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是古老的树种,和桃、李、梅一样,但《诗经》时代提到后者多次,却没有一次提到杏。也许就如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梅杏第三十六》所说:“世人或不能辩,言梅、杏为一物,失之远矣。”

其实与杏相关的典故多呢,而且很早。

杏坛,孔子聚徒讲学之地,语出《庄子·杂篇·渔父第三十一》说:“孔子游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杏林,说的是三国名医董奉“但使重病愈者植杏五株,轻者一株”。 多年来治好了无数病人,杏树也就栽了十余万株。

杏园,说的是进士及第的。唐朝刘沧及第后颇为得意,选了个宴请亲朋好友的地方就是杏园,赋诗:“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落第的温庭筠则叹到:“几年辛苦与君同,得丧悲欢尽是空。……知有杏园无计入,马前惆怅满枝红”。同是在杏园,差别怎么这么大呢?

杏园出来我们走进成语杏的天地吧。

关于杏的成语有三个,红杏出墙、杏脸桃腮、杏雨梨云。一一道来。

红杏出墙,语出宋·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原本是春色满园,杏花开放,一枝别致,伸出墙外,入诗入画的景致,不知哪一天就比喻女子“偷汉子”了。

就是到了明代也还是春意盎然的意思,明·无名氏《四贤记·训读》:“若得他成人立业,庶不负笔舌辛勤,好似红杏出墙桃傍水。”

历史上“红杏出墙”的女人多呢,不举也罢,是因为实在喜欢那关不住的“满园春色”,出墙在外的“一枝红杏”。

杏脸桃腮,看起来就像是戏剧词汇,果不然,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杏脸桃腮,乘着月色,娇滴滴越显得红白。”

最雄性的小说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八回居然也“桃红柳绿”的用到此句:“杏脸桃腮,酝酿出十分春色;柳眉星眼,妆点就一段精神。”那女子的秀美不言而喻。

杏雨梨云,出自明·许自昌《水浒记·冥感》:“乞香茗,我因此卖眼传情,慕虹霓盟心,蹉跎杏雨梨云,致蜂蝶恋昏。”

说的是眉目传情,羡慕那你情我愿,延迟着大好春光,让那蜂蝶“巫山云雨”,好一段“仲春三月”。

这样的“杏”清浅了许多,哪里有“杏林”、“杏坛”、“杏园”意蕴深厚呢?这样的“杏”是“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既然如此,那就在陆游的《马上作》中继续“红杏出墙”吧。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