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无锡,不能不看古镇,看古镇绕不开惠山。惠山古镇,那古村落、古街巷,是一种传承,富含民族文化的底蕴。遗憾的是,在中华大地上很多的古镇,几乎破坏殆尽。值得欣慰的是,邂逅惠山古镇,使我们还能看到这样原汁原味的遗存。


      惠山唯美,祠堂为首

      在惠山古镇,最大的看点是祠堂文化。这里祠堂林立,既有钦定官设的祠堂,也有民间联宗立庙所建之祠堂,神祠、先贤祠、墓祠、寺院祠、贞节祠、宗祠、专祠、书院祠、园林祠、行会祠等林林总总十大类共22种祠堂系列,其完整,主祀、配祀人物数量之多、建筑密度之大、祠堂类型之齐全,为国内外所罕见。很多祠堂几经风雨幸存至今,为我们的寻根之旅增添了生动的注脚。

      来到惠山古镇老街看到了范文正公祠,往里走,我们看到大厅上方的匾额“德行传家,”下面还有一副对联“文章传赤县,忠爱数名流。”范文正公就是大名鼎鼎的名臣范仲淹,那个宋代大政治家,那个《岳阳楼记》作者。接着又来到了旁边的陆宣公祠,他是唐朝著名的贤相,走进大厅迎面就见“学为帝师”的一块红匾,是由民国时期国民党高级将领汤恩伯题写的,可见陆贽的人品和学问是多么的受人尊敬和赞誉。继续前行就来到了倪云林先生祠,倪瓒号云林,元代无锡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画家。街两旁还有很多名人祠堂,数不胜数。

      太湖边这一座惠山古镇,祠堂林立:华孝子祠、至德祠、钱武肃王祠、留耕草堂、顾洞阳祠、杨藕芳祠、尤文简公祠、淮湘昭忠祠、陆宣公祠……汇集了唐代至民国时期约八十个姓氏、近两百个名人及其家族的光荣。显然,惠山藏风聚水——藏南风,聚湖水,是块风水宝地也。

      祠堂类似壁龛、佛窟、十字架,为敬意和怀想,提供一种形式和承载。我慢慢走在镇上,看部分祠堂风吹花叶深闭门。大概只在祭日、后人婚庆日、春节、清明节,才会接纳家族成员举行纪念仪式,以维系复杂宽阔的血脉,平息内部冲突。

      一部分祠堂或许没有后裔来维持,在商业大潮卷来时转型成为茶室、书店、泥人作坊、陶器店,游客稀少。部分重要祠堂格局依旧,比如范仲淹祠堂、倪瓒祠堂。但也失去原有的家祭意义,成为一种类似博物馆、纪念馆性质的公共设施,被“国家历史保护建筑”“江苏省历史保护建筑”“无锡市历史保护建筑”一类铭牌,区分了等级层级——建筑即人。草庐即草民?也未必。

      一座祠堂与其所祭奠纪念之人,已经没有了关系,乃生者、后人心灵之所需。如果以惠山西南角那一派怀抱虚舟孤筏的太湖,或者以其画卷中屡屡出现的空亭,作为任何一个名人祠堂,我想都应该合适一些吧。


1558155494634073.jpg      江南早春,古镇唯美

      “半城古韵半城水,一川烟波一川帆,纵横街巷喧腾至,逶迤千载存远音”,一座雅韵悠扬的古镇扎在心中,心醉神迷之情竟不能自已。

      此时江南正早春,诗情在此,画意在此,无锡在此,而我们,又在哪里呢?惠山古镇,地处无锡之西,锡山与惠山的东北坡,京杭大运河的南端,距今已有4000余年历史。当年在这里的“锡”被采尽后曾流行一句 “无锡锡山山无锡”,“无锡”也因此而得名。

      那年苏轼来到惠山,写下这样的诗句,“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江南烟雨、太湖碧波,孕育了无锡的过往和现在。在无锡惠山古镇内, 逛千年古镇, 观茶道香道表演,看绮丽多姿的杜鹃樱花花海,那么时间就可以在此停摆了。

      惠山古镇既有江南水乡的特性,又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素有无锡“露天历史博物馆”的美誉。早春的古镇, 一片绿意,空气中还弥漫着花香。这里文物古迹众多、山水林泉俱佳,以保存完好的众多文物古迹而著称。

 1558187612802585.jpg     早春二月,这里就美成了一幅画;老人、小孩、年轻人都像是约好的一样,在这里汇聚一堂。作为外乡人,在旅行中放缓脚步,徜徉漫步中也能多少了解到一些江南文化。

      此时正当是早樱盛开的季节,在古镇已经是满园春色,姹紫嫣红,美不胜收了;让你有一种置身花海中的感觉。 恰似“一园红艳醉坡陀”之意境;当然这里其他季节的景色也是美不胜收的,有垂柳碧桃的江南意境,有兰草幽香的山野情趣,有粉墙绿蕉的庭院小景,整个古镇葆有一种古代园林的神韵。

      千百年来,水路交通给了古镇生命和灵动,大运河的开航,赋予它诗意和风韵,古镇为之风光起来。儒雅醇厚和慷慨悲歌滋养了知书达理兼具侠肝义胆的文化风貌。从春秋战国到秦汉雄风再到盛唐时代,从元明京城到康乾盛世,古老的中华文明每迈出一步,千年迤逦的文化积累,都在惠山留下丰厚遗存。

      这里步步是景,处处是惊喜;一看一个美,这里完全就是无锡人的后花园。 如逛累了,在锡惠公园里天下第二泉边上坐着喝一杯茶,再配上惠山油酥饼,没有比这个更享受的了。

      “天下第二泉”得名于唐朝,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唐代茶圣陆羽,遍尝天下名泉名茶,认为“庐山康王泉第一,惠山石泉第二”,从此惠山泉就以“天下第二泉”的美名享誉四海。“二泉”泉水随山势自西向东,分上、中、下三池。三池中下池最大,西池壁正中有一石螭首,构成“螭吻飞泉”胜景。百年来,二泉和民间二胡音乐家“瞎子阿炳”的故事为文人所激赏,特别是大文豪苏东坡慕名品泉,就留下那“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天下第二泉”的佳句。

1558155548298038.jpg


      惠山之魅,尚有美食诱惑

      无锡之惠山古镇,自古即是达官显贵、帝王将相抵锡必游之处。大清朝乾隆帝六下江南曾六次到惠山,御笔亲自题字“惟惠山幽雅闲静”。 这里的每座老建筑都是古镇的文化名片,错落在一起,连缀了古镇的精神韵致。精心护佑这些文化景观,能让我们在喧嚣和浮华中,时时眷顾我们心中那条源远流长的根,滋养久远的智慧,让心灵更加宁静淡远。

      看到很多游客在古镇里喝茶聊天,很接地气的一个地方,并不会让人觉得是在一个商业化很浓的古镇。惠山古镇不仅有丰富的以祠堂群为代表的历史遗存,同时也是惠山泥人、锡绣、留青竹刻等大批非遗项目的发祥地。在这历史悠久的古镇里,总看到前来取景拍摄的电影电视剧组等。

      惠山古镇紧邻闹市,抬腿移步之间即可从现代繁华城市脱身,穿行于历史古迹和自然山水之间。千年古镇既是集中展示江南吴地文化的露天博物馆,也是享受优游慢生活的绝佳去处。

      玩在惠山古镇,自然不能少了品尝当地特色小吃,在古镇里有一家蟹黄汤包店,可是上了《舌尖上的中国》。北方人吃包子是吃馅,惠山人却是喝汤。你见过用吸管吸的包子吗?反正我是第一次见,一根饮料管插入薄薄的包子皮,轻轻一嘬,一股温热的海鲜味滋润着舌尖味蕾,味道真是好极了。还有超营养的鸡汤小馄饨、爽口的桂花糖芋头····

      惠山最历史悠久的老字号“王兴记”小吃, 三鲜馄饨、鲜肉小笼曾多次获部优“金鼎奖”、“中华名小吃”等荣誉称号。 除开特色小吃,你不妨尝尝无锡正宗的本帮菜,你也敢说你吃过无锡的特色菜吗?这里的古镇老菜馆可以让你吃到正宗的无锡味道,太湖熏鱼、四喜面筋、惠山油酥饼、太湖双味虾等。

      除开‘老菜馆’,在惠山古镇街口,有一家独辟的清静院落,叫“翠山花园”,从环境到味道都是一流的赞。惠泉酱老鸭、藤椒肥肠鱼、太湖白鱼拼、青豌豆虾仁···,绝对的色香味俱全。餐厅还安排了苏州评弹,可以边吃地道的美食,边欣赏老艺人古老的苏州评弹。

1558155591881290.jpg

  

      一座古镇,一生的邂逅

      惠山人对文化的向往和尊崇,史书多有记载。惠山的文化建筑之多,密度之大,足以见证古镇人对文化的痴迷和执着。博大精深、包容并蓄的中国文化正是这样承续延宕,进而发扬光大的。

      随着沧桑巨变,我们民族在深刻蜕变的同时,也深刻感受着撕裂文化血脉的惶惑和苦痛。一个世纪以来,每一次水火相加,都使传统文化遭受灭顶之灾。惠山古镇的美誉亦曾名存而实亡。如今,城市面积虽数倍于古镇,倘若古镇无古,韵味也就几近殆失。

      一座古镇,一生的邂逅,祠堂里的缠绵,柳丝下的细雨,听风的呢喃,观水的涟漪。想起孔子曾临水而怅叹,“逝者如斯夫——”。圣人叹息时间流逝不能回头,我则惆怅古老文明的湮灭难再。

      如果一个城市的文化一直逝者如斯,城市无论如何靓丽,与猪舍马厩何异其趣。一个人的容貌无论如何瑰美,如果内在精神缺失,也会神色黯然,面目失光。然而历经风雨,惠山不衰,芳华常在,清流不绝迹,古镇日日新,真是可喜可贺。

      玩无锡,你绝不可错过惠山古镇,那个乾隆爷喜欢的地方,怀着虔诚和崇敬去看祠堂吧,还有那诱人的无锡味道。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