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1561728603132374.jpg

      父亲1919年6月28日出生于山东莱西县的牛溪埠乡岭西头村。1933年考进莱阳县二小。1936年考入济南第一高等师范学校。同年8月参加了“民先队”(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12月到山西民族革命大学临汾铁佛寺分院并随校转陕北宜川。1938年奔赴延安,同年4月在延安抗大军政大学第5大队。同年6月在杜义德(后任海军副政委、兰州部队司令员55年授衔中将)介绍下加入共产党。1939年3月进入中央马列研究院,后在中央党校三部等机关工作。1945年“8.15”日本投降后,8月23日被编入东北干部大队。1945年11月奔赴沈阳,经东北局社会部再分配,11月中旬到大连,从而开始他几十年的军警战斗生涯。

       父亲2006年因心脑血管病住进医院,两年里,他顽强地与疾病斗争,最终不治于2008年8月29日去世,享年89周岁。为找寻父亲的足迹,实现父亲的梦想,在父亲去世五周年时,我们曾揣着父母的照片,于2013年10月先后去了山东济南、莱西,陕北延安等地。回来后,我们拙笔此文,以缅怀德高望重的老人并激励后代传承老一辈的革命精神。

        2019年6月29日是父亲林树青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我想再次把父亲的一生发成网文,以此纪念我伟大的父亲。


       (一)学生时代 立志救国

       父亲6岁走进了学堂,很小便感悟到贫困与富裕的差距,还接触到进步书籍。他考进莱阳(莱西)一中后,与进步的师生接触,读了鲁迅、蒋光慈及前苏联等作家的书籍,吸吮了大量的政治营养。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救国意识。15岁(1934年)他秘密加入学校地下党。当时莱西处于白色恐怖时期,许多党员被抓,被砍,那血淋淋的头颅悬挂城门外,真是惨不忍睹,让父亲更加仇恨反动的国民党统治。由于大量的党员被杀,父亲失去和组织的联络。但依然在最艰苦的时期完成了学业,1936年夏,他同时考取了山东省济南第一师范(济南一高师)和济南第一高中,面对当时山东两所最好的学校,他思考再三选择了前者。因为师范学校免交学费。为减轻父母负担,他走进了济南省府第一高等师范。1561728562439526.jpg

      1936年,日寇全面占领了东三省,济南师范也成立了抗日组织,父亲一入学就报名参加了“民先队”。他和同学们积极抵制日货,秘密发放传单,还宣传左翼作家的革命思想!这段参加“民先队”的历史,在父亲档案中记载了,可父亲因写的是“参加组织活动”并没写“加入组织”,其实加入和参加当时都没有什么区别,但因一字之差,后来填表计算参加革命时间,父亲便认为在“民先队”的那段不算正式革命,后来得知和父亲同时参加“民先队”活动的外省同学,都按红军待遇离休。父亲直到去世仍按抗日干部,这也是后话。

      父亲常说,走出家门参加革命,就没想到自己。一想想那些牺牲在战场的战友,我活着就很幸运啊!什么待遇啊,官职啊,都不算什么!

      学生时代的父亲,便把自己的命运和中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也是他革命的启蒙期。

 

 (二) 延安岁月 抗大摇篮 

      记得是2007年11月的一天,我们去医院探望,见父亲醒来还能断续的吟歌,就十分惊喜!父亲平日就喜欢唱那首《延安颂》那天他还真为我们唱了几句:“夕阳辉映着山头的塔影,月光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坚固的围屏!”“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那天,两个老病友也来到他床前,于是父亲他就叫人扶他坐起,并和老人们合唱起:“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看的出,父亲始终怀念延安啊!即使病中也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离休后,大连北京抗大校友会的联谊活动,父亲参加了几次。延安,是父亲心中的最爱,也让我们在他逝世5周年的日子里又一次走进延安。

      2013年10月11日为找寻父亲的足迹,从济南来到延安。在济南找到现在的山东师范大学,校友办的主任陈老师热情接待了我们,后来得知原最早的济南师范成立于1909年,民国时期已经搬迁,抗日爆发后,迁到四川,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山东师范大学才正式组建,而济南大明湖边的那所老校旧址早已不见踪影,留下的也只能是现在的山东师大新校园子了。

      2013年10月11日,带着对父亲的敬仰和怀念来到了延安。其实2001年就去过那里,回来时,还为父亲买来他最喜欢吃的延安大红枣和小米。父亲说,要是身体好啊,一定再回延安看看!


1561729144429973.jpg       时空穿越到1937年12月,父亲已从济南的学校到了山西的临汾,在地下党介绍下,1938年1月他从山西到了陕北的宜川。1938年2月,他随“平津济流亡会”的进步青年,在那年春天走进陕北的的黄土高原。宝塔山下,延水河畔,延安是中国抗日的摇篮,是革命的圣地。当时那里云集革命青年上万。父亲19岁便走进抗大,分到“五大队”,五大队设在瓦窑堡,主要培养军政干部。父亲一到抗大便积极投入军事理论学习及训练。1938年6月结业后,被选送到延安马列学院当了干事,又到中央研究院任党委干事,后分到中央党校三部。中央党校是我党培养中高级干部的最高学府。在那里,父亲受益匪浅。回忆中他写下这样的感受:“我在这里多次聆听毛主席的报告和中央首长的讲话。1942年我参加了整风和抢救运动。那时毛主席兼任党校校长,张闻天是学院院长,郭述申是党校三部主任,宋平是党校组教科长,我是他的科员,抗大的生活丰富多彩也十分艰苦。

       延安八年,父亲学了许多马列理论和军事知识,抗大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和毛主席在延安为党校题的四个大字“实事求是”,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父亲一生所遵循的坐标。

      延安八年,父亲还参加了南泥湾大生产,在物资极度困乏时期,父亲吃苦在前。军装破了自己缝补,上山开荒下山纺线。父亲还喜欢唱歌,《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是父亲唱学唱的歌曲,有时还担任队里的指挥,深得大家喜爱。

      延安八年,父亲曾用在师范学校学过的英语为新西兰共产党书记当了生活翻译。更在领导的身边受到潜移默化,父亲说,他最崇敬的是老校长张闻天,至今家里还珍藏着父亲保留的《张闻天文集》和《张闻天研究文集》。父亲赞誉:张校长理论水平高,做过党的总书记,这个人不计较个人得失,顾全大局,是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父亲还敬佩的一个人便是郭述申同志。(郭1925入党,是中共早期党员,第一任大连市委书记)。父亲说,郭老资历老,曾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郭老实事求是,敢讲真话。在延安就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印象很好!父亲以后也常忆起这两位老革命,对党无限忠诚,尽管长期处于逆境也不动摇信仰!两位老领导的身先垂范,给父亲人生的影响极深,父亲最看不起的就是沽名钓誉的人,并视之为低级趣味。1561729173938264.jpg

       延安八年,父亲还接触到许多著名的文艺界同志,如田方、张平、王大化、丁玲、刘白羽等,父亲也喜欢去鲁艺小剧院看戏,晚年了,父亲对这些老艺术家更深切缅怀。2000年7月当得知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陈强等来连参加电视台的采访,父亲得知后还专程去新世纪酒店拜见了延安鲁艺走出的优秀文艺老战士当时已近80的于蓝,父亲和于蓝一起缅怀延安的抗大岁月,讲起“大砭沟”、“清凉山”、“杨家岭”、“枣园”是那样的熟悉,一提起5大队便更有丰富的话题,谈及东北文工团的大连6个月的演出,父亲说是你们给大连的文艺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那天,于蓝还把陈强喊了过来,因为陈强也是延安老战士,父亲母亲还和于蓝合了影。父亲去世后,于蓝得知此消息专门打电话并写信吊唁。后来我们把父亲的文集寄到北京,于蓝一口气看完,又激动的回了电话。父亲的延安情结一直延续到他生命的最后。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