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听到这首童谣,一定会想到端午节。粽子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个民族难以割舍的温馨。


  端午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那么,端午节为何要吃粽子呢?专家们作了许多介绍,一般都说: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角黍是因粽子的形状有棱有角,内包有糯米而得名;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而成。魏晋时期,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也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到了唐宋时代,粽子已成为节日和民间>四季出现于市场的美味食品。长安有专门制作粽子的店,而且技艺也相当高。当时粽子馅已有多种果仁,其味道比只有黍米好多了。

  到了宋代,就有'艾香粽子',是用艾叶浸米裹的。陆游的'盘中国共产党解青菰粽,哀甚将簪艾一枝。'指的就是'艾香粽子'。明弘治年间,就用芦叶裹粽子,粽馅也多了,有蜜糖、豆沙、猪肉、松仁、枣子、胡桃等等。到了清乾隆年间,林兰痴《邗江三首吟》中有'火腿粽子'一条,这种粽子流传至今。现代粽子以浙江嘉兴最负盛名。如今,粽子与正月的元宵、中秋的月饼一起,被称为中国的三大节令食品。民俗专家介绍,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不但盛行不废,而且流传到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

  我的故乡是上海西郊一个较偏僻的乡村,但它也是江南水乡的一个缩影,村民中流传至今的一些民间风俗基本上与江南別的乡村差不多。五月端午节也有许多村民包粽子,吃粽子。这几年我回家乡探亲次数多了,看到家乡的可喜变化乐在心里,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我的小辈们侄子侄女和外甥外甥女每次热情款待我,使我品尝了家乡的美味佳肴,感受了家人亲情的温暖。尤其是我有位外甥女很会烧饭做菜,並还会做许多小吃,如蒸年糕、包青团、做八宝饭,包粽子等等。她是我妹妹的大女儿,很能干,做家务是把好手。我每次回家乡,她总是给我做一桌又一桌的好菜,並过年过节经常不忘给我托快递给我捎年糕和糯米团子等小吃来。我非常高兴,小辈们大了,一个个懂礼貌、懂人情、懂感恩图报。每次回去不仅吃,回京时他们总会给我带上许多好吃的,並送上我火车。我每次回家乡总是满载而归,感到很幸福,很开心。

  1559909280972561.jpg今天下午5点多,我家的门玲突然叮当一声,外面有人了,我赶紧打开门,一看是快递员抱着一个箱子,说是送快递的。我高兴地接了过来,然后我老伴细心地一点点拆包看看,哇!又是我这个外甥女给我邮吃的来了,里边装有好多粽子和一包熏鱼。粽子的清香缓缓地从箱中溢了出来,我贪婪地嗅着这一丝丝、一缕缕棕香,把我这个老顽童几乎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老伴立即蒸了几个,我连忙拿起一个粽子,剥开墨绿色的粽叶,我隐约看到粽子酱色的糯米,油亮油亮的,我用尖尖的牙,轻轻舔着糯米团。粽子香便像烟雾一般向四周弥漫开来,让我陶醉其中。我禁不住这诱惑,用力地咬了下去,中间的肉又烂又香。米团在我的唇齿之间留连,南方特色的肉粽味在我口中默默绽放香味。不一会儿,我便吃了好两个粽,真是好吃极了!香甜而不腻,糯米黏而爽,是我最爱吃的家乡口味肉粽。熏鱼是我老伴爱吃的,我外甥女想得很周到。我和老伴很感激,她打开一尝,名不虚传,真是南方特色的熏鱼,是一道有名的佳肴。我老伴说:我很喜欢这些小辈,他们离我们太远,否则常请他们过来住住,和我聊聊家常。

  今年是我新中国成立七十华诞,这七十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我国从穷国变成富国,从富国正在走向强国。我外甥女对我说:“现在日子多好,将来的日子会更好,你和舅妈多保重好身体,我们孝敬你们,你们想吃什么,下次再寄”。多么真心感动的话啊!一杯茶,可品出一个春天,升腾一抹炊烟,亲人们的爱令我回味无穷,温暖一世,惦念一生。杯有空时,但情无止境,爱无尽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惮娟。亲人们!我永远爱你们!

  让我们以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迎接我们伟大祖国70周年国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