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是我们这些年来从风风雨雨中走过来的几个要好的哥们儿、姐们儿,对李文化的尊称。因他叫文化,又调侃他是“有文化的人”。

       第一次叫李文化为“老李”,是1995年下半年。当时,他才20多岁。

       那年8月份,1993年上岛后一同在政府某部门从事某文化项目的袁旭、罗凡、熊伟、张炼,邀我到贵州搞一个文化项目。而那时,与我一起闯海的小妹妹唐英在海口开了一个小店,我放心不下,就委托在蒲圻一中复读时的同班同学邓海平照顾。

       邓海平是我的老班长,与我前后脚上岛,当时在和平南六合大厦的奥迪职业介绍所上班。

       奥迪职业介绍所是海口一家较大的职业介绍机构,老板娘叫白茹,云南昆明人。职员除邓海平外,还有河南商丘的李文化,湖北黄梅的赵文娟。那时,介绍所有两部电话,其中一部有分机。每次打电话找邓海平,就听到李文化或赵文娟喊:“老邓,老唐找你。”,慢慢地,我也叫他们老李、老赵、老白,叫赵文娟的丈夫曹鑫为老曹。

       从贵州回海口后,我请他们吃了一餐饭,开始融入他们的圈子,也就真正的认识了老李:国字脸、浓眉大眼,待人彬彬有礼,那标准的普通话,音色浑厚有力,从容的步伐透着刚毅的力量,让人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尔后,我经常参加他们的活动,轮流到每人的家里聚会,到白沙门海边烧烤、唱歌,到邓海平在城西开的餐馆喝酒、卡拉OK,也就对他们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再后来,圈子扩大了,吸收我和邓海平的老同学、也曾在他们介绍所短暂工作过的钱济民,蒲圻老乡魏文华与湖北潜江的鄢波涛及他们的夫人参加。为此,邓海平还专门建了一个“我的兄弟姐妹们”微信群,加强沟通与联系。

       也许是同进过军营的缘故,我与老李有许多相同的话题。

       学生时代,老李积极好学、思想上进,一直是班干部,高中时期就写过一些文章和诗歌。去年,邓海平的夫人李丽老师过生日,他仿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了一首诗,那隽永的文笔,丰富的情感,令我们惊诧不已。高中毕业后,他便走进了向往已久的军营,服役于北京总参一个神秘的服务机构。尔后,就读于北京总参某工程学院。1993年初,他跟随南下大军,登上海南岛,成为富有传奇故事的闯海人。

       和大多数闯海人一样,老李在海南的工作带有很大的流动性。他做过报社编辑,当过船务公司的部门经理。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负责奥迪职业介绍所时,开创了人才交流的崭新模式,成功举办了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现场招聘会,帮助千千万万闯海人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

       1997年,老李受邀任三亚热带海洋动物园总办主任,不到半年,跃升总经理。在他的主导下,动物园兴建了全国第三个海豚海狮表演馆,开设了全国最大的观赏鱼养殖基地,他和他的管理团队把海洋动物园经营得风生水起,在国内颇具影响力。1999 年,我在全国旅游界的权威报纸《中国旅游报》海南记者站工作,老李邀我与邓海平、钱济民到三亚感受海洋生灵。回到海口后,我赶写了《走近海洋生灵》一文,刊发在10月30日的《中国旅游报》上,并收录进我的个人散文集《恋上海南》。记得文章发表后,老李利用回海口的机会,专程到记者站给我送上500元钱,说是公司对我的奖励。直到前不久的一次饭局上,他才告诉我,公司根本就没有宣传的奖励机制,是他个人掏的腰包。他的这一举动,着实令我感动。2000年的时候,老李又邀邓海平、钱济民和我带上全家到动物园,陪家属们逛天涯海角,触摸大海的脉搏。

       而老李也正是在此期间,结识了他的夫人——性格爽朗、个性鲜明的江南女子曾志红,收获了甜蜜的爱情之果。在他的家里,我看到了老李2000年在老家举办的婚礼现场录像。老李当时已是成功人士,却表现出一副谦恭的样子;曾志红妆扮朴素,安静优雅。现场气氛喜庆热闹,令人羡慕不已。

       一次偶然的机会,老李抱着好玩的心态,参加全国导游证考试。没想到,在海南70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取得第2名的好成绩。从此,便开始了近8年的导游生涯。凭着深厚的功底,他很快便在业界享有盛名,不少旅行社邀他讲课、培训,甚至省政府的一些重要旅游接待也指定他带队。8年中,游客零投诉,这在旅游行业是极其少见的。据说,后来的很多年里,许多他带过的游客还给他寄来小礼品、当地特产以及孩子衣物玩具等,以示感谢。一件事情能做到这个程度,说明其一定有许多过人之处。

       2009年底,风闻海南将建设国际旅游岛。41岁的老李意识到海南的基础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将迎来新的春天,便毫不犹豫地婉拒了旅游公司高管的职位,寻找新的突破口,受邀出任一家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果然,当年 12 月 31 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获国务院正式批复,上升为国家战略。那时,我是《高尔夫旅游》的副总编,负责杂志的编务,又对他所在的公司与项目,进行了宣传。

       据与老李同事四年的符良介绍,2013年初的一天,老李邀符良一起喝酒。席间,老李忽然对符良说:“我们注册公司,怎样?”话音刚落,符良欣喜应道:“好呀,我也有这个想法,感觉时机刚刚好”。随后,连合作协议都没有签,老李就注册了现在的公司。公司名“依德瑞”,意喻依德行天下,福瑞致万家,致力于建筑节能,打造节能舒适、环境友好型的居住环境。公司规模虽不大,但他们坚定信念、用心经营,一步一个脚印。他们之间虽然没有十分明确的分工,却都主动去做自己擅长的事。自合伙经营公司始,老李改称符良“哥们儿”,而符良仍沿袭叫他“李总”的称呼。有一天,老李对符良说:“不要总是李总李总的叫,该换个亲切点的称呼了。”符搔了搔头,有些为难地笑着回答:“叫习惯了,很难改啊”。符良觉得,称“李总”其实挺好的,这是一个空间纬度比较大的叫法,亲切又能保持应有的距离,距离产生美。

       《高尔夫旅游》杂志因为大环境原因停刊后,我与曾在《中国经济导报》海南记者站的河南籍同事彭中州,于2016年创办了《大海南》杂志。2017年的《大海南》,发表了符良写的《文化兄》一文,他在文中写道:与其说文化兄是我们的领导,倒不如说是良师益友确切。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上,他都是很真实、很接地气的师长和老大哥。同事、朋友,私下都亲切地称他“李哥”。我向来主张职场的游戏规则,但文化兄主张并践行先朋友后同事关系的理念,经常组织同事朋友举办各种活动,开心地玩。这种和谐、融洽的上下级关系,转化成了工作的润滑剂,增强了大家的集体观念,团队也因此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战绩显赫。文化兄“为人和善,气场十足,刚正直爽,和他相处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我与老李还有一个共同点:好烟好酒好茶,烟瘾很大,酒量了得,嗜茶如命。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这种习惯对他们公司的工作帮助极大,让他在应酬场合显得轻松自如,使客户感到很舒服、自然。

       其实,客户不仅仅是上帝,而是相互信赖的朋友。老李的朋友多,每到一地,都能结交一批真心的朋友。他这种积极的为人处世原则,给了员工们极大的启迪,也让他们受益匪浅。现在,老李他们的公司每做一个项目,都把客户当朋友来交,最后发展成肝胆相照的合作伙伴。与此同时,他们寻找新产品新技术,谋求新突破的脚步,从未停歇。在寻找新项目和产品技术时,他们要求符合三个条件:一是节能环保,利国利民利己。二是新兴产业,做行业领头羊。三是规模适中,生命周期长。就在他们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之时,海绵城市雨水收集走进了他们的视野。去年,他们公司与上海朗丰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始布局海绵城市雨水收集板块。

       2019年春节前,符良请我和老李喝酒。符良感慨地对我说:在四年充满激情甚至偏执、善意还略带遗憾的职场生涯里,我与文化兄成了除家人以外,在一起时间最长、也是最亲密的伙伴。与文化兄一起创业,感觉舒畅。他做事,永远都是那么淡定从容,宠辱不惊。这种安稳的幸福感和安全感,驱使我们静下心来,深耕环保事业。我庆幸与这么一位学生时代就才华横溢的良师益友同事,能有机会从他身上学到许多提升自己、终身受用的能力。

       目前,老李的公司在海南昌江接了一个项目,进展顺利。我相信,终有一天,老李和他们的“依德瑞”这棵幼苗,一定会深扎琼岛,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