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襄樊四中

  七三年暑假后,所有干校初一以上孩子集体转学到襄樊四中。我们从干校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又回归了社会,这是我少年求学时代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时间点,也是一个闪光时刻;同时,应四中一些老同学的邀请,写下一些个人记忆。

  襄樊——现在又改名回襄阳市,应该算作三线城市,在当代中国知名度不高,很多年轻人可能更是没有什么概念。喜欢金庸武侠的朋友知道郭靖、黄蓉夫妇助守襄阳的故事,当然那是虚构。对于现在的游客来说,提起襄阳,都知道历史上著名的刘皇叔三顾隆中,诸葛亮终于出山,大展宏图(只是南阳也在争哦)。为何千古传诵?这是家国情怀,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真实的襄阳呢?

  她自古就是战略重地,中原锁要;如要逐鹿中原,这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徐徐展开历史的这一幅画卷,有多少荡气回肠的悲壮,又要有多少文章才可以描述?

  自古就有“江河淮汉”之说,这四条大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明,5000年过去,先人为我们留下多少遗迹、故事与传说?其中的汉,就是汉江;襄阳城,位于这条江的中部。

  襄阳地势东低西高,西部群山环绕;一条清澈的汉江(你可以对比一下今日长江、黄河的污染)从樊城,襄阳中间缓缓流过,风景迷人。她是南北方的融合,既有江南的些许妩媚,更是塞北的骏马、西风,弯刀、长枪。我个人观点:一座城市有山,有水,那是上帝的恩赐;不仅仅是适宜人类居住,这一方的土地,人民都会沾上“灵气”。

  襄樊四中这个据说有百年历史的湖北省重点中学就位于与樊城相对的,汉江边上这古老的襄阳城中。

  四中北大门正对襄阳城区的主干道(今天也是),当年也发生了一点我们的小故事,后述。进入校园,花木扶疏,掩映着我们住校生的宿舍,教师楼,教室楼等等。令人想不到的是,襄樊四中竟然有一座礼堂兼体育馆,校园内篮球场,排球场俱全;出南小门,有露天看台、标准4百米跑道的田径场就在眼前。在当时中国之贫弱的经济状况,四中的校园硬件可能比某些大学还好,更遑论很多中学了。

  十年浩劫结束,这所名校重焕青春,多次涌现湖北省的文、理科状元,真是令省会城市武汉人民汗颜。请记住湖北省是全国少数几个高考竞争激烈、残酷的省份之一。

 微信图片_20190522214024.jpg

       很有意思的一点:我们班里的同学竟然来自五湖四海----军科、铁道兵、装甲兵干校的学生;来自武汉建筑公司的;搞“三线”建设,准备打仗在襄樊西部山区的研究所,工厂的子弟。

  建国后的户口制度,将农民锁定,禁止人员流动的政策在襄樊这个“三线”城市,因“备战”的口号,被彻底打破!事实早就证明,只有人口流动,才会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各个方面。

  当然襄樊本土同学还是占大多数,他们淳朴,聪明,与我们一样都是一群活泼,向上的中学生,有几个调皮捣蛋的也是很正常。他们对我们这些外来户并不排斥,我们一起上课,课后打打闹闹,或许也会发生点小摩擦,小矛盾,还是“男女界限”森严;直至今天,我们依然保留那一份同学情谊!

  还记得:本地同学爱用襄樊土话学说我们的发音,但是有一天老师在课堂上点名让我朗诵课文,心中暗自得意:让你们听听什么是标准的普通话!而我从襄樊回到北京后,普通话中时不时带出几句襄樊话,又被北京的同学们取笑。

  这次回到四中,恰逢春色明媚,满树樱花,铺撒校园林荫小道;学校橱窗里的上一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放大照片,名单,还真的是不少!

  我的这些同学们呢,可叹命运使然,也是那个时代被迫打上的烙印,如果他们小上个3-5岁,动乱结束,78年以后开始的那个振奋人心的年代,以四中优秀的师资、学校的实力,我们班上大学的又该有多少人?怎能是78年恢复高考后的凤毛麟角?

  一毕业就被驱往农村的他们,经受了生活的磨难,可能也有消沉的时候,仍然乐观向上,拥抱生活,笑对挫折甚至是病痛,这就是人生。

  在那个缺盐少油的年代,学校食堂伙食极差,基本天天就是清水白菜。这次还与林涛同学回忆:食堂挂牌宣布今日有“米豆猪肉”,明知是病猪肉,但是那香喷喷的辣子炒肉,再扣在满满的一大军用饭盒里的糙米饭之上,那是绝对的诱惑,管他呢,倆眼一闭,吃!

  当时襄樊的社会治安很差。

  我想一是这里自古就是四战之地,民风剽悍,干校所在的襄北据说曾经土匪多如牛毛;二是文革时期砸烂公检法,社会动荡,有很多无业青年。

  记得就是学校组织的篮球联赛,居然多次发生打架事件。后来听说当地的小痞子经常闯入学生宿舍,勒索钱财。装甲兵干校子弟受害最深,他们人数众多,有100多人;最后干校迫不得已,派出干部住校,弹压。

 故地重游.jpg 想起一个笑话:某日“忆苦思甜”大会,指定一个老贫农发言;他在台上声泪俱下:解放前我们苦啊,饿的吃不饱饭,只好拿起棍子,镰刀到大路上去抢过路客商……主持大会的干部一听不对,赶紧把他往台下拉;老贫农一边挣扎,一边喊着:听我说完啊,俺可是只劫财,不害命!交钱就走人;胆子大的跑了,我们追不上也就算了。

  那个年代最时髦的就是一身军装。我们这些部队的孩子“近水楼台先得月”,一人一身国防绿;最嘚瑟的是天气稍冷,赶紧将那顶用牛皮纸,或者是铜版纸画报撑起来的军帽戴在头上。

  招摇过市之时,早已经被本地的“流晃蛋”(襄樊,还是武汉土话?小流氓,小痞子之意)盯上。

  那天晚上的宿舍里,有人在洗脚,有的已经钻了被窝;突然门被猛力撞开,马凯进门大喊:快点,我的军帽被抢了!高二的孩子头儿鞠坚林一声大喊:追!我们七、八个男孩子冲了出去。

  出学校北大门,就在那条宽阔的襄阳主干道大街上,车辆稀少,几无人迹;对方是一群20岁上下的社会青年,岁数比我们大,个子比我们高;看我们冲过来,并不撤走,而是围成圆圈,军帽在空中飞来飞去;马凯跳上去抢夺,无奈个子矮、岁数小,几次也未成功。

  我们马上改变战术,几个人同时冲入圆圈,对方有一点慌乱,失误发生,帽子飞的高度降低,记得是林晓宏,高高跳起,一把夺回军帽!

  一声口令:撤!我们撒丫子就往学校跑。还是有点担心,回头看看对方,竟然不追上来,反而如御敌一般,结成圆阵,缓缓退去。“盗亦有道”?

  我从小活泼好动,体育成绩一直不错;比如田径的100米,400米,中学,大学都进入过前三名,篮球,这是部队的传统,在干校小小年纪就被熏陶啦。

  到四中不久,就被当时50岁左右,头顶有点秃了的体育谢老师看中。当时为准备湖北省中学生排球赛,“小白”一枚的我进入校排球队男子乙组(初中组),很快成为绝对主力。第二个学期就是完全“脱产”,全日训练,比赛啦。

  首先要说的是伙食真好啊!政府补贴,每人一元/天。以当时的物价水平,中午、晚上保证四菜一汤。刚开始大家围坐一起吃饭时,我还有一点矜持;没想到这帮队友正是半大小子,哪里有神马绅士风度,饿狼一般,风卷残云;菜,饭一抢而光!呵呵,俺也只好入乡随俗啦。第一天真的是没吃饱,我还想看看女队那里能否有点残汤剩羹?谁想也是盆干碗尽。我想应该第一是运动量大,更重要的是,在那个动乱年代,这些大多来自百姓家庭的孩子们,家中也是没什么好吃的;此时此刻,只有能吃的女运动员,没有淑女。呵呵!

  那一年的比赛规则是这样的:号称鼓励基层队,各学校组建校队参赛,第一名升级。襄樊市是那一年市级,地区,直至省级比赛的主办方。四中男甲,男乙队在市级,地区级比赛中均是轻松战胜对手;真正的考验—--省级联赛来到啦!如果还能赢得第一名,将会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联赛。

  我们的对手实力参差不齐,有的轻松战胜,也有咬碎钢牙,在观众的助威声中3:2逆转黄冈地区队,这就是主场之利。微信图片_20190522214030.jpg

  比赛进入尾声,我们,武汉队成绩最好;在最后的决赛中,我和队友们也是放手一搏,观众更是大声喝彩,助威;无奈四中男乙队还是实力不济,1:3输给武汉二中。屈居亚军!在代表襄阳地区参赛的四支男女球队中,我队成绩最好,也算是为四中,主办方襄樊市赢得了荣誉。

  我终于要回北京啦!

  四中的老师,同学对我真的是厚爱:走之前,匆匆开会后,俺就是共青团员了,介绍人之一就是老班长马基平同学;一个学期都没有上过一节课的我,各科老师还是根据以往的学习成绩,八门成绩单全部是“优”!

  一直犹豫,这件尘封已久的往事是否提起?还是写出来吧!

  四十多年过去,还能忆起那皓齿、明眸……那是少年情怀,朦朦胧胧的一丝牵念?这应该仅是少年男女的相互喜欢,有一点拨动心弦。

  站在场边观看我们训练、比赛的你,当我们艰难的逆转黄冈队时,与观众一起欢呼雀跃,

  惜败于武汉队时,那眼光里的一丝惋惜,一抹惆怅。感到被“电”了一下,当我偷偷瞄一眼时,脸上些许红霞,那目光又飘向了远方。

  三年后的七七年,北京王府井东风市场(现在已经改回老名字:东安市场)一楼,茫茫人海中,偶遇。是否上天的安排?迎面走来的是一个风姿飒爽的女兵。

  昨日重现:我们四目对视后,又是各自慌乱的移开目光;虽然不约而同地都放慢了脚步,终于擦身而过;被“男女界限”束缚多年的我们,还是那么年轻,忒嫩。终是没有勇气,哪怕是一声简单的问候。从此,天各一方。


  5.干校生活点滴

  下面是一连串的小故事,是我以后小说的好素材;希望你看完后不只是悠悠一笑,能从中体味一点什么?


  军用帐篷

  到干校的第二天,在我的坚决要求下,住进了战史部的军用帐篷。主要原因是11岁的男孩认为自己已经是个男人,不想和女生住耗子大院。

  小孩子沾枕头就睡着,一夜好眠。

  次日清晨是被大人们的调侃闹醒的:大家一致攻击鞠之由叔叔磨牙,他先是笑着否认,一看不行,就指控说你们鼾声太响;于是话题转移,又齐心协力,隆重推出梅琪叔叔打呼噜声调最高….

  再一天早晨,又有新的发现:胡兰芝同志梦游!胡叔叔笑着辩解,他是去帐篷外小解,看夜晚的空气实在太清新,围着帐篷绕了几圈;老胡同志郁闷的是,“审查”后的结论是所有人的一致不认可……

  这是一群1937、38年抗战烽火硝烟初起时就参加部队的老八路,有的还是红军资历;他们之中,既有贫苦工农,也有青年学生,富家子弟等等。为了中华民族不被灭亡,他们义无反顾,满腔热血,久经沙场,百战余生!正在50岁上下,均为军、师级干部;年富力强,承上启下,是这支军队的基本、骨干力量,却被送来盖房,种地!

  这是双重折磨:精神上,有人怀疑、诬陷他们对这支他们用一辈子的生命献身其中的军队的忠诚;肉体上,他们被‘变相劳改’;繁重的劳动,面色黝黑,身材消瘦……这些在血与火的年代中走过来的老军人却是洒然一笑,乐观,坚强。

  想起二战中的那个著名故事:登陆欧洲的美军暂时失利,在阿登纳地区被德军包围;接到送来的劝降信,美军将领回信一封,就一个字:呸!

  人生总会有低谷,甚至是大困惑,大关口;来点自嘲,甚至阿Q一下,自怨自弃又有何用?明天,不行?,那就是后天,又是旭日东升,蓝蓝的艳阳天!

  你颓废,丧气,只会让那些小人暗中得意。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的那句话从少年时代起就是激励我的灯塔:人可以被打败,但是永不放弃,绝不投降!

3.jpg

  养自己的猪,“吃自己的肉”

  那个年代的伟大成果之一就是全民物质匮乏。干校地处偏僻农村,初期基本上没有肉食。

  某天干校全体大会,首任校长兼政委吕世英少将在会上慷慨激昂:同志们,我们的养猪场已经建立了!从此我们可以养自己的猪,吃自己的肉啦!

(当年的耗子大院——军科干校旧址)  会场本来十分安静,突然有一人笑出了声,然后全场哄然大笑!吕校长先是一怔,接着双手一摊,有点尴尬的挠了挠自己的头皮,也笑“断片”了。

  70年夏天襄北大旱,曾经是我们水源的大塘,水位急剧下降,------现在回想,那么污浊的水源,居然也是饮用水?只能感慨人类生存的底线,极强的适应能力。同时,真的想控诉、质问一声那些翘着二郎腿,饮着花茶的‘老爷’们!

  水面最深处也就到我们这些孩子的胸、颈部。烈日炎炎,酷暑难熬,正是我们这群顽童happy的时间,水中嬉戏的大好时光!

  大人们用自制的渔网在水中拦起来,记得食堂的小胖子战士在网中捞起一条大鱼,紧紧抱在怀中,鱼儿拼命挣扎,鱼尾巴啪啪直响,抽的一身白肉的小胖子龇牙咧嘴,胸部红色泛起。后来称量那条鱼有17.5斤重。

  不知道是谁首先发现,我们孩子们专注于捉王八——学名甲鱼。

  非常简单,甲鱼都钻进了水下的泥土中;在水中慢慢游走,很快就有收获。如果水浅,自己踩住甲鱼,憋气、蹲下,用一根手指将甲鱼头部顶进去,切记一定要紧紧顶进去哦!它在水中是不咬人的。如果水深,就要请小伙伴来帮忙了。

  赵良刚突然大喊:哈哈,我踩住一只大的!一看身边的是马凯,赶紧叫他帮忙!马凯一个深呼吸,潜入水中,摸摸索索一会儿,脑袋露出水面,一脸遗憾:没抓住,跑了!赵同学非常老实,接着去找下一个目标了。

  马同学一脸奸笑,转身就向岸上跑去,同时喊着他弟弟:快点拿水桶过来!赫然看见他手中是一只大甲鱼。这位老兄正在得意忘形,忽然大声惨叫!原来他欺负老实人,起了贪念,现在计谋得逞,兴高采烈;同时又是做贼心虚,按住甲鱼头部的手指已经放松;甲鱼一出水面,凶狠异常,紧紧咬住他的手指,而且绝不松口!马凯是惨叫声连连,右手拼命甩动,我们已经笑破了肚皮。

  伙食问题在干校时期是最头疼的,曾经办起了养鸭场,一度很是红火,但是很快就停了。现在年代久远,已经回忆不起关门歇业的原因了:一说是看护鸭场的倆个小女兵忘了关门,鸭子惨遭黄鼠狼袭击,死伤遍地;另一说是附近农村闹起来鸭瘟,干校被迫屠宰;已经初具规模的鸭场,关闭。

  真好,大家要有鸭肉吃了!

  后来官至南京军区副政委的孙克骥叔叔的夫人束女士,出身大户人家,自告奋勇由她主持给大家做香酥鸭;但是每家必须出人来拔鸭毛,真是个累活啊,鸭毛好难拔干净!

  耗子大院改造成的干校食堂,飘溢出香酥鸭的味道,浓浓的香味,闻之已经令人与醉!

  家家拿出大饭盆,一家一只,“打饭”回到家中。至今许多发小感慨:那是我今生吃的最香的香酥鸭!也明白了当年慈禧太后逃难西安途中,‘珍珠翡翠白玉汤’为何让她念念不忘,回到京城还是常常提起。

  这位发小的“糗事”俺还是“揭发”一下吧:香酥鸭个头挺大,各家都是尽量找一个大家伙什儿来装;陈超居然拿着是一个崭新的痰盂!陈超是一百个不愿意拿这只痰盂来装鸭子,

  他老妈说:怕什么?新的,还没用过。让人笑中有泪:当时的生活,条件就是这样艰辛!


  黄集赶集。

  在农村生活过的都知道,一片农村地区会有一个“商业中心”。按照农历,每五,或者七、十天,大家来售卖,交换各家的产品,俗称“赶集”。

  我们那里就是今日的黄集镇。

  为了改善家中的伙食,几乎每个星期日的凌晨,11岁的我都会被老妈喊起,逼迫着骑上家中那辆破自行车,背上“军跨”,在凸凹不平的土路中上颠下跳八里地,来黄集赶集。

  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到镇上的唯一一家国营肉铺,排长队买猪肉。基本是半扇猪肉,最多一扇,如果晚了就没有。每人限量两块钱的,无论肥瘦,到哪里就是哪里。你如果敢挑肥拣瘦,卖肉师傅立刻大呼一声:下一个!

  很快就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当地老乡竟然不吃内脏,猪心,猪肝,腰子等被强行搭配!俺悄悄和卖肉师傅商量,都给我吧,但是那两块钱的肉我也要;大师傅居然很开心,立刻同意!后来很快老乡们都知道了这是好东东,也是抢着要了。------记得当时现场就有老乡看着我这个‘小屁孩儿’,颇有点怀疑的问到:这能吃吗?怎么做啊?俺只能呵呵啦。

  我第一次买鸡蛋后,装入“军跨”。岁数小,没有经验,在土路上颠簸骑行,回到家中一看,鸡蛋几乎全碎;一书包的蛋黄,蛋清,好不懊恼!

  最喜欢的就是夏秋的水果上市季节,集市上琳琅满目;老乡们十分善良,各种水果随意品尝;从南到北,先是路东,然后从北到南,又是路西;各种水果吃了个小肚子滚圆。当然,不好意思,最后一定是要买一点滴。石头.jpg

  干校的大塘、小塘都有鱼儿,据说是马凯老爸马秀云出的‘高招’,用炸药炸鱼!结果是全军覆没,连小鱼苗也死光了。

  这位老马同志正当壮年,绝对心灵手巧之人,顺便说一句,篮球也是打的极好。

  每年秋冬之际,大批野鸭子、大雁会将范庄水库作为中转栖息之地。他又自制火枪,

  带领一帮人事先埋伏在岸边的湿地、草丛之中。我们孩子偷偷滴跟在后面看热闹。

  战术是这样的:匍匐前进,慢慢靠近鸟群,老马当头一枪,大雁群或者野鸭群被惊起,就在它们飞离水面,将起未起之时,几只散弹枪同时开火,效率极高!下一步就是划着小船,收获战利品啦!

  家家的餐桌上又有了大雁肉----肉质粗糙,难吃;野鸭子,肉质细腻,可口。对我们来说,这是难得的美味!


  今日回想,这是大大的破坏国家的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环保政策等。但是,那本来就是个荒唐年代,穷乡僻壤,更是法外之地。


  那些忠诚,命运凄惨的狗儿们

  936部队五七干校在70---71年曾经有一群狗儿。

  它们基本上是我们这些孩子从老乡家抱回的小狗。有几只被各家饲养,大多数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干校狗”。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的两条:一只姑且称之为:“大黑”,公狗,体格壮大,雄赳赳,气昂昂;另一条是“二黄”,这是一条漂亮的小母狗,身段苗条,动作敏捷,还是“四蹄踏雪”。下面提到的追野兔子的故事,“二黄”速度极快!

  襄北的冬季,万木萧条,越冬的麦苗刚刚覆盖地面。我们最喜欢的就是带着狗儿们在麦田中追逐野兔子!那些小家伙们逃命时速度极快,但是也有一种说法:它们高速逃跑时不能持久,否则肺就跑炸啦!

  我们的这些“傻狗们”先是在麦田中到处搜索。突然,一只野兔子跑了出来!见到猎物,狗儿们激动异常,立刻奋不顾身的追了上去;没想到兔子十分狡猾,在它身后的狗儿马上就

  要咬到它时,一个急刹车,就地一滚,接着就是一个90度的大转弯;再看身后的那条傻狗,根本刹不住车,“唿”的一下,冲过去几十米!只有“二黄”,速度,灵巧,转弯等俱佳,不会轻易被猎物甩掉。

  微信图片_20190522214012.jpg带着我们一起追兔子的这些年轻的大人们----也是一些玩心重的大孩子,立刻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分几个方向站立,各自带几条狗,发现目标,第一梯队被甩掉,第二梯队立刻跟进,关键是不容兔子休息!果然立竿见影,有收获了。

  这些狗儿们和我们这些男孩子最亲。有的孩子调皮,或者某日情绪不高,对着某条狗儿打几下,踹上几脚;它们从不记仇,当时躲开,一会儿就摇着尾巴,又来和你亲热啦!

  大人们当时心情不佳,对它们可有可无,爱答不理的。但是那天晚上我看到的画面却是十分有趣:

  干校保持部队传统,每夜都有专人巡逻、执勤。那晚我起夜去公共厕所,出门不久,一群狗儿已经高兴的跑了过来,摇着尾巴撒欢儿。倆个巡逻的叔叔更是洋洋得意,众狗前呼后拥,威风凛凛,作大将军状;还不时指挥狗儿到前方探路!

  但是,有人却想杀掉这些可爱的狗儿,吃肉!

  有此提议的是那些按批次轮换的干校学员们,这些人(其中不少人是文革后调入军科的)自我感觉良好,经常抱怨伙食太差,私心就是要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本来也是“临时工”思想,他们少的半年、最多一年就轮换回北京了。

  当然遭到了反对!

  可是,后面的事情又发生了:

  这些狗儿们是我们从附近农村讨要回来的,它们长大后却是只认识我们,对那些经过干校的、衣衫褴褛的老乡们又扑又咬!气得老乡们说:忘本啦!

  终于有一天,严重事态发生:

  一个老乡被咬的大腿鲜血直流!

  那批人抓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把柄。几天后,干校所有的狗儿被屠杀!

  当食堂的红烧狗肉挂牌出售时,有的发小伤心欲绝,怎么可能去吃?


  “小军科”

  经过一段时间建设,936部队干校初具规模:校部,食堂,卫生室,广播室(建在耗子大院的炮楼之中,国育红,昝锦玲童鞋先后为广播员),学校,幼儿园,小卖部等纷纷建成。

  有了地下水井。每家均有2-3间房屋。

  军队的传统,一块土地平整、设施齐备的篮球场那是“标配”;俨然一座没有围墙的“新”部队大院,又一个“小军科”!后来居然也和军科大院一样,有了“进城”的班车,去往70余里外的襄樊市。

  条件仍然很差,生活也是趋于平淡。

  那些日子里,最高兴的就是有亲朋好友从北京带来奶糖,(北京的水果糖那也是感觉味道“好极了”),巧克力等,那就是孩子们的节日!如果有谁家收到了上海带来的大白兔奶糖,那就更是“珍品”啦。

  襄樊生产的糖果质量低劣,品种单一。没有奶糖,水果糖只有一、二种,那叫一个难吃!


  每个去过干校的人都有自己的回忆,有多少故事起源于这片贫瘠的黄土地。为何不拿起自己手中的笔,去写下你儿时的旧梦?

  梅江童鞋的老爸是当年解放襄樊那场战役的原12军的老兵,我军没有走历史上传统攻击襄阳的套路,另辟蹊径;梅琪叔叔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并被采纳。

  据梅江回忆,她在小塘失足落水,幸好从小就在军科大院那座给我们带来多少欢乐的游泳池学会了游泳,自救成功!

  在越南战场被宠上了天的铁道兵司机们,据说当时在北越的道路上,所有越南汽车,无论大、小车辆,遇见我军车队后,一律减速、停车、避让。回国后还是那么骄横,老子天下第一!见到936部队的、穿着百姓服装的老司机却是毕恭毕敬;他们知道这是曾经在朝鲜战场上出生入死的老兵,是他们必须致敬的前辈!

  崇俭同学提示我还有白河拉沙子的段子,貌似没有抓人眼球的故事,可能我已经记忆模糊了。

  “狡猾”的陈星同学在干校我们常常玩笑、调侃一番,他飞掷过来的各种花式“高帽子”将俺砸晕……

  班上学习最刻苦,经常能考第一的洪波,却是已经失联……

  俺家小妹不会游泳,胆子挺大,跳入大塘后立马下沉,被杨放鸣一把薅了她出来……

  刘麦的老爸刘莫阳,自己就是烈士子弟。自幼在莫斯科长大,回国后一口漂亮的俄语,中国话反而是不会说了。刘麦被特殊照顾,12岁就是总参三部的小兵啦,我们这些孩子多少羡慕!竟然在一年后因白血病早逝!噩耗传来,又是多少惋惜?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同龄人的远去……

  50年过去,旧梦重温,逐渐淡去的记忆中,你是否看见了那个艰苦岁月里、仍旧童趣盎然的自己?潮起潮落,又有多少新的人生?经历过磨难,看见过一些丑恶、阴暗,遇见过某些小人,那些令人作呕的表演……我们仍然愿意相信这个世界五彩缤纷,人性的光辉不会泯灭;仍然值得我们去拥抱,去爱!因为,我们相信那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定还会再来!

  谨以此文致敬50年前我们的父辈;请记住那句名言:老兵不死,他们只是慢慢地凋谢,从容的离我们远去。

  微信图片_20190521160234.jpg献给在恶劣的环境中与我一起成长的发小!那一群正在妙龄、花儿一样年纪的少男少女。他们在哪里?

  如今已随风飘去,散落天涯!

  人生再回首: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题外话】

  我是从当年一个孩子的视觉来描述我们在“五七干校”的这一段生活的。筛去了一些灰色的旧事,不去渲染丑恶;人是具有倆面性的动物,在一个好的社会氛围下,我相信这个世界不是那么黑暗,大多数的人正直,善良,这个世界仍然值得我们去信任,去爱!

  今日再回首,我们已经走过多少岁月?人生旅途,无论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还是那些沟沟坎坎,如果懂得了宽容,感恩,一个人才是真正的成长,也是成熟的标志;毕竟,一路走来,虽然有坎坷,我们又看到了多少美丽的风景,希望你的内心足够强大,就算人生至暗时刻,我们仍旧有欢乐!

  有些人很遗憾,在生活的十字路口,向左?向右?错失了一些机会;被小人暗害,遇见一些龌龊、恶心的事件,但是这就是人生,起起伏伏;还有高山,低谷,跌宕不停。后悔,抱怨只会扰乱自己的内心。抬头,再次前行,翻过这座山后,前面可能又是一幅全新的画面,一派新的风光!

    有关描写干校的文学作品寥若星辰,最著名的大概就是钱钟书夫人杨绛女士的《干校六记》。

  这段历史逐渐被人淡忘,年轻的一代人更是知之甚少。衷心希望有人能真实的记录下这旧日时光,能够出现好的作品,打捞历史!不然,来不及了。

  此文完成之际,恰逢五.四青年节。我们这一代人,岁月漫漫,百战归来,谁还敢自称:风采依旧?惟愿那颗心还是年轻,还有憧憬;更寄望于这一代年轻人,还能冲动,还有热血,而不是明哲保身,息事宁人;你们才是这个国家的希望,才是这个民族的未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