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家家户户吃,而且几乎天天吃。哪家炒菜能离了大蒜呢?就算你坚决不要,那能怪做出来的饭菜不香吗?

  如此熟悉,如此寻常,真要问起大蒜的来源,又有几人能知呢?

  大蒜的来源是从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蒜第十九》中知道的。他介绍了几个出处,不妨一一道来。

  《说文》曰:“蒜,荤菜也。”

  《广志》曰:“蒜有胡蒜、小蒜。黄蒜,长苗无科,出哀牢。”

  王逸曰:“张骞周流绝域,始得大蒜、葡萄、苜蓿。”

  《博物志》曰:“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

  延笃曰:“张骞大宛之蒜。”

  不厌其烦介绍大蒜的来源,只是加深印象,大蒜来自西域,是张骞带回来的。

  从那时起,大蒜就成了中国饭桌上不可或缺的调料、菜品。也是从那时起,我们的调料有了很多改变,我们老祖先曾经使用的各种辛辣调料,什么辣蓼、薤等等,现今都不用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大蒜,也称胡蒜,芫荽也称胡荽,当然花椒还是继续使用的,又增加的叫胡椒。

  不论怎么说大蒜在中土长了二千多年,早已本土化,就像今天又有几人知道石榴也是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呢?

  大蒜如此普及,文人墨客也离不了,应该有诗文留下,蜉蝣这种朝生暮死的小虫都有人不惜笔墨,以大蒜的无一日不见,一定有,但能力所及,我所找见的关于大蒜的诗只有一首。是宋代的宋庠所写:“楚雀乘春翐翐飞,蒜头椒目禀生微。风前莫学惊鸥散,堂上人无海客机。”大意是黄鹂鸟(楚雀)春天自由自在飞,生活日常过,别学那奸巧人,我这里都是淡泊胸怀的人。后一句有典故,“鸥鹭忘机”,是说人不可有巧诈之心,这样才可以相安淡泊。前面我不知道。

  居然再没有一句写大蒜的诗,倒是谚语不少,剥葱捣蒜——干的小事;卖了生姜买蒜吃——换换口味;楚霸王种蒜——栽到家了;拳头捣蒜——辣手。等等。

  大蒜除了调料用,当然有药用,就用古书记载为证吧。

  《南史·褚澄传》载:“澄善医术,建元中,为吴郡太守。百姓李道念以公事到郡,澄见谓曰:‘汝有重疾。’答曰:‘旧有冷疾,至今五年,众医不差。’澄为诊脉,谓曰:‘汝病非冷非热,当是食白渝鸡子过多也。’令取蒜一升煮食之,始一服,乃吐得一物涎裹之,切开看是鸡雏,羽。翅、爪、距具备,能行走。可谓奇矣。”

  一位官员吃肉多了,得了重病。医生开的药方竟是蒸大蒜一升,吃了,然后好了。

  再说到关于大蒜的成语也只一句,鸡毛蒜皮。

  鸡毛蒜皮,没有出处。据说是古时两家邻居,东家卖鸡,西家卖蒜,整日为生计奔波。卖鸡的要杀鸡拔鸡毛,卖蒜的要剥蒜皮,不刮风,两家相安无事,但天下哪有不刮风的。于是,刮东风,卖蒜人家遭殃;刮西风,卖鸡人家遭殃,于是,两家摩擦,打得鸡飞狗跳,难解难分。但是多大的事儿?不就是“鸡毛蒜皮”的事吗?

  没承想大蒜从久远的西域落户中原,有一日轰轰烈烈遍布神州,但此时却在“鸡毛蒜皮”中落下帷幕。

  人生其实也是这样,昔日的雄心壮志,薄暮时,都成过眼云烟,落下的是一地鸡毛还有蒜皮。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