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是让人喜悦的,特别是想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关于桃的成语喜悦者多。分列如下:

    投桃报李、桃李满天下、桃李争妍、桃李不言、李代桃僵、艳如桃李、夭桃秾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二桃杀三士、人面桃花、世外桃源、桃红柳绿、杏脸桃腮。

    “桃李”往往不分家,十三句“桃”的成语,其中八句就是和“李”连在一起的,已经在关于“李”的成语里讲了,桃的成语里就不赘述了。    

    那就从“人面桃花”开始吧,这是一个美好又伤感的开始。

    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偶遇美女的故事很有名,特别有戏剧性,所以就有了戏剧,戏名就叫《人面桃花》,儿时我看过。就是从那时知道“人面桃花”,就是从那时,希望有一次“人面桃花”般的邂逅。没有,于是知道,生活是眼前的苟且,诗和桃花在远方。

    作为唐朝的诗人,崔护实在算不上什么名号,之所以千百年来流传不息,实在是因为“人面桃花”的艳名。

    话说春和景明,风和日丽的长安城南,应试的崔护公子正在一处村庄游玩。看到桃花盛开,蜂蝶飞舞的一家农舍,兴许是口渴,兴许就是受桃花吸引,敲门而入。接待他的正是冥冥中安排的美少女,不由分说,多情公子,怀春少女就一见钟情。水喝了好几碗,再也喝不下去,不得不告别的时候,依依不舍,终于告别。

    第二年,崔护旧地重游,还是那个时节,还是风和日丽,那处房舍的桃花依旧,飞碟依然飞舞,门扉却紧紧闭锁。多情人崔护万分惆怅,惆怅之余,赋诗一首,就是那首让他名传千古的“人面桃花”。

    那美少女外出归来,看到题诗,知道错过了公子,一年的相思顿时因错过而奔涌,于是病倒,进一步绝命。

    不死心的崔护,隔日再来,迎接他的竟是这样的场景。桃花掩映下,面色苍白的女子已经没有气息,只有悲伤的老父亲哀哀哭泣。     

    崔护见状,悲痛欲绝,大呼 “我来也!我来也!” 几声之后,那美少女居然醒转,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后面的情景就不用说了,两下里人面桃花相映红了。

    接着说“二桃杀三士”,这场面,从“人面桃花”一下子急转直下,跟戏剧情节一样,跌宕起伏。

   “二桃杀三士”的起源早,发生在春秋时期,记载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说的是晏子帮助齐景公设计杀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的故事。这三人是景公的臣子,武艺高强,骄横跋扈。晏子认为他们是国家的危害,建议景公除掉。正中景公下怀,但景公担心:“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说不用武力,就设了让三勇士分两个桃的计策,让他们以自己的功劳获取桃子,争功的结果,二人有,一人没有,争执不下,最后三人因义字当头,放弃争桃,自杀而亡。

    这样的结果,晏子作为政治家赢了,齐景公作为君主安心了,那三勇士因为情义死了,我却悲哀了。因为我只是个凡夫俗子,看到的只是勇士的“小义”。于是我想起“鸿门宴”,项羽如果是齐景公,他就不会放过刘邦,所以,韩信说项羽是“妇人之仁”,我想,我就是,于是悲哀了。于是想,还是“世外桃源” 好。

    “世外桃源”谁不向往,那就追述到东晋时期吧,就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为人们描述的人间仙境“桃花源”:“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为大家打开了“桃花源”,一袋烟的功夫就关上了门。有人着迷,前去寻访:“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从那时起,“桃花源”就成了中国人的“理想国”。

    到此,关于“桃”的成语就想结束了。    

    我知道还有“杏脸桃腮”没有说,但是太小家碧玉了,那就在我们梦寐以求的“桃花源”中期盼美梦成真吧。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