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厂<电视大学>学习辅导中国古典文学汉乐府民歌《陌上桑》时,很多学员都非常固执地认为,主人公秦罗敷并不是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形象,而是中国封建社会地地道道的贵族太太的形象。罗敷与“五马太守”的斗争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比权竟势、夺妻占妾的矛盾冲突。其理由是:秦家豪华富有,住的是“秦氏楼”,罗敷穿戴华丽富贵,戴“明月珠”,穿“湘绮,紫绮”;她的丈夫是达官贵人,官至“专城居”,是一地的长官。因此,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看,秦罗敷出身豪富,嫁与官宦,自然也就成为贵族太太了。

  通过这种分析得出的观点表面看似乎是合情合理的,究其实,这种分析只是抓住了表面现象,而忽视了内在的本质。因此,不能简单草率地把秦罗敷划归到封建社会贵族太太的行列。应该看到《陌上桑》并非秦罗敷的履历表,《陌上桑》与其他的文学作品一样,具有通过塑造文学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                  

  如果我们透过上述的表面现象,抓住这一本质特征进行分析,就会清楚地认识到,秦罗敷并不是封建社会贵族太太的形象,而是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首先,我们从全文的基本构思来看,这首诗歌的斗争矛头所向是显而易见的,无疑是在暴露和鞭挞两汉时代上层社会人物的轻薄荒淫、卑鄙无耻的丑恶行径,从而反映两汉社会的权贵们依仗权势强抢民女的黑暗社会现实,因此,在当时的社会来看是很有现实性和普遍意义的。诗歌表现的主题是如此深刻,在构思上更是极为巧妙别致。并没有采用悲剧的艺术形式直接揭露当时上层社会权贵们的荒淫无耻和贪婪无度,也没有直接描写当时广大劳动妇女的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而是采用了喜剧的形式,把民间的女子秦罗敷做为故事的主人公,全力以赴,重笔浓彩地刻画这个民间采桑女的性格和形象。描写刻划罗敷的美丽俊俏、聪明机智,不但表达了人民对罗敷这个人物寄遇的无限深情厚意,而且极其有力地反衬出自恃权势的“五马太守”的极度贪婪和愚蠢,从而达到讽刺和嘲弄以“五马太守”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目的。描写刻画罗敷的不畏权势、鄙视富贵的高尚品质,有力地反衬了“五马太守”的轻薄下贱、庸俗可卑的丑恶灵魂,从而达到揭露鞭挞以“五马太守”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度、横行霸道的反动本质的目的。《陌上桑》采用喜剧冲突的构思,无疑是昭示了劳动人民的凛然正气,暴露了权贵们的卑琐灵魂和狼狈不堪的丑态,使作品的思想性更为深刻,艺术效果也更加强烈。由此可见,罗敷是属于“使君”对立的阶级,当然也就是古代劳动妇女的形象了。

  其次,就表现的艺术手法来看,《陌上桑》在艺术上相当成熟的,成功地运用了侧面烘托和极度夸张的艺术手法。作品在描写少女秦罗敷的美貌时,并没有从正面落笔直接描写她的容貌,而是别开生面地采用了侧面烘托和极度夸张的手法,极写出秦罗敷的美丽和俊俏。以“日出东南隅”开篇,落笔生花,先声夺人,由日升引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无限遐想。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珍贵和精巧,穿着打扮的华丽富贵,从而绿叶衬红花般地烘托了罗敷的美丽。继而又描写了周围人见到罗敷时的各种情态和一系列的反响,再一次从侧面烘托了罗敷的美丽。无论是写罗敷的用具和衣着,还是写周围人的反响,都采用了极度夸张的艺术刻划手法,不厌其烦地反复铺陈、渲染,从而强有力地烘托了罗敷的惊人的美。作品运用这种表现手法,不但能调动读者的想象力,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和空间,而且寄寓了作者的深情,表现人民群众对罗敷的喜爱和赞扬,更主要的是为下文写“使君”的贪婪卑鄙做下了铺垫,有利于推动喜剧故事情节的发展。

  因此,不能因为罗敷用具的精巧珍贵,穿着打扮的华丽富贵,而说她是贵族太太,这些都是刻划人物、推动情节和表现主题的需要。作品采用大肆渲染和极度夸张的结果,是提炼生活真实到达艺术真实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段。另外,汉乐府民歌中,人们对所喜爱的人物,常常都是把许多美好的事物集于一身,表达人们对人物的热爱和赞扬的思想感情。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把女红、音乐和诗书等美好的品质都集兰芝于一身,表明她是封建社会一个完美的女性,而这样的女性尚且惨遭不幸,岂不更有力的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野蛮和专横吗?

  再次,从斗争艺术上看,罗敷不畏权势,不慕富贵,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她的美丽俊俏妩媚动人,不但引起旁观者为之倾倒和折服,而且也引起了“五马太守”的垂涎三尺,激起他强烈的占有欲。面对“五马太守”卑鄙龌龊的心理,贪婪邪淫的丑态和仗势欺人的侮辱和调戏,罗敷并没有顺服和屈从,而是义正辞严地给予拒绝和斗争。先是用“一夫一妻”制作为斗争的武器,“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对“五马太守”进行了无情的指责和辛辣的讽刺。但是,罗敷清楚地认识到,面对声势显赫而又贪婪无度的“使君”,以此不足以打击他的气焰,继而又采取了夸耀自己丈夫的方式,对“使君”加以无情的反击。

  罗敷极尽夸饰地铺叙炫耀自己的丈夫,先从威风、气势、尊贵等方面夸夫君,再从地位的显赫、升迁的迅速方面,针对“五马太守”仗势欺人的心理来夸夫君,隐喻自己的丈夫春风得意、前途无量,暗讽“五马太守”相形见绌,望尘莫及。罗敷越夸越高兴,继而又从仪表非凡,才能超群,神态高雅,举止大方等才能气质方面夸赞自己的丈夫,最后以“夫婿殊”作结,充满了对“五马太守”的鄙视,洋溢着胜利的喜悦,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

  罗敷夸夫,实际是斗争的一种策略。假如秦罗敷果真有如此八面威风,一表人才,高官得做,骏马得骑的丈夫,那么自己也就无须“采桑东南隅”了;即便是出来游春踏青,也应该是前有家奴鸣锣开道,后有丫环执旗掌幡,更有护兵相卫,“五马太守”当然也就不敢如此造次了。作品采用夸夫一节,目的在于表现罗敷的聪明机智,讽刺嘲弄“五马太守”,增强作品的喜剧效果,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

  因此,无论是从《陌上桑》的基本构思,还是从艺术表现手法以及描写罗敷的斗争艺术上,都不难看出,秦罗敷不是封建社会贵族太太的形象,而是我国古代不畏权势、不慕富贵、勤劳美丽、聪明机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是劳动人民寄以无限深情和理想化了的人物形象。

 说明:本文发表在《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1年1、2期(合刊),(学术争鸣专栏

陌上桑原文: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喜蚕桑 一作:善蚕桑;相怨怒 一作:相怒怨)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