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梦秋,缘起于他的五大生求学生活期间。

  那时,我的爱人与他一起在盱眙教师进修学校脱产进修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这段经历作者在他的文中多有描述,在此不必赘言。那时,在这一班的男女学员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梦秋了,长着一张带着胡茬的圆脸,颊边两个酒窝,见人时眼睛里总是漾着笑意,虽有二十七八的年纪,却仿佛仍是一个涉世未深的男孩。一脸硬硬的胡茬,让人感到他有男子汉的担当,而酒窝与眼中的笑意,又让你感到他有一颗善良而纯净的心。

  现实中的他也确实如此。

  那时,作为中文班的编外报考学员,我常常要抄录一些他们的学习笔记和资料,梦秋总是竭尽全力地提供各种帮助。每次相聚在一起喝酒,当与其他老师或同学在酒桌上敬酒成胶着状态时,只有他会及时的劝解或挡驾,两次醉酒,也总是他端茶倒水,一路搀扶护送。我们一起到南师大听课,一起到盱眙、到淮阴等各个考点去找考场,虽然我的年纪比他大些,就当时的经济条件而言也比他宽裕些,但竟然莫名的对他产生了一种依赖感,这种依赖是源自于内心深处的信赖!

  毕业后我们各奔东西,那时手机并不像现在这样普及,时间长了也就失去了联系,虽然心中时有牵挂,但当每个人都一路挫折自顾不暇时,实在也顾不得缘长缘短,只能感叹“只身性僻故人疏”了。直到因网友淡水湖邀我进入都梁论坛文学版后,当我看到一篇名为《漂泊》的散文时,我敏感地觉察到作者应似与我有些渊源,一经交流,才知他就是我那段求学经历中难忘的伙伴——梦秋。

  如今,我们都年过不惑,工作与生活也渐趋稳定,也偶有舞文弄墨的闲暇了,虽然依旧在外漂着,但那是时代大潮赋予我们的生活沧桑,一时间也很难改变,笔下的乡愁也将是我们这代外出打工经历者涂抹不去的主题。梦秋的即将付梓的散文集《我的情歌》中的四个专辑——岁月情怀、血脉亲情、悠悠乡情、流水心情,尽管内容各异,但仔细思考,哪一辑不是因由乡愁的衍生呢?

  他的作品陆陆续续在都梁文学版上发表,有对生活的感悟,有对小村生活的追忆,我尽管感觉他的文笔很好,但开始时也不是太在意,觉得一个教过书又念过中文的人,有这样的文笔也不足为奇,生活感悟类的文章他比不过史铁生,小村的故事也多为梗概式的叙述,缺少细节的刻画,对我这种阅读过古今中外不少名著的人,还不至于一见到这类文章就叹为观止拍案惊奇一惊一乍。直到他笑说要出书了准备送我几本糊墙,并将准备出版的文集发送到我的邮箱时,我才大吃一惊。没想到他这些年来一直笔耕不辍,竟很用心地整理分类出煌煌万言的四个专辑来!

  一辑辑篇章,若只看一个个小小的片段,虽不乏精彩却略嫌单薄,但集束在一起却绽放出异样的光彩,犹如淮河岸边田野里的紫云英,单个的花瓣并不起眼,但当它像云一样铺满整个田野时却是五彩缤纷,展现出地域风情的无限斑斓来。那童年的纯真,少年的轻谑,青年的彷徨,中年的成熟,以及身边普通人的生老病死,命运沉浮……无不在作者略带苦涩的记忆水杯中舒缓地还原、释放、绽开。

  这样真实的文字无疑是非常有份量的,它就像一张张历史的老照片,记录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假如有一天,当我们都老去时,在怀念往事的泪水里,还有谁能从泪光中读出生活的折射?

  生活本身不是文学创作,生活不需要刻意编造情节,不管你愿不愿意,生活都会给每个人制造出一大堆的情节来,因此只要你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自然就会有无数的情节在读者的心中涌现。文学的完满自足状态,有一半是依靠读者自身的阅历、经验与心灵的感触去完成的。

  一个很早就萌发写作热爱的文学青年,经历了许许多多生活的挫折,直到今天才得以实现梦想,谁能说这不是上苍在冥冥之中的刻意磨练呢?作者由一个高考失意者,到普通的代课教师,到公司最基层的仓管搬运,再到而今成为拿着高薪的企业高级白领,谁能说这样的人生是失败的呢?只不过不是原先梦想的靠文字谋生而已。

  我一直以为文学本身不应异化成为谋生的手段,因为当文字成为攫取钱财的砝码时,就多了几分造作、几分扭捏、几分虚假、几分功利,离假丑恶越来越近,离真善美越来越远。猪肉应是一道美味,但当它按斤卖钱时,就会有人挖空心思往里注水,关于文学创作的题材也是这样,不然怎么会出来那么多码字的?而梦秋的文章,我最欣赏的恰恰就是这生活中的原汁原味。

  我的爱人经常要我陪她一起看肥皂剧,以及一些抗战神剧,警匪大片,我都懒得搭理,宁可抱着书消闲,因为要编造那些虚假的故事,尽可在脑中想象得了,何必要花那个时间呢?一切文艺创作一旦离开生活的真实,便成为毫无生命的塑料花。一个作家可以靠写作谋生,但从深层次看,依靠的仍然是生活,是生活给予他的感悟和积累,而文字不过是感悟和积累的介质而已——当然,这其中需要一些技法。

  因此,对于梦秋的这本源自真实生活的文集,我笑说我会拿四大名著糊墙,但绝不敢拿它去糊墙,因为四大名著版本太多,撕了还可以再买;我可以不尊重那些所谓的“艺术”创作,但不能不尊重生活的本身。

  这本文集的最大特色在于真实,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所思所想,朴实、亲切、怀旧,有植根于生活泥土的清香。关于作品本身也无需本人多说,还是由作者的这些文字引领着我们走进普通百姓多彩的生活吧,走进那淮畔人家像紫云英一样丰满绽放的乡土风情画卷!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