都非常精致到位,富有美感。这里的桃树不像有些地方一律都横平竖直成排成垄地种植,而是根据地形种植,体现了一种高低错落、随山就势的自然主义风格。尤其对于我们这些摄影爱好者来说,更喜欢的还是这种自然的美。


  在树木修整上,他们既非常注重采收果实的需要,还非常注重树形的完美,绝大多数的桃树都保持了比较低矮的高度,枝干都疏疏朗朗,虬曲盘旋,以平铺为主又稍稍向上伸展地向四周展开,花开季节外形就像一只只或深或浅的粉红色大盘子摆在地上,既符合生产的需要,更展现了一种艺术的美感。


  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旺季,这漫山遍野深浅不一的粉红色大盘子连成一片,把整个景区装点得姹紫嫣红。高坡上的花海远远看去仿佛是一片片红云落在那里;坡下低谷中的花海高高低低,仿佛一个无边无际波涛翻滚的粉红色海洋;而花海中那些星罗棋布的房屋建筑,就像漂浮在花海中的一个个小船,在浩渺无边的花海中显得既突出又渺小。


  在大佛村景区高高的山坡下,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椭圆形湖泊,当地人把它叫做天赐湖。湖的四周也都是开满桃花的大片桃树,就像给湖水镶上了一个粉红色的边框。这长圆形的平静湖水,则像是老天特意给这大片的粉红色花海装上了一个明亮的眼睛,让花海有了一种似乎可与天空对话的通透感和神奇感。


微信图片_20190717103827.jpg


  最让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感到兴趣的还是那随处可见的大量游人。尤其有很多穿红着绿的女士们摆着各种姿势与桃花合影,现场演绎着古人“人面桃花相映红”诗句的意境,更是成了桃花林里的另一种风景。


  我分明感到,除了像我们这些从全国各地闻风赶来的外地游客之外,来这里游玩的最多还是本地人。他们除了在桃花树下拍照留影之外,还有很多人就是到这里休闲娱乐的。有的三五成群在树下野餐,有的在桃花树下玩牌。园区非常理解游客的需要,在比较平坦方便的地方,特地在桃树的间隙中设置了很多红色的遮阳伞,伞下摆着麻将桌和座椅。很多游客都在那里围着麻将桌打牌或喝着茶水饮料看书休息,那场面确实让我们感到一种难得的轻松和舒适。


  拍摄之余我想,这大概就是所说的成都人的慢生活吧?怪不得人们总结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几天来,我感觉成都确实是非常适合人居的城市。且不说市区那些环境优美的公园,周边那些著名的古镇,就是这被称为“四季花不断,八节佳果香”的气候特点和宜人环境,就足以让人沉醉其间流连忘返了。

  微信图片_20190717103831.jpg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