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的春节,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和爱子走上雪域高原,住进拉萨那个很用名气的驴友之家,一个叫八朗学的青年旅社。那天房间里的暖气烧的很热,因为正值过年,旅舍客人不多。我正被高原反应折磨着,心慌气短,头昏昏然,其实进藏列车在青藏铁路线上刚过了那曲,我就开始难受了。此刻我躺在旅社的硬板床上,看着刚泡的方便面,一点食欲也没有。已经六上高原的萨沙却很精神,忙着打开水让我服下红景天口服液,不知所措地围着我转来转去。
我睁开沉沉的眼皮,蓦然看到窗台上那盆小草花;绿色细细的枝条上,绽放着几朵单瓣的小花,有红的、有浅粉的,有点像波斯菊,它那像蝴蝶兰的笑脸幽幽的看着我。萨沙看我盯着那花,凑近我说,“爸,那就是高原特有的格桑花”,这就是格桑花?我一时感到“高反”轻了很多。在很多藏族歌曲里都有格桑花的名字,没想到在这里邂逅,久仰久仰。
那些年萨沙痴迷西藏和藏学研究,像虔诚的教徒,每到节假日就往西藏跑,七上高原,走遍了那里的著名和非著名景点、寺庙、自然景观、文化遗产,每次回来大小包里装满了书籍、藏刀、唐卡、转经轮、藏王塑像,当然少不了给我和他妈妈的牦牛干、青稞酒。他给我们讲冈仁波齐一昼夜转山探险和徒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马蹄形转弯处的惊险故事。我戏谑他是 “疯子驴友”和半个“草根藏学家”。
此时萨沙站在我的床前沙滔滔不绝的讲起了格桑花。“爸,你知道吗?格桑花的花语就是怜惜眼前人。您高反了,格桑花才怜惜您啊。藏人认为格桑花是有灵性的花。据说格桑花由格桑活佛变成,可以给人们带来吉祥,藏族人称其为吉祥花。为此拉萨市政府在1995年确定格桑花为拉萨市市花”。
前不久我再上青藏高原去九寨沟、黄龙和青海湖旅游,给我们当导游的是位很有经验有文化底蕴的丝路花雨旅行社部门负责人。这一路上总看到一簇簇和一片片的格桑花,我请教与他。他告诉我,确实在藏语中格桑花叫“格桑梅朵”。“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格桑梅朵”,是一种生长在高原上的普通花朵,杆细瓣小,看上去弱不禁风的样子,可风愈狂,它身愈挺;雨愈打,它叶愈翠;太阳愈曝晒,它开得愈灿烂。它就是寄托了藏族期盼幸福吉祥等美好情感的格桑花。在藏族同胞眼里,格桑花也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最普通的一种野花。
在藏族眼里,一般叫不出名字的野花都可以称为“格桑梅朵”,现在有关“格桑梅朵”到底是什么花的争议也颇多。甘肃定西一带人称之为“芫荽梅”“八瓣梅”。
在九寨沟这一带,也就是青藏高原的东麓主要是藏族四大种族的安多和康巴藏族在这里生活,他们普遍认为格桑花是金露梅,到了青海就叫扁麻,藏名还有叫班那的。藏区群众统称就是格桑花。
这样一解释,就让我明白格桑花认定存在着多种解释,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格桑花不是波斯菊。波斯菊茎秆较细,在高原人迹罕至的地区,没有人工保护很容易受到风沙侵袭,而金露梅也就是格桑花根系发达,植株较矮,能够抵抗高寒、风沙的侵袭。
安多藏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不管是谁,只要找到了八瓣的格桑花,就找到了幸福。“格桑”也即好时光之意,它是说,在春夏之交雪域高原有一个璀璨的好季节,风姿绰约的格桑花儿就会如约来到草原上,为青春靓丽的姑娘们带来好时光,也带来幸福。
格桑花是高原上最美的花,在很多藏族歌曲里都把勤劳美丽的姑娘比喻成格桑花,格桑花是高原幸福和爱情的象征,也是藏族人民心中永远的追求。夏天,路边的一团团格桑花紧紧地凑在一起,黄黄的、矮矮的把高原装扮得异常漂亮;冬天,当万物开始萧瑟,所有的树木叶子已经凋落,新的生命要等到来年重新开始的时候,格桑花在高原上以一种傲视群雄,鹤立鸡群之势依然盛开在美丽的雪山上。
格桑花也是善变的,到了秋天就成了红色,让高原的色彩一点都不会觉得单调。格桑花的骨子里其实是平民化的。农舍边、小溪边、树林下,随处可见,就像守护神一样守护着勤劳善良的藏族人民。它不像高原雪莲那样少见,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如果说雪莲是女神,那么格桑花就是邻家的小姑娘。
格桑花代表着藏民族的性格,代表着藏民族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藏族人民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就像这格桑花一样,历经岁月的沧桑和风吹雨打,永远顽强屹立在美丽的雪域高原。
高原的格桑花不娇媚,只要看到她,就能汲取力量,学会坚强,什么苦难和厄运都不能阻挡。我深信就算花残花谢也不会绝望,即便寒冬降临,若及早采撷一缕格桑花香,秋日的私语便能化成心底美丽的诗行。
我站在深秋的背后,昂首望着南飞的大雁,低头嗅着格桑花香,远行的萨沙,你痴迷西藏,藏神爱你,把你永远留在他的身旁,只是老爸老妈实难割舍,想着你,想着你……我有涓涓的不舍都在心底化作绵绵私语,慢慢的飘到秋日里,打落片片白云,那是我对你的思念,那是我对你的眷恋。老爸心有一个,分为两半吧,一半给你,一半留给自己。时光殆尽,我依然想你,想你……
——洛钊写于甲午之秋高原格桑花怒放,萨沙魂归故里三周年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