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母亲

      “阵阵北风透骨寒  片片雪花寄思念”,又到了寒冷的冬天,又到了那个北风呼啸、雪花飞舞、冰冻血管的日子——母亲的忌日。恍惚中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年、那月、那天、那个夜晚……

       那是1992年12月21日,我亲爱的母亲,我孩子们的慈爱的外祖母,带着极度疲累的身子,带着对女儿、女婿、外孙、外孙女及外孙媳妇、外孙女婿的无限眷恋,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77周岁),离开了她用心血和汗水经营了一生的家。

       无情的北风,吹走了黑蝴蝶般飞舞的纸片,也卷走了我们全家泣血的哭号……

       二十六年了,母亲离开我们整整二十六年了。可我感觉,她一直没有离开过。她的音容 、她的笑貌一直陪伴着我,已驻在我的心里,融进我的血液里,渗透进我的骨髓里,伴随我每一天,每一分钟,分享着我的每一个悲欢喜乐,耐心听我唠叨,听我和她说悄悄话……

       二十六年,思念积聚,二十六年生活对比的反差,迫使我拿起笔把我记忆中母亲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那是母亲脚下踩过的沙粒啊!我要把它们,一枚枚拣起来,穿成项链,挂在母亲后代为她在心里树立的汗白玉的石碑上,永远铭记她 ,以抚慰她付出一生的爱的灵魂。

       母亲的一生,是石山顶上青松般艰难而又尽展母性风彩的一生。

      

       祖父追梦嫁爱女

       我的母亲,出生在正定城内,大十字街向南,路东一个姓张的大户人家。我的外祖母是我外祖父的第三任妻子。(前两任都病逝了)外祖母有三个继子,两个继女,又生了三个儿子,四个女儿,我的母亲是老幺。在这里我不赘述,外祖母的慈爱也不述说,舅父舅母怎样极尽孝道,我只举一例足已。

       我的外祖母去世时(外祖父早已仙逝),我的二舅也已几次病危,可当他清醒时,听说继母去世,非要去灵前哭灵不可,一家人死活劝不住。那真是哭得涕泪横流,哭完两天,也追随他的继母而去了。真是生死相依的母子情啊!

       不知是因为祖父家是当时正定城內有名的大家族,还是因为祖父家大门口那高高的石头台阶,青瓦房脊上彰显先祖辉煌的兽头,大门门眉上那渡金溢彩的進士匾(我幼年还一直挂着),才让我的外祖父认为我们家族一直是诗书传承,墨香飘溢。 也许他一直梦想着他的外孙会是一个转世的文曲星呢?今天,我无法想象外祖父当时的思维想法。我只知道,我的母亲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下,像每个少女一样,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嫁进了外表光鲜气派,实则穷困破败的史家,嫁给了从未谋面,并且一无所知的人——我的父亲,开始了她史家媳妇的生涯。


       百善孝为先

       日子再艰难,母亲对祖父也总是不笑不说话。每年还没入冬,母亲就早早把给我祖父的棉衣最先做好(我在襁褓中祖母就去世了)。吃饭时则把家里当时最好的玉米面饼子捧给祖父吃,而我们吃掺了菜叶的山药面团子,母亲吃的则是康团子或酒糟饼子。一次承志表哥来到我家,好奇地尝了一口母亲吃的酒糟饼子,苦得他“噗”地就吐了出来,他问母亲:“小姨,这么苦你咋咽啊?”母亲却笑着说:“就咽呗。”生活再苦再难,母亲总是笑对。


       多灾多病的儿女    

       也许是生活条件,医疗条件都太差,母亲曾怀过三个男孩:一个月子里死于破伤风,一个死于流产,最可怜的是妈妈的头胎——我们的大哥,都已经两三岁,会说会跑了,却因为发烧没钱医治而活活病死了。尽管我们活了下来,但三姐妹也是多灾多病。我很小时,因为多病,母亲就给我做好了小棺材(后来给了别的孩子)我在上小学四年级时,又得过一场瘟疫,烧得整天昏睡,母亲每天背着我去做一份给商店刷纸的工作(白色刷成彩色),她总是刷得最快最好。偶尔停下来,母亲总会含泪盯着我说:"孩子,娘要能替你病就好了。"也许就是这深深地母爱,感动了天地,两个多月后,我在没钱医治,几次摸过阎王鼻子的情况下,竟奇迹般地渐渐好了。

       还有一次,母亲夜里做针线活,挣了三元钱,想把它买成煤, 给我乡下守寡多年的四姨送去。于是,就让我上高中的二姐拿上这钱,让我陪伴着,先去开票。从没拿过钱的二姐,小心地把钱放入学生服上边的小口袋里去排队。还不放心,就一会儿摸摸,一会儿摸摸,摸了两遍还有,第三遍却再摸没了。那可是母亲熬了好几天夜做针线活挣的呀,二姐又惊又气,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我一边跟着掉眼泪,一边劝:"姐,别哭了,要不我去三姨家借三元钱去?"我边说边飞跑向三姨家,三姨家锁着门。当我再跑回煤店时,二姐因为哭崩血管昏迷,被母亲背着跑进县医院。县医院大夫让住院,要100元押金,母亲流着泪说:"100元押金?别说100元,俺手里要有10元钱,俺孩子也成不了这样啊!"没办法母亲只得把二姐背回家,沿小十字街向南,50米左右,她找到路东的一个诊所里的魏大夫给扎个针,开点药维持着。每当晚上二姐病得厉害了,母亲就让我再去请魏大夫。半年过去了,也许是花季少女旺盛的生命力,也许是老天为穷人家创造了又一个奇迹,二姐竟慢慢地康复了。


      父亲担大义  母亲苦撑家

       风雨飘摇的战争年月,父亲担起民族大义,出生入死,为共和国的建立冲锋陷阵;和平年代,他以工作为重,以单位为家。可在我们幼年生病时,在我们夜晚帮母亲推碾磨面时(那时家里买的都是原粮,要靠晚上用石碾碾成面才能做饭),在母亲一个人推着独轮木头轱辘车,在风雪中跟斗趔趄地向家里运煤时,在我们姐妹们生病时……我们从没见过,父亲的影子。担起养老养小重担的,只是母亲一个人的柔肩。

      那时我家租房开了个小杂货铺,卖些面酱、酱油、醋、盐、茶叶之类的日用品,还兼卖菜。每天天不亮,母亲就挑着担子去菜市场趸菜。有一天晚上,天刚下过大雨,早上的地泥泞不堪,加上可能买的菜多了点,母亲脚上的鞋旧了点,她挑起担子一使劲,两只鞋的鞋底就都掉了下来,只有鞋面挂在脚面上。走在娘家的门前,在羞臊,委屈,无奈等复杂的感情强烈地冲击下,坚强的母亲第一次哭了。她在三姨的怀里哭的很伤心!三姐一边轻轻拍着她的背安慰她,一边陪她掉眼泪。哭了一会儿,母亲猛然醒悟,家里的老人孩子还等着她回去做早饭,等着她挑回的菜卖了糊口。她站起身来,用水洗了一把脸,换上外甥的一双鞋,又面带微笑地回了家。还有一次,她拉痢疾,患上急性结膜炎,人病得摇摇晃晃,眼睛肿得像铃铛,勉强睁开一条小缝,被来看她的五嫂撞见,五嫂心痛地搂着她,直掉眼泪,问她:"小妹,你都这样了,为什么不回咱们家?"母亲说:"我不想让母亲担心,再说我若和孩子都走了,孩子爷爷咋办?"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人!

       

       母亲种善因  后代享善果

       母亲做过很多工作:什么洗衣服,切咸菜,剥花生,砸钢珠,刷纸,在鸭场养鸭子,种地(曾几度由居民改农业人口又改回居民。)……等等各种各样的工作,无论干什么,母亲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她还在256医院,给军医李秀兰、以及候献荣院长家,当过保姆,由于她真诚勤快,人家都很喜欢她,信任她,拿她当家人,当朋友。文化大革命中,候献荣院长受批斗,母亲不仅不离不弃,还把他的家人,接到家里。候院长的夫人,想回北京娘家,母亲让大女婿,将她们全家一直送上火车。人心换人心,母亲的善良与真诚,与候院长一家,结下了终生友谊,在母亲离开候院长家,二十多年后的,一九九二年,母亲病危时,候院长的夫人,还曾带着儿女们去看她。

       在我的孩子有病时,候院长的大女儿女婿,也曾鼎力帮过我。我知道,我们享的都是母亲的福报啊。

       母亲善良、坚韧、宽容、知足、感恩的品质 已深深印在了女儿们的心中,她的行为,女儿们在效仿。

       母亲一生,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全家所有后代的尊敬和热爱!走时得到了所有后代的想念和追思,大家悲痛欲绝为她送行,她得到了别人一生得不到的东西!相信母亲可以含笑九泉了!

       女儿唯愿母亲,在天堂健康快乐幸福!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