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4日,我在前往东北的列车上,发现朋友圈传来一篇“银河悦读”网沙河小月撰写的专访,内容是采访退休军人张立民,如何自费寻访古战场,撰写《寻访中国古战场》一书前前后后的故事。

  立民是我的老战友,《寻访中国古战场》一书完成后他第一时间送给我,是我的床头品读之作,因而,这篇专访一进入眼帘就放不下了,一口气读到列车到站了还不觉得。

  我虽然很熟悉立民战友,但当我知道他7年时间,行程4万公里,8次长途自驾,三下江南,两进内蒙草原,一次从北到南穿越中原大地,一次深入到河西走廊,脚踏实地到了36个古战场。写下了这部填补空白的著作时,我被震撼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啊,可以说,他是用脚,丈量历史,探寻历史人物,寻访古战场,追寻古代军事的成败得失,也是对历史军事发展的研究贡献。

立民.jpg


  一、立民是个执着于“ 军事自信”的人

  读完这篇专访,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张立民是个执着于“军事自信”的人。实际上,他本人也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因而,他才花那么大的气力去采写这部《寻访中国古战场》。

  初识立民,你一定会感觉他是一个十分热情又十分谦虚的人,但是,时间一长,你就会知道:他还是一个政治坚定、学识渊博,酷爱军史,意志坚定,做事专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小圈子里叫他“真男人”。

  我是1986年初调到空某军政治部宣传处任专职新闻干事时认识他的。当时,军政治部定了个宣传重点:要把雷达XX团5连艰苦奋斗的事迹宣传出去。我是新闻干事,这种活儿首当其冲,但内部材料是组织部门的事,当时组织处从飞行部队调来一位飞行大队政委执行这项任务,这位飞行大队政委就是张立民。

 

       在此之前,我曾经读过他发表在《空军报》上的长篇通讯《搏击长空62分钟》写的是飞行员孙鄂军机组在空中出现飞机大故障的情况下驾驶轰--6型飞机返航的故事。后来又在《山西青年》 杂志等刊物看到了同一题材写成的报告文学等作品。

  当时我读后的感觉是四个字:非常精彩。他把这个机组在空中处置特情的每一个细节都写的出神入化,即使不会飞行的人读着它,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他把这个年轻的飞行机组(最大的26岁)在空中62分钟的紧张、沉着、机智、勇敢,默切配合,有序不乱,果断处置特情的每一个镜头都活灵活现地再现了一遍。

  事隔几年,在军机关真正见到作者后,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枚帅哥,一手好字,一口东北普通话,一位言语得体的政工干部,时间一长,又发现他不仅有一肚子讲不完的故事,而且还是一位古道热肠的好战友。久而久之,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铁哥们。

  

游记中国.png

那一次宣传雷达5连的战役,我们哥几个虽然干的很累,但目标定的高,天天都在攀登中,最终,成果也是显著的--5连被空军党委授予“艰苦奋斗模范连”光荣称号,

  再说这部《寻访中国古战场》吧,如果没有自信,没有毅力,是不可能完成的。他与他的夫人陈莉萍退休后,历时7年时间,行程4万多公里,8次长途自驾,三下江南,两进内蒙古草原,一次从北到南穿越中原大地,一次到达川西北,一次深入到河西走廊。他们终于了却了多年的心愿,脚踏实地到了36个古战场,再加上耗时2年多整理书写,前后达10年之久,为这36个中国古战场勾连历史和现状,填补了军事文化上的一个空白,留下了珍贵的史料和实用价值。

  我们都知道,刚刚退休后的10年,本来是人生最幸福的10年,孩子成家了,放下过去的劳累了,身体还好,还能走动,很多人用来游山玩水,怡养天年,而他们夫妇却走上了又一条“啃硬骨头”的10年之旅。

 

夫妻.jpg

 他认为:退役后,自费寻访中国古战场,是军人职责的延续,是生命中注定要完成的一件事。  (张立民的另一部著作)他在空军部队服役35年,深知对于军人来说没有战时与平时之分,平时也在战争准备之中。军人非好战,但必须研究战争,必须会战和打赢。他虽然退役了,但军人的性格和魂魄永远不会退役。

  (夫妇二人共同成了这部《寻访古战场》)

      然而,他这一次是面对4600多年的历史梳理,也是一次穿越时空与古人的对话,更是一次对古战场今日实况的摸底调查。浩瀚历史,无垠的战场人物和故事,要想理出个头绪,想想都不容易。

  但,他们干成了,而且,成果是那么的显著,这与他多年养成的执着性格有极大的关系。

  为了完成这部著作,他把能推的事全推了。我们空军新闻圈的五次战友聚会,他都没能参加,就连他的“过命兄弟”王惠忠夫妇到北京来,我请他来京聚一两天,他也没能抽出空来。要知道,惠忠与他是延续了40多年的老感情了,惠忠甚至能做到:为了在太原接待立民,提着输液瓶到饭店陪他喝酒,但这一次他还是放弃了来京聚一聚的机会。当然,我们都理解他,他的心思全在这本《寻访中国古战场》里。

  这就是我们的立民。

 

  二、他把这本书当作提升人们“军事自信”的使命来完成

  我们知道:当今社会上很多人没有政治自信,也没有民族自信,更谈不上军事自信了,我们先不说那些天天骂政府,发牢骚,讲怪话的人,但说那些对“军事自信”没那么坚定的人就为数不少。有人说,现在已经不是古代的冷兵器时代了,也不是二战的热兵器时代了,而是热核武器时代了,到时候按按电钮就行了。孰不知,核武器是把双刃剑,既毁灭别人,也毁灭自己,不到不得已的时刻谁也不会轻易拿出来使用。将来即使打机器人战争,同样需要用高超的军事智慧来制定战略战术,否则也是打不赢的。

  他说,古战场是上演战争的舞台,是施展兵法的场所,是朝代更替的决战之地。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军事谋略、兵法发展、武器沿革等,是一种稀缺的军事文化矿藏。时至今日,依然存在着爆发世界大战的危险。实际上,局部战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要赢得战争,保卫和平,必须精通兵法,尤其要保持一种常备不懈的战斗精神。

132167d24940ecb969cf4d39df22dba9_1562027092546718.jpg

 

  他还说,没人喜欢血腥的战争,但战争的幽灵始终在天空中游荡。某个军事帝国,某些反华势力,无不希望新中国受其指挥和奴役,成为新的经济殖民地。我们的国人,应时刻保持警惕,加速建设我们富裕而强大的国家,尤其是强大的军队,使觊觎者没有可乘之机。

  立民举例说,北宋时期,经济、文化、艺术等无比先进,但不重视军队建设,结果被落后而野蛮的金兵灭亡,使168年的建设成果付之东流,留下了“靖康之耻”的千古教训。 

   他又说,现在的和平时间太长了,许多人淡忘战争了,特别是年轻人怕打仗,怕流血,怕吃苦。然而,一旦战争打起来了,谁来保卫国家,谁来保卫自己的民族?寻访中国古战场的目的之一,就是找回民族的血性,找回英雄的气概,找回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有的位置。

  从他一系列的谈话中,我们会深深地感觉到:立民是个使命感极强的人,所以他才能花费10年时间啃下这块硬骨头。

 

  三、辨真伪,越是艰难越向前

  现在一些人写史,往往人云亦云,互相抄袭。究其原因,都没有到过实地考察。还有一些专家教授写史,也是仅仅从学术角度写,考据多,讲故事少。许多书中讲的古战场也不够准确,甚至相互矛盾,相互否定。

古战马.jpg

  立民到实地一考察才发现一个个的真伪。他一连举了四个例子:

  秦赵阏与之战都说发生在山西省和顺县,其实在沁县的乌苏村,两者相差近百公里;

  齐魏马陵之战的战场,竟有3个地方都说有遗址,有文物,有传说;

  汉赵井陉之战的战场都说在井陉县,然而却在鹿泉市;

  楚汉垓下之战的战场更成为沱河两岸的政府之争,都要建设有关景点。

  面对这些情况,如何对待古人,如何教育今人,如何交代后人?这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是一个向历史和后代负责的问题。

  立民夫妇的十年寻访,越走越感到:古战场的现状很不乐观,保护不够,开发有余,还有用小说当历史宣传的。他发现,河南境内的虎牢关,被宣传为关羽的成名地,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其实,历史上的刘备、关羽和张飞根本没到过那里,完全是《三国演义》的艺术创作,本不可当真的。

  立民还发现,古战场正在自然消亡之中:

  楚汉相争转折之战的成皋关城,已经塌陷在黄河之中;

  著名的潼关城被人为拆毁,失去往日雄风;

废水.jpg

  阴晋城仅残存一段黄土墙,且墙下种小麦,附近有大片的墓地;

  最早的夏后皋墓和魏长城也是如此,立民讲到此处,十分动情地说,看了真让人心酸。不知来处,怎知去处。忘记历史,如何发展。

  弄清这些史实,不下一番功夫怎么可能?

  立民在寻找阴晋故城时,把他的夫人一个人扔在车上,钻进一片坟地查找有没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莉萍不放心地追了过去。只见立民正因找不到井陉口而苦恼时,莉萍就鼓励他再去一次,终于如愿以偿。

 

  四、史海泛舟苦亦乐

  到了写作的时候,其实比寻访还要难。寻访中毕竟有行之畅快,玩之痛快,而写作却是一个极其艰难和痛苦的过程。所访中国古战场的时间长度达4600多年,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历史时期,从上古的皇帝蚩小算盘涿鹿之战到近代的苏蒙日诺门罕之战,面对的是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必须真正搞准弄清,不能戏说,更不能瞎说。不仅要查阅二十五史,还要参考现代的考古和学术研究新解。立民本不是历史专业毕业的,更不懂考古,过去也很少接触艰涩难懂的古文。为了查清一个地名的沿革,一个遗址的变迁,一场战争的由来,一个将领的生平,光手抄笔记就有上百万字。

  古战场从空间上来说,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边关大漠,深山老林。

  最古老的道路有崤函古道、马陵古道、秦皇古道等;

  有记载的古城有涿鹿古城、阴晋古城、寿阳古城、潼关古城等;

  曾经的雄关有虎牢关、山海关、嘉峪关、土门关等;

  重要的渡口有蒲津渡、茅津渡、风陵渡等。

  然而,具体位置的有关记载太少,加之沧海桑田的变迁,寻访和考证很费周折。

  这么多的难题怎么破解? 寻访.png

    撰写《寻访中国古战场》,他们主要以两本书作为基本依据,一本是司马迁的《史记》,一本是孙武的《孙子兵法》。前者记述了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兵法的源头和上游;后者指导和影响了战国时期至今的战争,正所谓“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他们感觉结合实际来读,接受更快,理解更深。

  在写作中,他们采取纪实写真与历史链接的方法,既记述了古战场的现状,也链接了其中发生的故事。

  有些问题实在无法秉笔直书,有的地方为了开发旅游景点,竟把一个村庄整体动迁。一些农民刚刚翻盖了新房,引起强烈不满;

  有的地方把古战场遗址承包给个人,胡乱搭建伪景点,指鹿为马,欺世盗名,糊弄群众。

  立民为这些深感心痛,但又无奈。他们只有把这些情感压在心底,倾注笔端。

  立民和莉萍就是这样,一步又一步,一篇又一篇地往前推进,直至他们心中的理想之境。  

       位卑未敢忘忧国,张立民,人已脱下戎装,但心,永远关心着国防。他永远是一名优秀的军人。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