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历史上,曾经很长时间有重农轻商,重文轻科技的观念。士农工商,从排序看,知识分子是排在第一的,商人则是排在最后。所以,商人,那些喜欢搞科研的人,都会被视作不务正业或者奇淫技巧而不被重视,及至吃了亏,才明白经济的重要,科技的重要。于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矫正了人们的偏颇认识。但似乎又走到了另一面,以至于有“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待开张”,所谓全民皆商。而俗语又有“无商不奸”,人人都在想方设法地想要从对方口袋掏钱。各行各业也都在想方设法地挣更多的钱,社会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主要看他是否有钱,金钱拜物教在当下的中国大行其道。


  学校努力挣孩子的钱,医院努力挣病人的钱,商家努力挣客户的钱,开发商努力挣业主的钱,景点努力挣游客的钱,就连寺院也都千方百计在挣钱,甚至和尚为挣钱和游客打架,一些人为挣钱冒充和尚。为了挣钱,无所不用其极,只要能挣钱,什么都可放弃。


  很多原本好的事情,总是那些商业机构最先嗅得商机 ,比如国家为农村老年人的健康体检,一些人很快就打着这样的旗号欺骗农村老人;比如国家提倡重视素质教育,重视传统文化,一些培训机构很快就借此捞钱。


  参加了一个和“研学”有关的媒体会议,才了解了“研学”开始倡导的一些真实情况。教育部的官员去了一趟日本,看到人家的孩子成群结队地走入社会,走入自然,在和社会大自然接触中学习,锻炼,就觉得我们那种把孩子一直圈在学校里的教育方法需要改进,要让孩子在和大自然的接触中成长,于是提出了这个倡议。教育部的另一官员做了强调,又想“研学”毕竟不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于是联合十多个部门一起发文,要求在中小学中开展研学活动。按说,这是一件好事,也有利于孩子们成长,但涉及到安全责任,收费标准,以及由此带来的很多问题如何解决,却没有明确规定,只是有这么一个文件,也就是说“研学”这个事情的顶层设计还很不完善。(而日本对此则却有着非常严格和具体的规定)但是一些旅行社,一些教育机构迅速闻到了其中的商机,有些人甚至算出了全国仅是研学就是几千亿的一个大蛋糕,纷纷思考着如何分好这个蛋糕。这个“研学”会议,当地媒体借着国家领导人绿色发展理念最初的诞生就来自他们那里的一个山村,于是以此为由,企图想让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去那里“研学”,而说到价格,则比目前一般的旅行社还要高出很多。感觉不过又是借着教育部门的号召,打着倡导绿色发展的政治旗号,想在孩子们的身上捞一笔罢了。


  会议没有研究什么到底是“研学”,“研学”对孩子成长的作用,“研学”搞得好的地方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却在不厌其烦地讲解如果去他们那里研学,第一天如何如何,第二天如何如何,甚至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看什么……觉得不过是一次旅游行程的安排而已。


  活动搞得好,大家有收获,挣钱也无可厚非。但一项原本出发点是为了孩子成长的“研学”活动,却被一些人完全理解成可以借此大赚其钱的纯粹商业活动,味道已经完全变了。我们很多开始一听还不错的事情,后来性质彻底发生变化,都和骨子里的一心只想赚钱,一心冲钱而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商业气息的过度浓郁,已经让很多出发点很好的事情没有办法不变味。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