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改革开放初期大山深处的蟒潭中学为时代背景。写了两对早恋学生以走出大山为梦想开始了各自的旅程。陈心城和柳芳娟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山村。却因通信不便造成种种误会,遗憾分手。陈心城考入了南京农学院植保系,毕业后到盐城市政府做秘书,又成为了盐城副区长,却因为没有守住道德的底线,陷入了作风的陷阱。被降职后心中有愧,放弃城市的繁华回到农村这个原点。柳芳娟考入广州医学院,却在大学毕业后遇人不淑,回到家乡开了一家妇科诊所。而另一对情侣曹爱军和曹珍芳则双双落榜留在山村,曹爱军入伍四年后发现情人已嫁做人妇,又在创业初期遇到种种困难。而曹珍芳被迫嫁人后发现丈夫身体有疾病,又遭到公婆的欺辱。经历了种种困难,两人最终走到一起,并成功的经营了一家黑木耳培育生产基地。

      其实走出山村不等于走向幸福,守在山村也不等于困守贫困。走出山村的一对在面临种种诱惑时,没有办法心心相印、心心相守,经不起美丽的诱惑。而回到山村后,漫山遍野的绿色让他们把脑子里的烦躁全部洗涤干净,心灵也逐渐清明起来。就像陈心城所说的,城里的路是平坦的,但人的心里不平坦。山村的美景,山里人的朴实,山里的生活环境,无疑不让陈心城对于回到原点这个决定充满信心。喧闹奢华的生活中处处布满了陷阱,就是再小心再谨慎也保不准会一脚踩进温柔甜蜜的陷阱中。人的欲望进入到这社会大潮中后,忙碌紧张甚至悔恨恐惧自始至终伴随着自己不停息的脚步。而最原始最闭塞最美丽的山村就是这舒心快乐的源泉。

       原点即起点,是每个人出发的地方。它既可以是地理上的原点,也可以是精神中的原点。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离开原点时怀揣的梦想与初心。在本书中,原点即是他们的家乡。陈心城和柳芳娟走出原点,而曹爱军和曹珍芳在原点生活。四十年后再相聚之时,谈起这四十年来的经历,让读者明白原点的可贵。

      守在山里的曹爱军没有向生活低头。他决定去当兵,要走出乡村乡村成就一番大事。结果先是被分到了炊事班,后来又被调去养猪。因为班长一句养猪需要文化,要有科学指导。曹爱军这个能吃苦、性格倔强的男子汉暗下决心,要把猪养好,也因此被团里记了三等功。而曹珍芳的父母因为嫌贫爱富,强迫曹珍芳嫁给了村里的“土皇帝”支书的儿子,善良的曹珍芳本想就这样认命,但村支书一家的所作所为令她心寒,她决心奋起反抗,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城市工业文明与乡村农耕文明是一对矛盾的范畴。城乡人不同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造成了鲜明的城乡二元对立态势。传统土地观念在商品意识的觉醒面前开始步步退却,农民心中最顽固的精神堡垒开始崩溃。在传统土地观念与商品意识的冲突碰撞中,农民的心灵感受着剧烈的震荡。商品观念以它强大的进攻势头一点点改变着农民对土地的依附,也解放着农民的心灵。他们随着空间和眼界的扩阔,精神世界也发生变化,以别样的目光审视着脚下的黄土。而像陈心城这样的年轻人大半都背井离乡进城打工,千方百计的要走出去。他们对土地的态度已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这一伟大的转折实际上实现了农民灵魂的解放。农民逐渐摆脱保守落后、闭塞狭隘、愚昧落后的品格特征,不断荡济历史积存下来的小农意识和民族文化心理弱质,实现着农民文化心理的历史性转变。独立、开放、进取的新型农民品格的建立,使中国农民的社会心理开始体现出越来越多的现代性。

      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可能就是很多人理解的那种落后、贫穷的地方,而城市是一个正在繁荣发展的地方。农村里的建筑是低矮、落魄的,规范是毫无规则的。但其实农村的生活环境是比城市的要优越的多。“天气特别晴朗、午后的太阳挂在蓝蓝的天空,酒下刺眼的光芒。蓝蓝的天空中不时飘起一朵朵白莲花般的云朵,这些云朵有时会形成动物造型,有的像马,有的像羊,还有的像骆驼,像大象,淡淡的蓝色天空像一块幕布,这些象形云朵随着初夏的山风走马灯似的飘移。”现在树木与山石之间,各种烦心事都会像风儿吹过一样无影无踪。也难怪经历了外面三十多年风风雨雨的精彩世界仍然会对这个小小的山村念念不忘。

      《原点》最突出的特色是其所表现出的浓郁的地方和民俗风情。作者怀着对蟒潭镇的无限眷恋和热爱,用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怀,清丽流畅的文字,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质朴人性美的赞美和追求。作者以他特有的审美眼光,放开笔墨,绘出了一幅幅明媚秀丽的风景画,风车边的松皮树小屋、塘里的溪水、喳喳叫的山鸟、以及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峰,乃至自然界的雾霭风雷,无不写得美不胜收,使人如临其境。文章擅于以景物的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如池塘的蛙声、窗外的大雨、炎热的盛夏、起风的山谷。这些景物描写,揉进了人物的际遇和思想感情。人性的美好不仅是由天性决定,更是由于其生存环境的影响与熏陶,而人物性格,也必须与环境相互协调。在小说中,美好的人物生活在蟒潭镇的乡下农村,乡间田园风光的美丽与静谧,才有可能生长出人类的本真自我,才能衍发出诗性与美。 

      《原点》的语言风格极具特色,活泼、生动、清新。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极其简洁,注重人物外部的行为动作描写和肖像描绘,着重表现人物心灵深处若有若无的情思以及对爱情的那种情怀,从而更加鲜明的突现了人物的个性形象,人物的神态、举止和个性特征栩栩如生。,它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没有复杂曲折的线索,只是由一幅幅清新秀丽的图画构成,一个个场景的描绘,让读者体会其中的温情和美。他把小说写得像诗、像散文一样优美,小说情节淡化,不见大起大落,只是写了平凡人的平凡生活,语言简朴优美,抒情依连,洋溢着豁然开朗的审美愉悦。精心挑选的词语营造出一幅优美的图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写景时优美舒畅,写人时又真诚炙热。表达了对原始美的赞美,对城市奢华生活泯灭人性的批判,对美好品德和人格的呼吁。在叙述故事情节时多用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插叙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结尾出乎意料又充满喜剧色彩,作者用舒缓的情节,从容的笔致,为我们展示了大山子民的善良本性,他们都拥有着一颗纯净无暇的心,没有偏见与厌弃,只有同情与宽容。作者对美的追求是无处不在的,即使是写丑恶的东西,也仅仅是作为作品中的陪衬。他们的出场,也只是淡淡的一个侧影,淡到尽完自己角色的本分,遍悄然退下。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见证着在蟒潭这个完美国度中的爱与美。在作者的笔下,这是一个充满爱与美的净土,它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现代文明侵扰的印记。不仅仅是这里的自然秀丽的风光美,还有生活在这里淳朴、宽厚的湘西人。就像书中的戴建仁,他因为几十年前的恩情一直坚守在老宅中为陈家看守,十年如一日,甚至隔几天便来打扫通风。灯坏了换上新的,帮陈家接上自来水。这需要多大的恒心,多坚强的意志啊!没有人来看管,他们是为了自己的良心过得去,让心中得到慰藉。

      作者把他独特的审美目光和平和的思想隐藏在灵动的文字中。从《原点》中,我们可以读出无穷的情意理趣,可以感受到作者刻意营造的意境,可以收获到心灵的净化和豁达、自由的人生态度。向我们展示了简单却真实的道理,也是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的道理。要在人生的旅途上走好每一步,不管未来如何,要尽力做好当下,全力以赴!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