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边缘的戈壁滩上,生长着一种酷似水仙的兰科植物,人们称其为马兰。每年的春风刚过,片片如剑的绿叶东一丛西一丛地蓬勃生长,给荒凉了一冬的戈壁留下春的足迹。不管是风沙也好,天旱也罢,一过初夏,朵朵紫色的、嫩黄色的花朵俏立枝头,又给戈壁一种灵动的诗意。

  上世纪50年代末,一支神密的部队来到这里安营扎寨,在与世隔绝的大漠戈壁里建设中国的尖端武器的试验基地。面对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除了风沙就是沙砾,哪里还有什么地名可寻。当时带队的张蕴钰将军看见荒漠里顽强地开放着的马兰花,就指着脚下的马兰花看似随口却又十分有诗意地说,基地就叫“马兰”吧!从此,中国的地图上,便诞生了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名——马兰。

  马兰属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乌什塔拉乡管辖。“乌什塔拉”,维吾尔语意为:马兰花的意思。曾经,在乌什塔拉这个地方,马兰只是以一种兰花草的姿态在大漠戈壁顽强地生长着,就像戈壁滩上的芨芨草或骆驼刺一样,名不见经传;但随着马兰基地的建设,马兰被赋予了光荣而神圣的意义,也成了中外目光关注的焦点。

  我自90年来新疆,先后去过3次马兰基地,每当参观完军博馆、瞻仰过马兰烈士陵园,走在绿树成荫的笔直马路上,心中总有一种无可名状的冲动,总想把所见所闻所想付诸笔端,但一回回地又被搁浅。究其因果,总觉得找不到为文的切入点,直到2016年8.1前夕,单位组织共产党员“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时,当我又一次走进马兰时,无意间,一首由中国著名词作家阎肃作词,印青作曲,著名歌唱家彭丽媛演唱的《马兰谣》,让我迟钝的思绪顿时有了灵感,其优美的旋律、质朴而又生活鲜活的歌词,仿佛把我带进了曾经的岁月,时光似在穿越,脑海中闪现着那已成历史但又光照千秋的画面:

 

  一


  有一种花儿名叫马兰

  你要寻找她

  请西出阳关

  伴着那骆驼刺啊

  哦扎根那戈壁滩

  摇着那驼铃

  听着那鹰笛

  敲醒了黄沙漫卷灰蒙蒙的天


  歌词再现了当年我国最优秀的科学家和成千上万英勇无畏的革命战士,千里迢迢西出阳关,远赴西北荒漠的英雄壮举。

  在马兰基地军博馆里,看着当年拍摄的珍贵照片,听着讲解员的娓娓讲述,人的心境一次次地被他们当年的英雄壮举所震撼,被他们舍小家为国家的大无畏的气概所震撼,更为他们以血肉之躯合力筑成了共和国的钢铁长城而震撼。当初在那“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一年一场风,从冬刮到冬”的恶劣环境下,他们用铁锹、石碾筑路,在地窝子里容身,以粗谷杂粮充饥,却以冲天的斗志为我国前无古人的尖端科技事业不辞心劳夜以继日地工作着、战斗着,他们不管是从精神情感上还是从体力透支上,都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辛苦。他们中有为了科学试验的场地安全,7名战士在没有向导的情况下,仅靠一张军用地图、一个指南针,在缺水断粮的情况下,头顶烈日,忍饥挨饿,在荒沙大漠中徒步巡逻8千里的顽强意志;有为了严守“上不告诉母亲、下不告诉妻儿” 的秘密,默默赶赴西北大漠,最后夫妻又在大榆树(后称夫妻树)下意外相见的泪流满面;有决别父母家乡,只身赶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姐妹花”;有苏联撤走设备和专家后,靠着一把古老的算盘和几沓稿纸,将天文数字一样的算式计算得不差分秒的顽强与执着;有身患生病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要躺在病床上将自己的所有科学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留下来的中国院士林俊德;他们8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顽强拼搏,以牺牲自己的一切,成功地孕育和制造了一支“大炮杖”的巨响,赢得毛泽东主席:“我们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枚一吨重的大奖章”的风趣而幽默的称誉……听着他们的事迹,看着他们所创造的伟业与所留下的遗物,我们每个人的眼眶一次又一次地湿润着,心情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着……

  此刻的我,总觉得自己仅有的一点笔墨无法表达这个宏大而又具体的历史事件的全部意义。从马兰基地回家后,通过百度,终于在2014年10月中宣部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50周年音乐晚会的序幕导语中找到了诠释:“1964年10月16日,这是中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一天;这一天,西北大漠深处的一声巨响,击垮了西方大国的核垄断,打破了帝国主义对我们的核讹诈。从这一天开始,中国竖立起了自己的核盾牌;从这一天开始,国家有了和平建设的坚强基础,人民有了安宁生活的可靠保障。50年过去了,世界的东方站起来一个巨人,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


  有一个地方名叫马兰

  你要寻找她

  请西出阳关

  丹心照大漠

  血汗写艰难

  放出那银星

  舞起那长剑

  撑起了艳阳高照晴朗朗的天


  在马兰基地西门外100余米的公路北侧,有一条北向笔直的大道通向一处庄严肃穆的场所,那就是马兰基地革命烈士陵园所在地。柏油大道两边松柏苍翠,白杨伟岸,红柳依依。远远望见一座20余米高的纪念碑耸立在陵园正前方;纪念碑红白相间,碑身呈大写的“H”形,那是汉语“核”字第一个拼音字母,既是核基地的代号,也是核力量的标志。纪念碑正面,“马兰革命烈士纪念碑”9个红色大字赫然映入眼帘,在正午的阳光下熠熠生辉;落款是时任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总装备部科技委原主任的“朱光亚”。

  从烈士陵园的简介得知,马兰烈士陵园始建于1998年;东西长330米,南北宽300米,总面积9.9万平方米。烈士陵园北靠巍峨的天山山脉,南与全国最大的淡水湖——博斯腾遥相对望。陵园大门为中央高,两边低的古式牌楼:左边书写“烈士功垂千古”,右边书写“英名留芳万代”,正上方书写“马兰烈士陵园”。自陵园修建之日起,这里成了光荣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又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红色旅游项目第二批经典名录。不管春夏秋冬,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慕名者,把缅怀先烈,接受教育作为红色观光旅游的必选内容之一。

  这里,将军与士兵同在,男兵与女兵相守,干部与军工共眠。在366座坟茔里,既安然沉睡着基地首任司令员张蕴钰,基地原副司令员张英、李光启,基地原政委胡若嘏、国防科工委原主任陈彬、工程兵原司令员陈士榘等诸多的蒋军……也安然沉睡着被国防科委授予“雷锋式好战士”的易建国,被部队追记一等功的医院外科护士武桂芬,一等功臣蒋成来、马玉先、王书培等普通的战士……

  逐一从烈士的墓碑前走过,阅读着先烈的英雄事迹,感受着榜样的力量,让人从质朴中体会到了伟大,从平凡中感悟到了永恒。安息在这里的英烈们,有的是长年奔波在科技战线上的精英,有的是在本职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战士,有的是在基地工作一辈子却始终没有穿过军装的老军工;更有甚者,在一座座墓碑后,竟然写着“由于历史原因,逝者资料失却”的碑文;面对这些无名英烈,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站在首任司令员张蕴钰的墓碑前,心中默读着他在我国首次核实验当日夜写的《长相思》:“光巨明,声巨隆,无垠戈壁腾立龙。飞笑触山崩。呼成功,欢成功,一济量知数年功。敲响五更钟。”心中升腾起一种敬仰,一种无穷的力量似有周身涌动。短短36个字,字字如千钧。全词质朴着带着清新,厚重中显出自然,兴奋中透着期盼,从容中寄着远景。

  ……安息在这里的英烈,他们永远是值得我们敬仰的人。他们以血肉之躯铸就了一种精神,一种光照千秋的“爱国奉献、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大力协同”的马兰精神。因为他们曾经为中国的核试验事业贡献了毕生心血与精力,乃至生命;更因为今天的我们,正享受着他们所奠定的坚强的和平盾牌下的雨露阳光。

 

  三

 

  哦,马兰

  哦,马兰

  一代代的追寻者

  青丝化作西行雪

  一辈辈的科技人

  深情铸成边关恋

  青春无悔

  生命无怨

  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阅读马兰《春蕾》杂志社编辑孟凡号少校所著的《印痕》一书,对马兰基地的前世今生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50多年来,马兰基地成功进行了数十次核试验,使中国进入核大国行列,这是一个令国人自豪,使对手恐惧的地方。如今,核试验早已停止,马兰基地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地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政法部门一应俱全,学校、超市、读书馆、体育馆等生活场所一个不少。昔日的戈壁军营,变为如今绿树成荫、湖光粼粼的一座现代化微型城市。

  车子下了乌—库高速公路,沿着笔直的柏油路朝南向着一片绿树成荫的地方行进,同车的徐站长介绍说,前方就是马兰基地的办公区和生活区。

  进入马兰基地,第一个感觉就是这里充满了绿色,路途中的灰暗色彩一扫而空,犹如进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马兰主街道“北京路”的柏油马路两旁参天白杨树如守卫边疆的卫兵,树下一丛丛的马兰花郁郁葱葱;让人不由地想起那首百唱不厌的《小白杨》来。特别是在两树间隔处悬挂着设计独特、色彩明快的文化灯箱牢牢地吸引着我们的视线。在每个灯箱上张贴着我国“两弹一星”功臣之一的大幅相片,旁边是每个功臣的生平及功勋简介。张蕴钰、钱学森、邓稼先、吕敏……他们的光辉形象和丰功伟业将永远激励着新一代马兰人奋发图强的信心和勇气。

  走过马兰广场,部队礼堂顶部镌刻着的“马兰”两个红色大字,非常醒目,它告诉游人,这里就是人们向往的圣地——马兰。据说,这是江泽民主席视察马兰时的亲笔所提,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马兰的高度重视和勉励。广场中心的国旗台两边,分别是博物馆和展览馆,侧面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巨幅画像,让这里的一切显得神圣而庄严。

  在徐站长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马兰公园内曾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面积达7000平方米的“祖国在我心中”的中国地形沙盘图。园内一大一小蘑菇云状的雕塑,既成了一种风景,也成了历史的荣耀。刻着《孙子兵法》全文的百余米长的文化墙,其字体优美,笔力遒劲的书法与石刻,更让人们感知着马兰基地藏龙卧虎的锐气,以及注重军事谋略的深思熟虑。

  掘土为池,堆沙而丘。在昔日不毛之地上,新一代马兰人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和绿色共享的思维,建成了戈壁滩上的江南水乡。看:浅道木桥横跨湖面,楼台亭榭依湖相望;一池荷花绿了一波清水,丝丝清香芬芳着游人的心田。认领菜园可供官兵携妻带子体验田园乐趣,自助烧烤滩前是官兵晚间休闲的乐园。苹果、桃、梨挂满枝头孕育着丰收的喜悦,孔雀开屏处是马兰动物园的亮点……

  此情此景,有谁还会怀疑这江南水乡的真实性呢?正在忘情地举着相机东拍西拍时,湖提边一丛丛开着淡蓝色花儿的茂密植物映入我的视线:马兰,是马兰。你这默默无闻从远古一直繁华至今的马兰,你这让华夏儿女为之骄傲与自豪的马兰!

  在返程的路上,我的脑海中不时地涌现着马兰的身影,耳边又一次响起了《马兰谣》:有一种花儿名叫马兰……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