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4199_2.jpg

苏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古城内外有着众多的旅游景点,其中有博物馆、艺术馆、寺庙、道观、教堂、历史遗迹、现代公园等。白公祠在山塘街18号,苏州为纪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修筑七里山塘,清嘉庆年间在这里就修建有唐少傅白公祠,后毁于太平天国年间。

现在的白居易纪念馆位于渡僧桥附近,成为游客走进山塘街的第一个景点。在这里你可以了解白居易与山塘乃至苏州的渊源,馆中有白居易生平介绍,又把白居易在山塘、苏州的生活场景以石雕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纪念馆沿用唐少傅白公祠的旧名,更能完整体现白居易的一生。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巩县(今河南巩义),祖籍山西太原,有史学家考证其祖上是龟兹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卒于武宗会昌六年。

白居易少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和百姓疾苦有较多接触和了解。贞元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赞善大夫,后因上表严缉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而得罪权贵,贬江州司马。长庆年间(821年-824年)任杭州刺史,宝历二年(825年),调任苏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傅。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最后卒于洛阳的香山。

白居易的文章精切,尤工诗,作品平易近人,老幼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晚年纵情诗酒,号醉吟先生。初与元稹相酬咏,号为“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为“刘白”。尊号为“诗魔”。

002cJLH7zy7ghAUKYra54&690.jpg

白居易调任苏州刺史,算来竟已是五十三岁的老人了,经历了仕途打击的白居易,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在释放闲适心情的游山玩水中,体察民间疾苦,为百姓做些实事。上任不久,他坐了轿子到虎丘去,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回衙后,立即找来有关官吏商量,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并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它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3600米,故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

这条河使阊门与运河相接。在河塘旁筑堤,即山塘街。山塘河的开凿和山塘街的修建,大大便利了灌溉和交通,这一带成了热闹繁华的市井。虎丘,在那时已成为吴中名胜,声闻江左。白居易一年去十二次,也不觉过瘾。

如此一来,无论从水路还是从陆路,去虎丘都是很简单的事。遗憾的是白居易不能见到明清的七里山塘,那时会馆林立,牌坊处处,歌楼隐隐,河中花船来来往往,笙歌曼舞……

否则,一定会拈着胡须赞叹:妙哉,美哉,大呼拿酒来,我要饮酒;拿纸笔来,我要赋诗。苏州百姓非常感激白居易,他离任后,百姓即把山塘街称之为白公堤,还修建了白公祠,以作纪念。

七里山塘,惠泽何止是一个时代的人呢!她早已与虎丘合为一体,并哺育出两岸不朽的文明,为苏州这座文化古城创造了一个大手笔的精彩。

现在的山塘古貌依旧,她永远是鲜活的。作为一名地方官,白居易的这个政绩,使得苏州的老百姓十分爱戴他,以至于他离开苏州北上时,苏州老百姓纷纷恸哭,刘禹锡有诗云:“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87778511_1.jpg

撇开父母官不论,仅作为一个纯粹的诗人,于游山玩水的同时,留下的诗名也随那些山水永恒,我们倒很难下结论:这些风景究竟是因白居易而出名,还是本身就自有名气呢?

白居易在苏州,无论是他为官一任,还是诗人遣兴,都是美的让人津津乐道。难怪他远离了苏州到洛阳,心中仍然要实时忆念她!最能体现这份深情的就是他写给刘禹锡的《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可见,他虽身在洛阳,却是多么思念苏州的那段诗意生活,苏州的香粽,苏州的鲜鹅,苏州的台榭,苏州的管弦,苏州的酒,苏州船,甚至苏州梅雨天,也在诗人眼里变得妩媚可爱起来了。

宝历二年秋,白居易因眼疾病久,又因出行时从马上跌下来,伤腰伤足,因而告假休养。随之,将休官表呈上,次年春离任。这期间,他写诗作别苏州:

浩浩苏州民,郁郁长洲城。来惭荷宠命,去愧无能名。青紫行将吏,班白列黎氓。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饯筵犹未散,征棹不可停。稍隔烟树色,尚闻丝竹声。怅望武丘路,沉吟浒水亭。还乡信有兴,去郡能无情。

002cJLH7zy7ghzGzhmp19&690.jpg

在明清时,苏州是全国四大花市之一,一年四季古城除了不变的粉墙黛瓦,用来装饰点缀的颜色都是不同的,春天的花红柳绿、秋季的金黄红晕……在唐伯虎眼里,春天是灿烂的桃花,而在白居易的记忆里,苏州的春天就是庭院里高贵美丽的白玉兰。

如今我们说到白居易与苏州,总会想到他在担任苏州刺史期间修建的山塘街,他在官衙手植的白玉兰树。

人总是有梦想的,白居易在苏州待的时间总共不过十七个月,但他给苏州留下的远不止一条山塘街与山塘河,而苏州的山水风物也让他一生念念眷恋。

山塘河河上有十几座石桥,这一座座石桥仿佛构成了山塘河的脊梁。站在渡佛桥上,再看阊门,看那些茶楼,小巷里的商铺,也许有了一下子回到唐代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强烈,甚至一度不敢想下去了,繁华的山塘河是历史留给后人的财富。

斯人已逝去千年,风物却永留人间。白居易的生命较之苏州城来说,就好比沧海一粟。但这个短暂生命所创造的一切却要与苏州城一起永恒。白公祠前题有一句深情的对联:

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唯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

唐朝诗歌史上将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合称为文坛“三杰”,曾建了三贤堂,以示感激和爱戴。今天的苏州碑刻博物馆,座落在苏州人民路三元坊的文庙中,其中图像碑就有白居易像。苏州园林甲天下,有些园林里景点的起名,就引用了白居易的诗句。蜚声中外的怡园里有一座碧梧楼凤馆,馆名取白居易“楼凤安于梧,潜鱼东于藻”的诗句而名。极尽中国古典文学的雅致,意境精妙无比。

苏州城内一条僻静的小巷,有一座小园林——曲园。不太为人所知,那是清末著名文学家、朴学大师俞樾的故居,园中的认春轩是因白居易“认得春风先到处”的诗句而得名的。

试想俞樾曾经无数次在此轩中默默读书,常以白居易“口生疮,肘生胼”的苦读精神来勉励自己,而终成一代朴学大师。

其实苏州人对白居易的忆念,又何止是一代人,那将是代代的忆念。白居易给予苏州的是诗意永恒的美丽,而苏州投送给白居易的又何尝不是一种永恒的不朽!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