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次大姐住院时,由于行动不便,上台检查时,需要几个男士帮忙抬上去。住院数天,除了儿子女儿,还有两个侄子轮流倒班陪护。第一次感觉到住院人少了还真是不行。
  这次检查期间不时看到躺在移动床上的病人,每张床边都有三五个身强体壮的男人。因为病人行动不便时,上床下床,一两个女士的力量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如此看来,一旦住院,不单单住院费是个问题,而这陪护也是个问题。
  纵观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两个孩子。儿媳女婿全上,也才四个人。何况每个小家庭还有孩子需要照顾上学,四个人也不一定能全来。如此,一旦有老人住院,单就陪护就是个大难题。
  记得去年同事父亲因病住院,一住就是三个月,刚入院时,同事请假陪护。但工作不可能长期请假,所以父亲病情稍微好转后,同事白天上班,晚上陪护。时间一长,整个人十分憔悴。
  有一天,听她说,陪护的姐夫终于因为体力透支,晚上去水房打水时突然晕厥,摔倒时磕到了台阶上,当时因为是晚上,没有人发现,当自己醒过来时,已经满脸是血。赶紧到急诊进行了伤口缝合。
  长时间的熬夜最透支一个人的身体。再强壮的人,都顶不住长期的透支。一个大男人都顶不住,何况是同事。本就柔弱,长时间的陪护,使同事极度疲惫,用她的话说,走着路都能睡着了。
  由此,想起我们的父辈来,我们那一代人,姐妹五六个是常态,还有七八个,八九个呢。那时有口吃的就行,从不讲究吃的好赖,穿的新旧。七八岁就能到地里干活。一下地,兄弟姐妹加上父母,呼啦啦一群人。
  虽说养这群孩子,父母日夜操劳,但那时不过是一门心思顾着个吃喝,其他压力是没有的。特别是房子,一个四合院住着婆婆和妯娌两个是常有的事。更不说这房是新房,还是旧房。更没有贷款,全款之说了。
  当初父母栽种的小树苗,转眼长成了森林。等到父母老了,如大树一样的儿女,成为父母避雨的伞,可靠的山。
  所谓养儿防老,便是这一刻吧!
  而回头望七零后的我们,每个家庭大多是二孩,而这二孩当初是怎样顶着“腥风血雨”挺过来的,估计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作为七零后的我们,越是接近暮年越来越多的谈论起养老问题来。
  没病没疼,能跑能跳时,自然不用考虑。但每个人都会有衰老,都会有需要照顾的时候,到那时,孩子们也正处于人到中年,压力最大的时候。让孩子把全部精力全放在照顾老人身上,显然是不可能的,何况还有很多家庭,儿女工作在外地,长久的停止工作,回乡照顾老人,也是不现实的。就像《挺好的》里,老大回了一次老家,回来已经被辞退,成为失业人员。
  所以,只能面临一个选择,养老院。
  去年闺蜜父亲突患脑中风,住院数月后,留下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三个孩子都有工作,最后商定让父亲住在医院的康复中心,有专人护理。虽然护理费价钱不菲,但是相比较起来,这算是最理想的安排。
  这次的检查结束了,还好没有大问题。医院这地方,真的是一生不愿进去,却又谁也不能拒绝的地方。惟愿我们都能有一个好身体,少进,再少进。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