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长裙,头挽发髻,气质优雅的赵颖,是满族籍的国家一级作家。不仅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辽宁作家协会会员,还是阜新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其作品《晨染梧桐》、《赵家烧锅》、《惊蛰》等等不胜枚举,《大矿山》的余音尚且袅袅,日前其鸿篇巨著《大辽诗后》又震撼面世了!

拿到这本凝结着汗水与智慧的书,我迫不及待的翻开曾经生活在阜新大地上的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萧观音的悲情故事。

在辽宁阜新,阜蒙县的塔营子镇并不是个闻名遐迩之地,这里北边是内蒙古奈曼旗的风沙肆虐之地,但是因有一条美丽清澈的饶阳河贯穿村庄,塔营子水草丰茂,土地肥沃,一马平川。一座壮观巍峨的辽塔高耸入云,塔身飞天环绕,佛像围坐,虽然历经千年的风霜雨雪,仍完好无损,桀骜地矗立在呼啸的长风中,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神秘与神奇,诉说着千年的风云变幻,诉说着一位契丹族女诗人的爱恨情仇和短暂人生。这里就是中国历史上四大才女之一的大辽诗后萧观音的故国家园,一千年前的辽代懿州城址。

萧观音是辽代末期一位才貌冠绝、国色天香、善音律、工诗词,充满济世情怀与报国理想,被百姓惊为天女的懿德皇后,也是唯一一位被写入中国文学史的契丹族女诗人。

小说开篇就引人入胜,从萧观音出生的传说入手:她降临在辽代懿州契丹的贵族之家,母亲是辽圣宗的女儿槊古公主,父亲是当朝最高官职南北院枢密使。据说槊古公主有孕之时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她人生预兆的胎梦。天空中有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忽然坠入怀中,之后又冉冉升起,在天上成为一轮圆月。月亮在空中缓缓移动,灿若太阳,不可仰视,忽然,一只天狗奔来,一口吞掉月亮。公主惊骇得大叫一声,醒来后大汗淋漓,腹痛难忍,生下了美若天仙的萧观音。

萧观音一天天长大,貌美如花,父母也愈加疼爱。母亲槊古公主钟情汉唐文化,请汉人师傅教她弹琵琶弹古筝,吟诗作画。萧观音四岁会作诗,五岁弹琵琶,十岁就已在大辽芳名远播了。谁知一五台山僧人却口吐谶语道破天机说:“此女若入宫门,不得善终。”母亲槊古公主为保住女儿性命,有意撮合她与汉人师傅之子韩天游交往相恋,但萧观音的美貌早已被大辽皇储、燕赵王耶律洪基觊觎,十四岁时就被封为燕赵王妃。两年后,耶律洪基继承皇位,十六岁的萧观音被封为懿德皇后。成年后的萧观音端庄秀丽,婀娜多姿,才华横溢,深得皇帝宠爱。辽道宗不仅喜欢萧观音美貌,更爱慕萧观音的才华。无论朝政还是射猎,都将懿德皇后带在身边。

但就是这样一位天眷才女却命运多舛,因与其子皇太子打击奸党集团的贪腐,竟然被独霸皇权的太师耶律乙辛诬陷与伶人通奸,诬陷太子造反。而荒淫无度的辽道宗偏听偏信,逼妻自杀。走投无路的萧观音留下一首绝命诗,三尺白绫香消玉殒,年仅36岁。随之她的儿子二十岁的太子也被谋害。辽国的政治风向随着懿德皇后与太子的惨死为之变色,国势如江河日下,灾民流离失所,朝官更加奢靡腐败。这一离奇的宫闱冤案为大辽国埋下了亡国的祸根。直到六年后,在萧观音女儿辽国公主的缜密调查下,案情大白,辽道宗终于得知皇后被诬陷、太子被暗杀的事实真相,耶律乙辛等奸党才被铲除。可大辽已面临国破家亡的穷途末路,辽道宗在悔恨中抑郁而死。而反抗契丹贵族压迫的女真部落趁机崛起,最终敲响了二百年辽朝的亡国丧钟!

我沉浸于《大辽诗后》的艺术影响中不愿抽身,因为生动的描述和巧妙的构思牵引着我的思想和情感:古代懿州山水绮丽的自然风光,波澜壮阔的王朝历史,浪漫动人令人垂泪的情感风暴——这一切都让我的视觉和知性得到喂养,刷新了我被日常繁杂事务拥堵的感觉经络,忽然觉得人生又变得美丽起来。尽管读罢小说后仍要回到那平常的生活中去,但因为有小说那个精神的世界在灵魂的前方指路,平常也变得精彩起来。对我来说,精神的享受就是一种幸福。

《大辽诗后》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以萧观音的十五首诗词为链条贯穿始终,全景式地展示出契丹民族的生存观念和文化习俗、草原文化与儒家文化的激烈冲突和大辽国二百年辉煌及一朝毁灭的历史教训。以一位风华绝代女诗人跌宕起伏的爱恨情仇,演绎出一个王朝兴衰沉沦的缘由始末。作者以文学家的视野观史写史,追溯辽河流域那个消失的契丹民族,重现了辽地文化的光辉历史。使这部气势恢宏的作品为中国文学史契丹人物增添了崭新的一页画卷。《大辽诗后》是市文联和沈阳出版社为建国七十周年献礼的作品。赵颖多年来始终对发生在家乡土地上的故事“魂牵梦绕”,这种作家的敏锐和乡愁眷恋化作强烈冲动,触发着她的写作激情,赋予了她一种责任和使命,促使她潜心多年创作出了这部代表作品,着实让人感佩不已。

她会在世事的牵累终日的忙碌中,抽出空闲,搜寻所需资料,实地调查探访,用自己从容的心境去呵护那长长的故事,这样的过程让她呈现出清晨阳光般的笑容,端庄的气度,深厚的内涵和怡人的气质。就如赵颖向大家讲述的历时近七年的创作艰辛:几年来书房里的三台电脑总是同时开着,方便自己查找资料,写作期间有时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因为写长篇小说用眼过度,双眼做了白内障手术,家人觉得她这样不值得,但是她自己觉得很值得,《大辽诗后》将是她的代表作。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文学创作就是自己的价值所在。自己生长在阜新这片土地,自己的文学作品要对得起阜新大地的培育。

赵颖用七年磨一剑,铸成这篇50万字的鸿篇巨著,让人爱不释手,锲而不舍的去阅读、去欣赏、去追寻,这无疑是一位有家国情怀的女作家对文学创作的澎湃激情所致。正如一位文友所说:中国一直以中原文化为主流,东北地区的文化一直被视为蛮荒文化,《大辽诗后》这部作品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辽地文明,让人们对我们的家园阜新有了全新的认识,是引领我们走近并走回家园的一座灯塔,同时也为提升我们的地域文化自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赵颖是个活得漂亮的人,那是一个人所拥有的内在力量,是广博的学识、优雅的谈吐、良好的修养、文明的举止、慈爱的心地、博大的胸怀共同打造的气质。并由此挥洒出一种浑然天成的风韵、风致和丰姿。

如果用写作来提升自己的气质,即使素面,依然有着无可估量的魅力。这个过程,需要一颗平和的心,不浮躁,一点点地让芽苞充盈起来,一片片地让羽翼丰满起来,稳健地不断累积知识,贮存内力,然后静待花开。花开的时候,依然不张扬,一层层地绽放,一脉脉地飘香。气质与书香息息相关,热爱文字的人,浑身飘溢着淡淡的墨香,这是写作赋于赵颖的独特魅力。

愿赵颖和她的《大辽诗后》一路飘香!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