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亲的记忆,永远停留在我的14岁。如果说母爱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儿女们的心田,那么父爱如山般深沉撑起了家庭的脊梁。几十年来在没有父亲的世界里行走艰难无助、步履坎坷,尤其是遇见危难之时,心无寄托的我更加思念父亲,此时,与父亲有关的往事便从心底徐徐而出。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正在距家十里之外的一所中学读书,课间,班主任胡老师把我找到办公室,同在的还有数学老师,他与我同住一个村庄的哥哥,一脸严肃的告诉我父亲病逝的消息,尽管我心里早就知道父亲得的是不治之症,但还是没能止住悲声。此刻,我的世界仿佛沦陷得暗无天日,眼泪如断线的珍珠滚落不停,随即坐上那位哥哥的自行车一路狂奔,经一个多小时的奔波才到了家,可还是晚了一步。只见人去屋空,只有哥哥、姐姐们一边陪妈妈暗自流泪,一边与亲属们处理遗物,那一刻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父亲了。从此,他给我们孤儿寡母留下艰难的日子和无尽的思念!

    记忆中的父亲身高八尺,命运如黄莲沁满了苦涩。他出生在解放前,三岁失去母亲,是爷爷和姑姑含辛茹苦把他拉扯长大成人。在那个兵荒马乱,血雨腥风的年月,一个完整家庭尚在饥饱不定,聚散难保的恐慌中度日,可想而知,失去母爱的父亲宛如路边草芥,在卑微与贫贱中勉强生存。直到成年后遇见家庭殷实的妈妈,有了自己的家庭,才结束了流浪般的生活。

    父亲没读过书,口才却很好。解放初期,几个乡镇为一个区,父亲做过区政府的干部,一直持续到后来区政府分解成几个人民公社,因没有文化才被迫回家务农。从此,家乡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又多了一串艰难的脚印。在我懂事以后,家里已是九口人了,七个孩子中,上有待取妻的哥哥,下有嗷嗷待哺的弟弟。在那个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大产的年代,父亲以及哥哥、姐姐们都在生产队里劳动,有时为了多挣工分加班到深夜,还是没能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过着花钱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的日子。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父母为了全家人的生计,是怎么走过那些艰难的岁月。

    那些年,辽西的雨水特别丰沛。每到梅雨季节,农村人口多的家庭开始缺粮断米。为了防止挨饿,父母就在园子里种上土豆,小麦,地瓜及一些蔬菜,用来填补青黄不接时全家人的口粮,尽管吃不饱,不至于挨饿。最可怕的是连雨天,天气一连几天不开晴,老屋用泥巴抹的房顶开始漏水,尤其是南风雨打湿纸糊的窗户淋得满炕雨水,父母就用破塑料布或毯子等钉在窗子上挡雨,但最难的就是没粮吃,真可谓“屋漏偏遭连夜雨,行船又逢打头风”的境地。父亲看着满脸愁容的母亲和小燕似的孩子们,叹息声随着那个瘦弱的背影顶块塑料布消失在雨线里,我们知道那是父亲又去村子里的职工户家里借粮米,已解家里“无米之炊”。待到雨过天晴,外公就会用毛驴驼来粮米为家里接济燃眉之急。

    父亲的记忆力非常好,尽管生活的艰难压得他寸步难行,但没有击垮父亲的乐观。每到冬闲时节昼短夜长,左邻右居的村民早早的吃过晚饭来我家里听父亲讲古代故事,什么《三打白骨精》《杨家将》《乱世枭雄》等历史评书,心血来潮时还会唱上一段呢!然而,我们要想听父亲的故事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农民把产下来的粮食低价交给国家,待到第二年没粮吃的人家还得花钱从粮库买回来,也叫返销粮。返销粮不是黄壳就是黑壳的杂交高粱或者黄玉米,没有脱粒机和先进的磨米加工设备,用普通的磨米机加工杂交高粱,有好多长尾巴高粱壳还在米上,人吃在胃里很难消化。所以每次做饭前,需要把高粱壳从米里挑出来。谁也不愿意做这种腻歪活,这时,父亲开始施展他的绝技“讲故事”。讲一段故事唱一段,有时父亲像是评书里的艺人讲到故事情节的精彩处戛然而止,急的我们赶紧去烧水沏茶,在父亲面前大献殷勤,喝了茶的父亲便清清嗓子再讲上一段。父亲似乎有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他的故事令我们痴迷,我们也像勤劳的蜜蜂在父亲的故事里乖巧的劳动。家里的日子虽然不富裕,我们却徜徉在父爱的温情里享受着天伦之乐。

    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经济落后和人口多等因素,农村没有几家过上好日子的,我家也是如此。尤其是大哥娶妻之后还欠下很多外债,父亲便借酒浇愁,酗酒无度。每次醉酒之后都要无故和母亲吵架,吓得我们躲在母亲身边啼哭。从此,便认为父亲很凶,做事总是小心翼翼,直到有一次和父亲一起出门办事,才知道父亲粗中有细,倔强里藏着不为人知的善与爱。

    让我铭刻肺腑的是发生在那年秋季的一件事,我家后院养的几颗南国梨树果实成熟了。母亲摘了一面袋子的梨,让父亲拿到工人村市场去卖,用来买些生活用品。出于好奇我也吵着要去,父亲便带上我一同前往。一路上,一向急步如飞的父亲走走停停,我便认为父亲是背着东西许是累了,也就随着走一会儿歇一会儿。一个小时后,来到那个比较大的市场上,买梨的大部分都是喜吃零食,与我同龄的孩子们,她们都是用父母给的有数的零花钱,有的孩子没吃够就回来眼巴巴的看着别人买,父亲就从袋子里拿出梨每人白给一个。这样一来,有好多孩子效仿也回来等着分离,父亲又拿梨每人分一个。结果,一袋子梨没卖上几块钱,父亲带上我回了家,母亲和他大吵一架。虽然梨被父亲送了人,什么也没买回来,可我在回家的路上却读懂了父亲有颗善良的心,无累一身轻的父亲还是走走停停给了我足够的休息时间。至今,我仍然感慨和敬佩那么豪气直爽的父亲,骨子里还藏着这样微小的善良和慈悲!

    父亲不愧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他一生为人豪爽,侠骨柔肠,道义胜过利益。多次从同情怜悯弱者的小事,到维护村民利益的大事他丝毫不吝啬自己的得失,为正义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祸及自己和家人的安危。

    在我年少的记忆里,亲历了那场为了保护别人,父亲宁可一人承担过错,身陷囹圄,连累了全家人不得安宁。事情发生在那一年的正月初二,我和两个姐姐去山南的外婆家拜年,我们在外婆及几个舅父家好吃好喝轮番做客,徜徉在幸福时光里,而家里遭受天大的祸事却全然不知。几天后,当我们回到家里,见妈妈满脸愁容,哥哥们也套拉着头神色黯然,我们亟不可待的追问才知道家里发生的一切。

    原来,那一年正月初四,邻居叔叔和村里的两个年轻人闲来无事来我家串门,几个人一高兴玩起了扑克。第二天父亲就莫名其妙的被人传唤到大队部(现在的村政府)才知道被人举报了。当时,一个训话的头儿问父亲,你都和谁玩扑克了?父亲说:“就我自己玩了”噗……那个问话的头觉得这样的回答实在太荒唐可笑,禁不住把已喝到嘴里的茶像水枪一样的喷出来。后来,把邻居叔叔找来与父亲对质,无奈,父亲才承认就和邻居叔叔两个人玩了。就这样,那两个年轻人便逃过一劫,父亲及邻居叔叔被监禁大队部一星期才被放出来。记得出来那天,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当风雪中一个白身影踏着膝盖深的积雪走进家门时,白花花的头发上不知是飘雪还是父亲的满头愁絮!

    年少时,我们不理解父亲的所作所为,心里暗自埋怨有些作为有点“傻”,直到成年后才明白了一些道理。父亲毕竟是旧时光里的人,接受的是传统道德教育,又做过区政府的干部,况且又是那么精通历史评书。书中的英雄几乎都是路见不平、见义勇为的人物,本就心地正直的他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总想站在正确的角度事事公正,这并不是错,只是要遵循时代的发展规律。

    父亲没有赶上今天的好时代。他出生在民国时期,经历了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动荡。贫穷如阴霾让父亲飘摇在风雪中永无宁日,晚年病魔又把一个八尺之躯吞噬的骨瘦如柴,直到生命的最后气息,真让儿女们肝肠寸断!父亲的一生是艰辛的,他留给我们太多的遗憾,也留下很多精神财富……至今,流淌在我血液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