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周五),阴天小雨。早上9点半,告别了一再挽留我们的小位小王,离开了“诗和远方”主题客栈。在阴风冷雨中,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征程,向着我们心中的“诗和远方”出发。

  修車.jpg     西宁两天的游览和修整,体力得到恢复,心情也非常舒畅。沿着昆仑东路(也是109国道)一直向西骑,虽然不大不小的雨停停下下,需要披着雨衣骑行,我们兴致还是蛮高的。出来西宁市区没有多远,在一段因维修又是雨水交汇的砂石泥泞路段,我的车被一颗拐弯的钉子扎破了胎。幸亏路边不远处就有一家个体小厂,我和虎成经过主人允许,把车推到院子里,卸下装备,拿出工具将车胎补好。尽管这些小故障在我俩面前根本不是事,但把装备装装卸卸的加上修车也耽误了个把小时,待我们重新上路时就已经快中午了。所以不能掉以轻心,还要认真对待骑行的每个环节。

       午饭时听店家说,青海省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就在此地,我们便拐下路寻了过去。

       寻到了训练基地,想询问一下能否进去看看,大概是因为荒无人烟之地又在下雨的缘故,门岗无人。我们便径直骑到了大院尽头的一片训练场地,可能是下雨的缘故,整个基地都看不到一个人。于是我们把车支起来,身背着十多公斤的双肩包,在雨中练了一套陈式太极拳,体验了一把在高原训练基地练拳的感受。连绵细雨里四处静悄悄的,在这样难得的环境中练拳,非常利于意念的专注,一个轻盈的腾空“踢二起”,声音显得格外清脆,引得了一队去场馆训练的带着护具的运动员的注目,有人高声喝彩:“高手在民间吶!”

  多巴.jpg很感谢虎成师弟,在雨中一动不动的为我录下了六分多钟的视频。让我想起在箭扣长城大雪封山的敌楼上,一位朋友跪在雪中为我拍下练拳的视频。这两个视频很珍贵,闲的时候,我会一遍一遍的看,脑海里回放和感悟那种景致和气势。

       雨还在下,我们又兴致勃勃的骑着车子在基地里兜了一圈,才离开了训练基地。

       我们很兴奋,浑身感觉有用不完的劲,脚下蹬车都蹬得链条发出了“滋滋”的声音了。用这样的速度,很快就将下路拐弯耽误的时间给赶回来了。

       之所以如此的兴奋,想了一下原因有三:一是对“多巴国家高原训练基地”我们一无所知,午餐时听了一句话就摸去了,意外的收获令人满意。其二,既然是国家高原训练基地,那么一定是把各个专业项目的国家队队员,集中到这里进行高海拔环境下的体能训练。我们是两个业余的太极拳习练者,很幸运能感受这里的环境,又即兴体验了一把在高原训练基地练太极拳的感觉。其三,这个计划外的收获,巧合了我们藏地骑行的目的之一,就是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下,探索和实践最适宜人们锻炼身体的运动方式。另外,尽管手不一定高,但不能不承认“高手在民间”的喝彩声,还是有点儿激发了一些内心深处的小小的虚荣心。

       多巴2.jpg零零星星的小雨还在绵绵的飘着,大概是天气的原因,路上的各种车辆都很少。我们沿着慢慢爬升的109国道,拐过一道山梁时,路的右边突然出现一道钢铁大门,抬头看到上面有四个大字“九天圣都”。

       因为是上坡,又正在犹豫是否停下看看,脚下稍微减力,车就想往后溜。连忙单脚点地,想控住自行车站住,却已经被后边沉重的装备把前轮压得翘了起来。师弟高虎成连忙伸手也没能拽住,我只好两手用力的压着车把,右脚横跨过路沟,就势一歪倒在地上。

       看来这里是一定要看看了。于是虎成留下看车,我把车支好,进入景区,快速的转了半个圈,在小雨中拍了几张片子就出来继续赶路。

       扎麻隆凤凰山,传说是女娲(九天玄女)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累倒后,幻化成一只美丽凤凰降落的圣山,周围有八条龙山和一条水龙维护着,人们称为九龙朝凤。是九天玄女、西王圣母、玄龙大帝(伏羲)、妈祖(太元玉女)等元祖、九天至尊的中心道场和昆仑西都,是中华昆仑神话的龙头所在。

  九天聖都.jpg      昆仑神话里面有一段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古时“人心背道,世风日偷,奸邪日炽,恶俗猖獗......”故上天选天地交会阴阳调和之日即五月初五,降瘟生毒以惩戒之。九天玄女化身一老翁下凡,发现人间虽有恶人横行,更有善良、正直、仁厚、公心的好人。于是便悄悄告诉好人们,在五月初五要如此这般。好人们如实的插杨柳、戴艾叶、吃粽子、佩茱萸、熏苍术,喝雄黄酒、给小孩戴香包等等,果然瘟疫未降,邪未近身,灾害自消,便纷纷到九天玄女庙朝拜感恩。从此以后,五月初五便成为人们敬拜九天玄女的传统端午节了。后来,大诗人屈原生于端午,又于端午这天投汨罗江而去,端午节就又增添了纪念屈原的内容。

       博大精深的昆仑神话是中华文化的龙头,是人类产生和发展的原始记录,是中华民族之魂和精神财富,昆仑神话不分民族、宗教,门第,其中包含着深妙的天道、天理、佛法和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

       我很庆幸在九天圣都门前摔了一跤,虽然双肩包里的相机镜头摔出点儿小毛病,却也在扎麻隆这个仙山圣地读到了中华昆仑神话传说。这里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都要举办昆仑文化专家研讨会和“花儿”演唱会,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继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前面的大山很高,阴云笼罩颜色很暗,就像一幅重墨泼洒而成的国画。若不是有109国道在雨水中反射的光亮,简直就象是到了西游记里黑风山的黑风口了。冷风瑟瑟,汗裹内巾,两个身影,但无旁音。

  海藏咽喉.jpg    雨一直的下,越下越大,风不时地掀起雨披来,衣袖和裤腿鞋子都湿透了,我俩一前一后的在风雨中奋力骑行。

       登上一处高坡,见一堆巨大的黑褐色的石块,就像一尊藏獒巨兽卧在路边,它的身上阴刻着四个红色大字,在雨中缥缈朦胧。

       起初我们以为是又一个风景区的提示路标,走近了才看清是“海藏咽喉”。顿时感觉到了兵家必争的要塞,浑身热血一下子沸腾了起来。环顾四周,群山环抱,109国道弯弯曲曲的向山的深处延伸,山谷间茂密的森林里能藏下千军万马,真是一条进藏必经的咽喉要道啊!

       拍照留影后继续向前骑行,风和雨慢慢的停了下来,光线也明了一些,周围的山和树林感觉好了许多。这一带若在夏日的晴天,定是绿树丛丛,溪水潺潺,百鸟鸣蝉,峰回路转的好地方。经网上查得,正是青海湟源县的大黑沟“海藏咽喉”森林公园。

       大约10公里的样子,到了湟源县城。天虽还早,可是浑身上下湿漉漉的,只能住下处理一番。

5月14日(周六)多云,小雨,局部有风雪。早晨,穿上昨晚在饭店的铁炉子上烘干了的衣服和鞋子,在清新的气息里出发。今天的路海拔更高,山也更高。

       湟源,湟水的源头。109国道离开西宁后,就一直是沿着湟水西行的,到此为止。

 古道.jpg     城边,路的右边有一寺院,是赞普林卡。因为惦记着要翻日月山,所以没有停留。网上资料:赞普林卡是目前青藏高原上唯一的,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所集藏传佛教八大教派为一体的藏王寺院,而“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两尊玉佛也是独一无二的。是汉藏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汉藏民族文化的结晶。

        出湟源县城九公里,停下作短暂的休息。路边的山坡地里,稀稀疏疏的垛着去年的青稞麦秸。一块一人多高的石头立在离路不远的地头,上面的“茶马古道”提示着这条路的久远。脚下青草挂着雨露,绿树枝头春意盎然,阳光穿过云雾洒向大地。回望昨天经过的大黑沟方向,一夜的雨雪风云,早已将群山披上银装,告诉我们这里是天气多变的青藏高原。天边,有一座更高的雪山横在那里,它一定就是日月山。

       从出发开始,已经骑了36公里上坡路,接下来还有12公里的爬升。

       太阳鉆进了云层,一阵冷风吹过来,藏地骑行的第一场雪欢迎我们来了,而且很快就由小雪变成了中雪。疾驶的车辆呼啸而过,带起的雪花上下飞舞,山上的羊群若无其事,悠闲地游荡着继续吃草。我们没有因雪而受影响,反而显得有些兴奋。在每10公里左右休息时,一边用微信进行语音播报,一边欣赏着雪域美景。此时的中原家乡,已是十分的炎热了,我们却在享受着五月飞雪。骑行的艰辛变成了无尽的浪漫,心里感觉美妙无比,在风雪中尽情的信游,寻着缥缈的诗意骑向远方。

 風雪.jpg      高原晚春出湟源,

       兄弟骑行日月山。

       眺望冰峰多秀丽,

       尽享飞雪直扑面。

       海藏咽喉诉艰辛,

       唐蕃古道叙久远,

       文成公主传不朽,

       西域和好越千年。  

       日月山属祁连山脉,位于青海省湟源县西南40公里,长90公里,海拔4877米,公路通过的山口海拔3520米。担当着青海湖东部的天然水坝,是进入青藏高原的必经之地。汉、唐等历史时期,是中原王朝疆域的前哨和屏障,是内地赴西藏的咽喉通道,故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北魏僧人宋云(公元420年)自洛阳西行求经,便是取道日月山前往天竺的。公元7世纪,以松赞干布为首的吐蕃雅隆部落,在逻些(拉萨)建立了吐蕃国,与唐王朝也是以日月山(赤岭)为界。

       日月山有着美丽和悲壮的故事:唐朝文成公主为了江山社稷而远嫁和亲。她路过赤岭在山顶落帐休息时,西望满目苍凉,回首不见故乡。取出了父皇唐太宗所赐的日月宝镜,镜中出现的长安繁华的景象,更让公主离愁悲喜,泪如泉涌。想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公主毅然将日月宝镜抛下赤岭,摔成两半的日月宝镜,落在东和西变成了两座山。两山相望,情似大唐和吐蕃,唇齿相依,疆域安定。后人把赤岭改名为日月山,用来纪念文成公主。

日月山.jpg      我和虎成在时光隧道里穿梭着前世的传奇,在高原风雪中续写着今生的故事。当近前呈现出白雪覆盖的山坡,视野里闯进来一群觅食散步的牦牛时,才发现,我们不知不觉的骑上了山顶。

       日月山主峰被云雾遮盖着,四面远处都是雪山,此起彼伏,十分壮观。山上日月亭下不大的空地,石头铺的地面有结冰,游客寥寥无几。有一个藏族老人坐在地上,面前摆着一些藏族饰品。风很大,也很冷,呼呼的,吹的雪花落不了地。我们在冰地上练了一段陈氏太极拳后,便骑上车冲下了山。

       海拔降了没多少雪就停了,快到山下时太阳也出来了。路面经过阳光照射,雾气腾腾的。下山的溜坡很轻松,十几公里的路一脚也不用蹬,沉重的装备又成了助推的动力,所以很快就到了夕阳覆盖下的倒淌河镇。

       天虽还早,只是距离下一站还有70多公里,我们就找个旅馆住下了。

       旅馆是一家藏族人开的,有饭,价格也不贵。我问起倒淌河景区的事儿,老板告诉我们景区是现在造的,没有什么看的,要看就去看真正的倒淌河。我当兵时几次路过倒淌河,大概知道一些。于是我们按照老板指的路,徒步有三公里的样子,找到了静静的躺在草原深处的倒淌河,尽享了一番日月山下的夕阳美景。

       回到旅馆已是9点半多了,天已经黑了下来,虎成还惦记着要给老板扎针的事儿。登记时看到老板的眼睛红的厉害,是会传染的红眼病,还有风湿关节炎,以及老板女儿脸上长了很多青春痘,也需要用针灸调理。等我们扎完针收拾好,已经是深夜了。倒淌河.jpg

       回到房间,打开微信,看到了中国人民大学“自由人”大学生志愿者的留言,就同他们聊起了今年到可可西里地区做志愿者的事情(此事下文再说)。

       5月中旬的倒淌河,夜晚很静,屋里有些冷,被窝里凉丝丝的。我躺在床上,回想着播报着这两天的骑行,浑身的困乏一起涌出,不一会儿就朦朦胧胧的飞入了梦乡。

       日月山高入云端,东边是阡陌桑田,一派农耕劳作的景象,西边是肥美草原,满目牛羊牧歌的广袤。山坳中的茶马古道上,汉藏和各族百姓来往如织,粮食布匹丝绸和牛羊皮货兑换互市。山顶经幡飘扬,号乐阵阵,松赞干布率队迎亲,文成公主挥泪和亲。山脚下,公主的泪水汇集成了一条清凌凌的小河,静静地,悄悄地,温柔地在草原上蜿蜒。夕阳下,她就象雨中的一束彩色的飘带,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这便是“天下河水皆向东,唯有此溪向西流”的美丽的倒淌河。

       我和虎成身披铠甲,胯着良驹,走海藏咽喉,翻过日月山,飞越倒淌河,沿着109国道向西域疾驰着。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