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祭祖踏青。

  每当清明节莅临之际,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就会一跃而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为缅怀先祖平添几多情丝。

  过去,一直以为杜牧诗里的杏花村指的是山西汾阳出汾酒那个地方,就没再做过什么探究。可是,日前会战友路过湖北麻城时,参观麻城博物馆,看到全国政协委员李小琳为麻城杏花村所题的“杏花村”题词后,才知道麻城也有个杏花村。游池州,又发现皖南九华山下、长江南岸的池州古城,更比山西杏花村还有诸多说辞。

  这些年,凡杜牧涉足的地方都在站出来拍胸脯,作者通过实地考察与走访,翻阅大量历史资料,特别是穿越历史隧道实现与诗人的把酒言,读出了诗人的真意,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呈请专家与老师们批评指正。

  麻城博物馆指引,随即驱车数十公里,来到示意图所标示的位于麻城岐亭古镇的杏花村。迎面就是“牧童遥指处,麻城杏花村”的巨幅标语。但见依小山,傍清泉,杏林带雨堆红,古柏苍松叠翠,村南杏花湖水光潋滟,湖西九骡山钟灵毓秀,整个村子山环水抱,黛瓦青砖,百鸟欢歌。村中有一绿荫环抱的杜牧广场,中央的雕塑杜牧正牵着马向骑在牛背上的牧童问路。环顾四周,只觉水在村中,村在山中,山在林中,林在鹭中,令人飘飘欲动,但视野与空气里明显缺少陈年老酒的古香。当地村民说,历史流传下来有民谣:“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中有美酒,店里有美人。”杜牧想当年从京官被贬为黄州刺史后,常到此买酒浇愁,日后随着岁月的变迁,酒肆才渐渐疏远,最近几年又开始时兴。

  聊天中逐渐感觉到, 山西杏花村虽然盛唐就有“杏花村里酒如泉”、“处处街头揭翠帘”的酒文化传播,但有酒没人,历史记载里没查到杜牧去过那个地方的历史资料,且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气候原因,在清明这个特定时间,历史以来往往无雨可下,何来“雨纷纷”呢?与诗中描述的情景也对接不上,而这里江南却经常细雨绵绵,杜牧外放黄州必孤苦伶仃,惨淡经营,骑着马出来寻点酒喝解解闷、撒撒花儿也在情理之中。

  似乎可以带着几分满意答案,踏实离开这个古镇了,然车驰安徽池州,可就傻了眼。池州又冒出个杏花村,而且说是最正宗的、经过打官司认证了的,就在城西郊秀山门外。玄了不是?实地打探,转来转去,果然有“正统”的理由:有酿酒“香泉似酒,汲之不竭”的香泉古井、有古杏花村,有现代化杏花村酒厂、杏花村酒,更读到了一系列的杏花村历史文化。明清以来的《池州府志》、《江南通志》、1979年版《辞海》都有明确记载。明嘉靖二十年(1545)《池州府志》载:“杏花村在城西里许,杜牧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旧有黄公酒垆,后废,余井圈在民田内,上刻‘黄公广润泉’”。印证多多,出处凿凿,这就没有疑问了?就依史料记载最早的1545年检视,距杜牧时代已经相去700余年,能说得清楚?

  打官司是咋回事?当地朋友介绍,2001年,安徽省杏花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正式申请“杏花村”旅游服务类商标注册。此举一出,立即招来山西杏花村汾酒公司的阻击,此后两家公司为了商标使用权及归属问题不惜多次对簿公堂。2006年9月,商标局作出裁定,核准被异议商标的注册,杏花村汾酒公司不服该裁定,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高院又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维持原判!从事件本身看,分出了胜负,这是杜牧的意思吗?不一定。

  老子有言在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杜牧作为20岁就博通经史、26岁能考上进士的大才子,想必对老子思想也会领会一二的。先后两次在朝廷任职,恐怕深知官场之险恶,今日可以是人上人,明日也许就会成为刀下鬼,到乡下沐浴明月清风后才弄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因此悟出“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感慨,“遥指”分明是诗意的远方;杏花村,则幸福的落脚点、内心的向往罢了。与其先人陶渊明的“桃花源”及后人李时珍的“东璧堂”该是如出一辙了。

  又读“牧童遥指杏花村”豁然开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怪不好意思的,诗人所诉求的“杏花村”,本来应该是个泛指,倒让后人争来争去,甚至打起了官司,一打就将近10年。要不是通过官司扩大了两家的知名度,带来的一个是酒业的昌盛,一个是旅游开发的繁荣的话,晚唐这位小杜老先人心里肯定很不是滋味。 

  盘旋间,蹦出清人顾嘉衡写的那副著名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一壶杏花酒,一个村庄名,彰显的是文化沉淀和思想诉求,催生的是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通过一首诗唤起炎黄子孙对先祖的怀念,增强对祖国对家族对先辈的归属感、责任感,“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天下游子,不忘初心,如鲸向海,似鸟归林,乐意回归自然,为民族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也是诗人所想不到而求之不得的。


全国政协委员李小琳为麻城杏花村题词


李鹏回故里在麻城杏花村考察


吴仪副总理两度视察池州杏花村


池州杏花村保留下来的香泉井

psb (4).jpg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