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村,虽然那时的物质条件还很匮乏,但我庆幸,我却是个幸福的人。因为,上天让我赶上了改革开放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时光。

  我清楚地记得,在1978年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是刚刚从“十年浩劫“的动乱中走来,全国各条战线还都处于一个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局面。那时的农村,土地才刚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这一新型社会制定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农业的耕作仍然还是处于一种非常落后的的状况,农业机械化程度还很低。

  那时,我家6口人共承包了12亩责任田,一年夏秋两季的收收打打、耕耕种种都是依靠父母亲的两双手来完成的。当时,我正读高中,一到农忙时节,即使是面临高考备战的非常时期,我也要尽可能抽时间回去,只想着为家里帮一点忙。因为,在那个时期,家庭的劳动力可是农业生产的决定因素啊!

  就说那时的收麦吧,现在想一想,至今仍让许多人心有余悸!每到麦忙时节,农民们恨不得把日头拴着。天刚麻麻亮,应着“吃杯茶“雀鸟的一声呼唤,父母亲就把我们姊妹几个从睡梦中喊醒,拤着父亲头天晚上蘸着月光磨好的镰刀,一溜小跑直奔麦田。待一块地的麦子一镰一镰的快要割完了,父亲就开始忙着把割倒在满地的麦子一杈一杈地装在架子车上,再一车一车的拉回麦场里。尽管如此,一路汗水如雨的父亲,仍然把内心抑制不住的喜悦写满脸上。在地里忙了一整天了,连晚饭也顾不上吃,一家人还得把拉回到场里的麦子再一杈杈的垛成大垛,以防雨水的突然来袭。按农民的话说,这就叫晴天得干着雨天的活儿。

  地里的活儿刚有了松儿,麦场里打麦的活儿又候着呢。那时,没有机械,大家就只能指望着自己家恩养的一犋牲口,一磙一磙的慢慢地碾了。像我家十几亩的麦子,天不打搅,仅碾场的活儿,少说也得十天半月的光景才能完工。

  说到三夏,“五黄六月争回耧“,是一句常挂在农民嘴边的话。这是说,农时不能误啊!三夏到来,夏收、夏种、夏管都要跟上,一样也不能落下。那时的秋种,一亩一亩的都是一粒一粒点种的。我当时虽然很年轻,但似乎我是天生的干不了农田里像割麦、点种玉米这些需要弯腰下蹲之类的活儿。每点完一垄玉米,总是累得我腰酸背痛以至于非得躺在地头边的草丛里歇一歇才能继续下一步的工作。点一垄尚且这样,要是一季子下来,那情形你就可想而知了。等秋苗一出,没有片刻的喘歇,接下来,一连三遍秋田的除草,更是当务之急。“除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嘛!那时还没有除草剂,不出力,不流汗,不成啊!回想那时的三夏,从扎镰割麦到锄钩高悬,没有两个月的忙活儿,农民是过不了这个坎的!

  到了三秋时节,虽然农时上不像三夏那样的紧张了,但在没有农业机械给力的情况下,农民们秋收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到哪里去。仅说那一眼看不到边际的玉米田,完全得靠一棵棵的掰,一镢镢的砍,再一棒棒的褪,想一想就让人心里发怵。那年月,农民真的难啊!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渐深入,国家对农业一系列政策的逐步落实,优质化肥、种子、农药大批量的涌向市场,农民打的粮食也成倍的翻番,一批批“万斤户“、“万元户“这个赋予特殊历史意义的新名词,像雨后春笋般的,相继在各家报端层出不穷,全国农业战线上出现了开天劈地的好形势。伴随着农民们一个个腰包的鼓起,一台台崭新的农业机械也跟着开进了小院农家。

  直到1993年前后,也就十来年的光景吧,以“农用四轮为主体拖带各种农具“的农业机械已经基本普及至千家万户。这时,再到农忙时节,已经是“鸟枪换炮,今非昔比了“。处处的车来车往取代了先前的畜拉人扛、挑灯夜战,比比的机器隆隆代替了从前的摇耧撒种、镰刀镢砍。当时虽然还不是像现在有大型机械的收收种种的一次成型,但由于麦秋两季对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已使原来需持续一、两个月才能结束的农忙季节,一下子就缩短到了当下的十几天,这就大大地减轻了农民们繁重的劳动强度,速速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效益。可以说,这场史无前例的变革,是一座标志着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里程碑。

  这些,不只反映在农民的生产上,甚至是反映在农民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婚丧嫁娶、生活日常上。那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农民们开着自己家新买的拖拉机,唱着《在希望的田野上》这支流行的歌谣,在大街里弄,招摇过市,想那幸福的样子,不亚于古装戏曲里表演的那个“新科状元高中后衣锦还乡“时得意的情景。再者,当年还有很多讲究排场的农户嫁女,常常也把能赔送女儿一辆四轮车作为时尚,并且这一时尚被村民们广泛推崇,一时传为佳话。

  由于我国一直推行以市场经济为主、对内搞活、对外引进先进技术的改革开放政策,才使得祖国在方方面面都有了蒸蒸日上、日新月异的长足发展。到了2000年左右,再至麦收汇战,当一拨一拨的大型联合收割机从遥远的山东、河北这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缓缓地驶入进我们的家门口时,让我们这里一向以“开着小四轮就自信满满“的村民一个个都看得傻了眼。看着祖国能生产出这样好的先进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三、五亩地的麦子,不过半个钟点的工夫,只需要开着自己的四轮车站在地角静心的等待,就可以把自己家地里种的庄稼干干净净地收入圈中了。看到这,村民们有哪一个能不兴高采烈、不欢心鼓舞啊!随着这一新式农机的飞速推广,没过几年,这些一时被村民们传为神话的农机也大摇大摆地走进了我们当地的平凡人家。

  这几年麦收,你再到农村走走,哇!一台比一台更漂亮、更豪华的“大联合“不着影子的就出现在田野陌间了。特别是近年随着土地流转的逐步深化,一家家集“耕、播、收、售“于一体的新型家庭农场的风起云涌,更是加快了农业向产业化推进的步伐。就比如我们这个四、五百口人的村子吧,总共七、八百亩地,只需五、六台收割机,顶多三天,就已是场光地净了。割下的麦子不出地块,就有排着长龙的车辆在地头等着收购。现在农民们种地,四手不伸,站在自家的田埂地头就能把哗哗啦啦的票子掖进腰包了。秋收时,更有样式新颖的什么玉米收割机、红薯扒垄机、籽粒烘干机、秸秆还田机……与之配套,总之是有求必应,应有尽有。夏播秋种,还有多功能的联合播种机,也是最先进的“深耕、施肥、播种“一炮轰成。待庄稼一出苗,不用一锛一锄,有化学除草就可轻松搞定,然后,就稳等着收获季节的姗姗而来了。

  的确,是改革开放,才把农民从被禁锢几千年的传统农业的耕作模式中彻底地解放了出来。现在,每逢农时来临,农民们不再是像过去那种紧张的“追星逐月“式的繁忙与碌苦,而是一种似享安逸与恬静的愉快和轻松。白天,他们依然是像平日里没事一样,依就闲云野鹤般的该逛街逛街、该云游云游;晚上,他们也像都市丽人一般,聚集在村口的广场上,踩着优美的鼓点伴着七彩的霓虹,扭着悠闲自得的广场舞,歌唱起他们来之不易的甜蜜生活。

  每每,徘徊在历史的长廊里,扶今追昔,瞻看岁月景华,不由自主地,一股暖流便会从心底汩汩流出,滋润着我幸福的华年……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