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彩云朵朵,霞光万道。巍巍林海在晨曦中层林尽染。刚刚绽开的达子香也即兴安杜鹃花像商量好一样面朝阳光,争相竞放。枝叶上,闪亮的露珠在红日的映照下泛着淡淡红光。布谷鸟“老生常谈”,用它永远不变的“布谷布谷”欢叫声告诉人们,夏天来了。

        一条崭新的铁路路基,像一条长龙蜿蜒在高高的大兴安岭。汽车的马达声,推土机的轰鸣声像振奋人心的交响乐,响彻云霄,它们以雷霆万钧之势奏出了时代最强音!铁道兵战士告别了人抬肩扛的历史,他们正以崭新的劳动方式,指挥着一辆辆满载着石料和土方的自卸车,准确无误地填充着一段段路基。一段段路基在向前延伸,一段段路基缺口在一步步合拢,规模宏大的铁路基础工程即将完成。战士们精神抖擞,干劲冲天!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毛泽东主席“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指导方针指引下,在周恩来总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指引下,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我国的综合实力有了长足发展。农业大丰收,工业大跃进。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长足发展,大兴安岭会战区的施工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一批批支援铁路建设的物资运进了大兴安岭,一台台大型工程机械开进了大兴安岭。铁路建设工程正在突飞猛进!一条崭新的铁路新线就要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上!

 

        在铁道兵部队的师团首长排序中,第一位是师长(团长),其次是政委,第三是参谋长,第四位是总工程师。在野战军中是没有总工程师。可铁道兵是特种技术兵,必须设置总工程师这一职位,他们是筑路工程的总负责人。 铁三师 “刘总”在他刚刚组装起来的铺轨机前,左顾右盼。像是看着自己刚刚落地的孩子,激动万分!早在几年前他就想造出我国自行研制的铺轨机。多年的愿望这一刻终于实现了!

        几年前,他从资料中发现,国外的几个发达国家生产出了铺轨机。铺轨机在这几个国家的铁路建设上,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铺轨机的产生使这几个国家的铁路建设有了迅猛发展。对于铺轨机的产生,他们对外封锁消息,搞技术垄断。在铺轨机的资料中,既没有任何数据,也没有构图和照片。那时,我国的建设事业正在蓬勃发展,铁路运输是关键。然而,由于我们技术落后,铁路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铁路建设亟待解决装备问题。

         “刘总”怀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毅然拿起了纸和笔。早在五十年代他根据轨道的形体和特征,设想出用龙门双臂吊装的方法,把组装好的轨道一节一节地吊运到路基上。他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自己绘图,自己制做模型。正当一切顺利进行时,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右”斗争开始了。由于“刘总”和时任党委书记的老同学意见不一致,他出于“公”心,毫无戒备地给他提过几次意见。于是,老同学便心怀叵测,伺机报复。“反右”斗争给了他绝好机会。于是,他网络手下的“积极分子”发难“刘总”。说什么反对党委书记就是反对党委,反对党委就是反党!他们以莫须有的罪名给“刘总”戴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赶出军营。从此,“刘总”和他的家属被双双发配到大西北的农村。在那荒芜人烟的黄土高坡,接受着无休无止的改造。

         老同学不仅对“刘总”极尽发难之能事,对“刘总”的家属也不放过。他们威逼“刘总”的家属和“右派分子”划清界限。划清界限的唯一标准,是和“刘总”离婚。那时,“刘总”的家属正怀着孩子,她誓死不从。那些“积极分子”恼羞成怒,便把他们非法隔离。他们给她办学习班、开‘攻心”会。利用“熬鹰”车轮战术逼着她交待“刘总”的“反党罪行”。“刘总”的家属被他们逼得走投无路,几次想跳崖自杀,然而,肚子里的骨肉使她顽强地活了下来。

_9c6c03c0ee.gif.jpg

 

        “刘总”在“改造”期间也没有放弃铺轨机的研究。他常常把农业生产中的劳作方式和铺轨机联系起来。在秋季分粮时,他手把秤杆,手持称砣。他把手中的秤当做一台庞大的铺轨机,他把手中的秤砣当成一排吊起的轨道。他像驾驭着一台崭新的铺轨机,把一排排组装好的轨道铺在长长的路基上。他时常忘记报数字,手把着称发呆。他暗自高兴,还莫名其妙地忍俊不禁发出声音。老乡们都说他是“疯子”!岂不知,在这个“疯子”的心里,正装着一幅宏伟的蓝图。一个恢弘的计划正在这个“疯子”的心里酝酿。

        60年代初期谷师长和东北会战“总指挥”,冒着罢官的危险请他“出山”,担任嫩林新线总工程师,给了他再一次发挥才能的机会。他视这一机会如生命,他珍惜这一机会中的分分秒秒,恨不能一天当两天用。他常常忘记吃饭,他常常彻夜不眠。“总指挥”担心他的身体会垮下来,就把他爱人调到了他的身边。这样,他爱人既可以给他当助手,又可以照顾他的身体。

        在制造铺轨机时,“刘总”遇到了种种困难。没有专用钢材,就用普通钢材代替,没有吊装设备和专用工具,就人抬肩扛土法上马 普通钢材的强度不够,就在铺轨机连接处增加一块块“加强板”。更困难的是,没有厂房、没有保温措施,他只能带领战士们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里露天作业。他们只能用一根根普通焊条去焊接一条条焊缝。为了避免焊缝由于散热太快而达不到强度,“刘总”不得不让战士们在每一条焊缝旁,生上篝火加以保温。由于气温太低,铆钉枪不能发挥作用。他们只能把烧得通红的铆钉,用人工牢牢地铆在连接板上。困难是有的,但是它压不倒英雄地铁道兵!铺轨机终于在艰难中制造成功!!

        试车那天,“刘总”早早起床,来到铺轨机旁。他围着庞大的铺轨机转来转去。他仔细检查铺轨机的每一个关键部位。他在做试车前的最后检查。他要做好试车前的一切准备,不能有半点疏漏。在他感到满意时,他站在一眼望不到头的路基上,心潮起伏。他仿佛看见一排排崭新锃亮的钢轨,正通过铺轨机铺在这条平展展的路基上。他热血沸腾,激动万分。此时此刻的心情似乎和他现在的年龄不大相称。然而,愿望的实现,“重生”的喜悦,使他无法抑制自己此时此刻的感情!他要感谢一切应该感谢的人们,是他们给了自己机会,是他们给了自己勇气和力量!他们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刘总”的爱人前来请他回去吃早饭。她,一个洋溢着东方女性美好特征于一身的女人。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也是一个个性很强的女人。她,一米六零的个头,梳拢整齐的短发,显示出她对一切事物的严肃和负责。她五官端正,身材匀称。早衰的皱纹布满前额,眼角的鱼尾纹道出了她内心的苦楚。早已步入中年的她慈祥而善良。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大家闺秀的风范使她文雅而尊贵。她有着知识女性特有的严谨和庄重。众人面前她从不高谈阔论。但是,原则问题也从不让步。她貌似严肃却平易近人。  她没有一点知识分子的架子。对战士和技术人员提出的问题,都是负责任地一一作答。

        在研制铺轨机的日日夜夜里,她陪伴着“刘总”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一组组运算数据准确的数字都出自她手。她是“刘总”的学生。“刘总”年长她十七岁。大学毕业后留在“刘总”身边工作。多年来,她不仅从“刘总”那里学到了很多土木工程知识,更多的是学会了如何做人。她出身名门。祖父是国民党上海市的要员,父亲是上海市有名的富豪。但是,她从不把家庭的富足作为资本。在“刘总”的影响下,她克勤克俭。上学时,常常把爷爷和爸爸给她的钱省下来,资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全国解放后,她随“刘总”一同调到铁道兵某设计院工作。长时间的接触,她受到“刘总”诸多的影响。对工作她一丝不苟,对同志她和蔼可亲。她认为,“刘总”永远是她的老师。为了事业,“刘总”年近四十还孑然一身。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和众人的非议,毅然决然地嫁给了“刘总”。在“反右”斗争中,“刘总”被定为“右派”。她很清楚,她的家庭出身对“刘总”的“定性”有着很大关系。她内疚,她痛苦。历史的车轮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阻挡的。她在痛苦和自责中受着煎熬。在“刘总”改造期间,她受尽了那些“积极分子”的威逼和恐吓。受尽了那些“积极分子”的诽谤和谩骂。对于这些,她却是嗤之以鼻,她要对的起自己的丈夫。

        眼看就要临产了。她几次找到那些“积极分子”,要求和“刘总”见上一面。她多么希望在她生产时能够得到丈夫的安慰和帮助啊!但是,那些“积极分子”以“企图为‘右派分子’通风报信”为由,残酷地剥夺了她的合理要求。那时,她欲哭无泪,他们近在咫尺,却难以相见。

        临产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她多么希望有人在身边助她一臂之力,能帮助她度过难关。然而,在那阶级斗争如此残酷,形势如此严峻的日子里,有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帮助一个“右派分子”的家属呢?!她求助无门!后来,这个倔强的女人终于生下了他们的儿子——一个顽强、鲜活的小生命!在没有任何人的帮助下,她用布剪剪断了孩子的脐带!她孤身一人,度过了一个女人最最艰难、最最痛苦的时刻。在这以后,这个女人把这段历史深深地深深地埋藏在了心底。她没有对任何人讲,包括“刘总”在内,她再也不能往他受伤的心上撒盐了。

        直到一九七七年“刘总”落实政策,在宣布“刘总”摘掉“右派帽子”、恢复党籍的大会上。“刘总”的爱人紧紧地抱住“刘总”嚎啕大哭,直到昏倒在地,大病一场。

        “刘总”草草吃了几口饭就又来到铺轨机旁。他爱人没顾上收拾碗筷也匆匆赶来。成败在此一举。他们都在默默地承受着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参加试车的同志们陆续来到现场。因为是内部试车,没有邀请首长和相关人员参加。八点整,参加试车的同志按分工准时各就各位。铺轨机在前,后面是三节装满已组装好的轨道平板车。最后是一台吐着白烟的机车。“刘总”站在铺轨机前,手持两面红绿信号旗。他最后一次纠正着每一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一切安排就绪。铺轨机上的发电机启动了。万事俱备,试车在即。“刘总”手中的绿色信号旗缓缓摇动。机车一声长鸣,它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自行研制的铺轨机在铁道兵部队诞生了!

         铺轨机在汽笛声中缓缓向前移动。“刘总”手中的红色信号旗缓缓举起。铺轨机在预定位置缓缓停下。负责吊装轨道的同志,按动起吊电钮。第一排组装好的轨道被缓缓吊起,轨道在“龙门双臂吊”铺轨机架上,缓缓前进。当到达预定位置时,轨道缓缓下落。这里的一切都是在缓缓地、准确无误地进行着。当第一排轨道稳稳地落在路基上的刹那间,顿时,现场响起一片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刘总”仍然沉着地挥动着手中的信号旗。时而挥动绿旗,时而挥动红旗。他仍然准确无误地指挥着机车的前进和停止。铺轨机在顺利运行,一排排轨道铺在崭新的路基上。机车平稳而缓慢地推动着铺轨机前进,机车后面是一条崭新的铁路。

        成功了,多年的愿望实现了。“刘总”没有激动。也没有说话。他异常冷静。他眯起双眼,高昂起头颅目视前方。不知是张望还是沉思?总之,一直默默地站在那里。高昂着头颅。目视正前方······

7639fb5486efa86e874da4f91f5ccf69_1562295697944805.jpg

        当一切都在顺利进行时,当人们都在为眼前的成功欢欣鼓舞时,不幸发生了!铺轨机突然向右倾斜,被吊起的轨道一下子侧翻在路基下。一名战士躲闪不及被死死地砸在下面当场牺牲。

        千百年的“永冻层”愤怒了、发狂了!由于它的覆盖层被人为的破坏,它改变了千百年的习性,开始融化了,开始塌陷了!当庞大的铺轨机重重地压在路基上时,路基右侧突然塌陷,铺轨机终于倾斜酿成大祸!“冻土”,这个世界性的难题第一次摆在了铁道兵面前!

        自从有铁路以来,自从第一次遇到“冻土”,至今,世界各国都没有克服“冻土”的有效办法。世界性的难题一直困扰着各国的铁路建设者们。冻土的特性是:在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一年四季都保持着冻结状态。因此,人们都习惯称它“永冻层”。但是,一旦环境被破坏,它就形成“冻胀融缩”的状态。“永冻层”的细微变化,都会必然地反映到路基上。这样,对路基便形成极大危害。

        在我国,“冻土”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和青藏高原。大兴安岭尤为严重。大会战前,铁道兵部和铁道部的首长及专家们曾专题研究过“冻土”问题,但是,由于时间紧,技术力量不足。攻克世界性的难题实在是鞭长莫及。最后不得不采取传统方法进行处理。其方法是:在“冻土”表面铺一层草皮保温,草皮上再铺一层板石稳定路基。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并不明显。“冻病率”仍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试车虽然成功,但是,战士的牺牲让所有在场的干部战士的心情无比沉痛。庆功会变成了追悼会,成功后的喜悦变成了深深的哀思。

        试车结束后,“刘总”首先来到牺牲后就地掩埋战士的墓前。他脱帽致哀,那一刻他显得那么疲惫,那么苍老。他是来和这位战士告别的。战士的牺牲激起了他向新的目标迈进的决心,他要攻克世界难题,他要向“永冻层”宣战!

        几年后在为这条嫩林铁路写总结时,“刘总”的名字被端端正正地写进了总结材料。他以一个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辉形象,被永远地載入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他的改线和建议,为这条铁路线的资金投入节省了十几亿元人民币!他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龙门双臂吊”铺轨机。从此,结束了我国没有铺轨机的历史。铺轨机在以后的铁路建设史中发挥出了巨大作用,这就是一个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的价值。

        后来的“刘总”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冻土”施工的研究中。几年时间,他的头上布满了白发。战士的鲜血不能白流,血的教训不能重演!这位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正在攻克着一个个“冻土”难题。他要为解决世界难题贡献出自己的一切!这就是一个中华民族,也是铁道兵优秀知识分子的伟大胸怀!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