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袁,大名袁帅军,名字很好记。若只看前面两个字,是“元帅”;若单独看后面两个字,则可理解为“帅气的军人”。

       认识小袁时,他还真是一位“帅气的军人”。上世纪80年代末戍边云南时,我从作协湖北分会青年诗歌学会《诗中国》杂志奔赴边防,留在师政治部宣传科协助完成记录片《威震南疆》《东山盘龙》的撰稿,小袁是师侦察连的通讯员。

       宣传科与侦察连驻地很近。小袁与另外一名战士找到我时,自我介绍说,他们是1986年10月入伍的兵,家是湖北黄梅的,主要是来认认门,攀攀老乡的。当时,武汉军事经济学院有位叫杨腾驰(现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教授,大校)的干事,负责师后勤部《东山后勤之战》记录片的文字,我就一并介绍他们认识。小袁还真是个有心人,至今还保存着杨腾驰、当时的政治部打字员彭墨馨、他与我4人拍的照片,并通过QQ发给了我。

       由于住得很近的缘故,小袁经常来找我。有一次,他说是受指导员罗奎英的委托,请我为他们连写总结报告。这时,我方才明白,怪不得小袁他们第一次来时非常腼腆,敢情是罗指导员用心良苦,有意让他们接近我,把关系建立起来了,再为侦察连做点事?

       还未走到侦察连连部,罗指导员与连长就迎了上来。罗指导员握着我的双手,激动地说:“可把你请来了,我刚才还在担心呢?”我笑了笑说:“罗指导员,你吱一声就行了,别整得这么复杂。”

       连部的帐篷上,挂着一面“渡江侦察英雄连”的锦旗。罗指导员介绍说,侦察连的前身,是电影《渡江侦察记》里那个侦察连。我肃然起敬,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侦察员利用脚盆渡江搜集情报的画面,这可是全国家喻户晓的故事哦。罗指导员是河北沧州人,1979年考入河北师大,毕业后进入石家庄陆军学校学习两年再分配到部队,用他的话说,是“读了大学再读中专”。他大概介绍了一些情况,就夸起了小袁:“别看你们小袁这个小老乡长着一个娃娃脸,好像长不大的孩子,但却是好样的,我喜欢这个兵。从4月下旬(1987年)上F18号阵地,连续参加了‘4.27’‘4.28’‘4.30’等多次激烈的战斗,还负了伤。他最初在4排观察班,在36号阵地师观察所整整呆了半年,10多次为炮兵指示目标,并上报获取的大量情报。

       小袁的确不赖。在云南戍边一年半,他用青春和热血铸就忠诚,相继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叫我“大记者唐雄”,我则一直叫他“小袁”。后来,罗指导员经常叫小袁请我到他们连去玩。有时交流学习心得,有时一起“棒子、老虎、鸡”。我很乐意与这些战斗在一线阵地的官兵做点事,感到他们的信任,就是自己的荣幸。防化连连长知道我为侦察连写过报告,也叫湖北安陆籍的文书过来请我,我照样完成了任务。

       部队回防后,小袁继续服役,我则回到武汉依旧从事新闻工作。那些年,我的心里就一直惦记着在硝烟弥漫的战场结识的兄弟。

       2006年7月,在同事的帮助下,我注册了QQ。此前的2002年,我就买了电脑,但当时是拨号上网,好多操作我都不会。在搜索资料的时候,意外发现有家叫“老山兰”的网站,上面有许多我所在部队的战友的信息,就在上面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期冀能找到更多熟悉的战友。还别说,通过这家网站,我真的找到了许多当年生死与共的兄弟。

       大约是2007年,一个显示为“湖北黄冈”的电话打了过来,接通后那边就问:“请问是大记者唐雄吗?”我回答:“我是唐雄,请问您哪位?”对方显然很高兴:“你真的是大记者唐雄?我是侦察连小袁。”“小袁?你现在还在部队吗?”我也特别高兴,询问与他一起找我的另外一位黄梅战友的情况,指导员罗奎英的近况,告诉他自1993年到海南后,还一直与杨腾驰保持联系。小袁回答了我的提问后说,他1990年退役后,在黄梅县粮食局下新粮管所工作了10多年,现在中国移动黄梅分公司工作,邀我方便的时候去黄梅转转。

       2014年春天,我回了老山一趟。看到昔日鏖战的战场,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仿佛在眼前浮动。回到海口后,我情感的瀑布倾泻不已,疾笔奋书,笔墨汹涌不止,写下《永远的老山,永远的麻栗坡》一文,获得江山文学网当年的“八一”征文一等奖。包括小袁在内的许多战友,看到这篇文章后,纷纷在QQ留言,补充细节,提供了不少我未掌握的资料。《战火岁月》一书出版时,我对此文进行了修改,增加了许多新内容。我把《战火岁月》快递给小袁后,他坚持高出定价付款,不让返还。

       2015年7月15日,我和爱人与她的几位同学加闺蜜,从三峡、神龙架、武当山等地旅游结束回武汉前,给小袁打了个电话,告知晚上将与我们师原一团政治处宣传股长张国齐大哥、师后勤部油料科长龚建国大哥、原一团副营长杜崇华大哥、师通信营一排长刘忠刚大哥、烈士王爱军的姐姐王爱新相聚,邀他赶赴武汉,与大家一起聚会。他却告诉我,侦察连的一帮兄弟正在黄梅聚会,反邀我16日到黄梅。第二天,与爱人她们分别后,我急忙赶往武昌傅家坡长途汽车站,乘车到黄梅。

       到达黄梅宾馆时,小袁与战友们还未回来。他打电话过来叫我报他的名字拿房卡,稍微等一会,他们已经在回宾馆的路上。

       见面后,发现小袁依然是那张国字型的娃娃脸,身上透着军人那股特有的气质,显得特别精神能干。我打趣地说他“风采依旧”,变化不大。战友们哄笑说他:“文章里写到了你,我们却连名字都没有。” 他嘿嘿一笑,低声对我说:“就是写得太少了。”

       的确,那篇文章中写小袁,也就是一、二句话。为此,我决定多了解一下他的情况,方便以后有机会写写他。

       在黄梅那几天,我了解到了小袁的一些基本情况。

       小袁1969年12月生于黄梅县杉木乡,家在农村。读完初中不久,就应征入伍。1990年退役时,因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安排在黄梅县粮食局下新粮管所工作。在粮食系统工作的10多年,他倍感自己文化水平低,工作吃力,发誓要迎头赶上。通过刻苦认真的学习,他不仅拿到了大专文凭,业务技能大幅度得到了提高。他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践行共产党人朴素的人生观、价值观,恪守“我是一个兵,退伍不褪色!”的信念,爱岗敬业,不计名利得失,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被授予“全县优秀质检验员”“全县综合治理先进标兵”等荣誉称号,以“忠诚干净担当”的人品,以共产党员的“脚步声”,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声”。

       2003年,随着国家改革的浪潮到来,黄梅县粮食局改制。小袁保持“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本色,响应号召第一个报名下岗。当年8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新生”不久的中国移动黄梅分公司。在新的工作岗位,他任劳任怨,干一行,钻一行,爱一行,工作认真负责。在担任客户经理、渠道经理、营业厅经理、蔡山区域经理、小池区域经理、工程建设主管等职务期间,以服务地方经济,真诚回报社会为己任,助力农村脱贫致富,用信息改变农民生活。

       2013年,全国掀起4G建设高潮,吹响了“村通工程”的号角。黄梅农村通信落后之痛,牵动着小袁与网络工程建设者的心,他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递交了一份解决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山、边地区通信难、甚至零通信的报告。他认为,加强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措施,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具体体现。

       对于黄梅移动来说,2013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年的4月初,酝酿已久的湖北4G首个乡镇基站,在湖北省委、省公司,黄冈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式在黄梅小池启动。移动公司不仅对黄梅人民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而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这一大好消息,如早春惊雷,如惊涛拍岸,激起袁小袁心中的千层浪花,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在跋山涉水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黄梅各行政村的地域分布、人口密度、自然地形、经济发展及现地网络分布情况,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确定采用建设方式,对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采用边际站方式,不懈推进“村通工程”的建设进程。

       黄梅是革命老区,多山、多丘陵的地形,曾经成为革命时期游击队的天然屏障。而现在,却成为山区百姓与外界沟通的阻碍,也为“村通工程”光缆、杆线架设带来了极大困难。由于基站建在山上,汽车无法上山,铁塔、机房、设备、电池等一切,都依靠肩挑背扛。加上人口分散,地理分布广,地形复杂,需求不集中等重重困难,种种阻碍,给“村通工程”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面对困难,面对挑战,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驱使小袁发扬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在2013、2014年的4G建设高峰期,克服选址难、协调难等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湖北省公司下达的建设任务,为4G的顺利开通运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连续两年被黄冈市公司评为“十佳建设维护员”。

       2015年正月初,春寒料峭,为保障五祖风景区游客信息的畅通,小袁与同事加紧奋战,以顽强的斗志,书写信息致富的宏图。经过施工人员几个月的艰苦鏖战,五月份就完成了基站的铁塔、站房等前期工程。2017年4月21日,小袁与爱人来海口看房,准备退休后到海南养老。他告诉我,那次在黄梅聚会,正是五祖风景区基站建设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由于基站位置险要,地形复杂,外电引入难度极大。公司花费近两个月的时间努力协调,并在电力部门的支持下,在我们离开后的几天,即7月20日完成了外电输入工作。7月22日,施工人员顶着烈日和热浪,翻山越岭,奋战10多个小时,终于连夜开通了五祖山路基站。

       为建设“村通工程”,小袁可谓呕心沥血。他顶着风霜雪雨,战斗在田间地头、荆棘丛林,任劳任怨地用热血和汗水,在高山峻岭间架起一座又一座铁塔。用实际行动保证了“村通工程”的进程,让一大批农民圆了多年的电话梦、电视梦,结束了边远山区与外界信息不通的历史。两年多的时间内,他带领大家完成了4G一二三期工程,在沟壑纵横、山形嵯峨的大山深处建立了195个基站,移动通信4G网络信号开始覆盖大别山的山山水水。如今,移动通信翻山越岭来到农民朋友身边,带来的是外界的无限精彩,焕然一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天涯咫尺的思念不再遥远,信息致富的梦想逐渐变为现实。

       小袁说,“村通工程”建设中,最令他难忘的,是位于黄梅最北端海拔1800米的挪步园风景区。景区奇峰险崖,雾海流云,层峦叠嶂,变化莫测,素有“小庐山”之称。在此生活的百多户村民,由于宣传不到位,农产品缺乏信息卖不出去,农作物只能维持自给,很多农户生产的工艺品找不到买主,只好就近挑到本地的集市上卖。挪步园风景区基站开通后,村支书感激地对小袁说:以前信息不畅,与外界无法联系。村里有许多年轻人在广东等地打工,工地需要人时,无法及时与村里联系,等联系上时,时间已过。移动电话开通后,双方可以及时沟通联系,随时组织村里的闲散人员外出打工,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现在,通信基站建好了,他又积帮助农民利用移动通信的网络覆盖优势和服务优势,为广大农民致富提供了“千里眼”和“顺风耳”,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了解外面的行情,帮助农民增收早日脱贫致富,使村年产值达到了100余万元。

       2015年,移动公司与“理财专家”和“农技专家”合作,集众多专家之长,使用信息平台向农民朋友发送牲畜水产养殖、果树林木栽培、化肥农药、农机推广、科技动态、市场预测等信息,让他们在第一时间了解病虫害的特点、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和茶市行情特点,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方方面面难题,及时掌握市场情况和销售价格等最新信息,为服务“三农”再拓展新渠道。随着“红色覆盖村村通工程”的快速推进,一座座高大的塔架在山野间拔地而起,一声声悦耳的铃声在村头巷尾此起彼伏,一个个招商引资项目在山区落地生根,一批批特产畅销海内外。

       从2003年至今,小袁在中国移动黄梅分公司工作了16年。他忠于职守,坚持信息扶贫,以积极的实践行动,感动了大别山区的老百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几乎年年受到市、县公司的表彰或好评。那次来海口,他不烟抽,不碰酒,面色憔悴。我问他是不是病了,他回答说,2016年动了一次大手术,医生叮嘱不能抽烟、喝酒,要好好保养。但我知道,他是为了“村通工程”建设,为信息扶贫,透支了自己的健康与生命。

       “大江东流去,风正一帆悬”。作为黄冈移动公司黄梅分公司网络工程建设的主管,小袁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在脱贫攻坚战、“村通工程”建设中,保持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本色,时刻以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昂扬的斗志,飒爽的英姿,满腔的热忱,为促进黄梅经济文化发展,切实解决黄梅“三农”问题,用真情与奉献,书写精彩的人生。

       哦,对了,小袁今年虚岁50。按过去的说法,是知天命的年龄,快“年过半百”了嘛,应该叫他大袁或老袁才是。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