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了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

      早春二月乘着大游船渡登鼋头渚了。渚在充山麓,以地形象鼋头得名的。上面除建筑庄严的花神庙外,尚有楼亭数座。这时,桃花方盛开,远近数百步,树木繁茂鲜花盛开,春意中人欲醉。1554021931742427.jpg

      庙边松林甚盛,葱绿若碧海。风过时,树声汹涌如怒涛澎湃。鼋头渚上多奇石,突兀耸立,形态千般。我们在那里徘徊顾望,四面湖波,远与天邻,太阳照耀着湖水,湖面波光朗映,如万顷波涛,又如一湖晴雪。

       听朋友们说,在太湖上最好的景致是看着落日。是的,在这样万顷柔波之上,远见血红的太阳,徐徐从天际落下,那雄奇诡丽的光景是值得赞美的。可惜我时间有限这次恐怕是看不到了!

      然而, 庆幸的是,我虽然错过了瑰丽迷人的落日,却遇到了令人难忘的小白鹭——我们在泛舟太湖时邂逅的精灵。小白鹭是太湖的候鸟,它们是幸福的,不仅仅她们在太湖找到了一个温暖温馨的殿堂,而且她们遇到一群善良的人们。

      小白鹭的种群是这样的庞大,成千上万地起落在太湖湿地。仅仅靠水中的鱼虾,她们的食物链显得远远不够。但是太湖沿岸的人们毫不犹豫的走向湖中奉献爱心,在游船上,在湖中小岛上竟养成饲喂小白鹭的习惯。

       1554022066137688.jpg小白鹭平时常栖息于稻田、沼泽、池塘间,以及湖岸浅滩的红树林里。常曲缩一脚于腹下,仅以一脚独立。白天觅食,好食小鱼、蛙、虾及昆虫等。繁殖时成群,常和其他鹭类在一起,雌雄均参加营巢,次年常到旧巢处重新修葺使用。

      小白鹭飞行时头往回收缩至肩背处,颈向下曲成袋状,两脚向后伸直,远远突出于短短的尾羽后面,两个宽大的翅膀缓慢地鼓动飞翔,动作显得从容不迫,十分优美。飞行中常发出兴奋的呱呱叫声,其余时候则寂静无声。

        我国古代《毛诗·周颂》中就用"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来形容它飞翔时的气势不凡。小白鹭每年进行春秋两季的迁徙活动。在太湖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小白鹭常常绅士般的漫步在河边、盐田或水田地中,边走边啄食,它的长嘴、长颈和长腿对于捕食水中的动物显得非常方便。捕食的时候,它轻轻地涉水漫步向前,眼睛一刻不停地望着水里活动的小动物,然后突然地用长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将食物准确地啄到嘴里。有时也常伫立于水边,伺机捕食过往的鱼类。

       1554022137690444.jpg在由码头去往鼋头渚的游船上,人们听说一会儿可见小白鹭随船伴行,事先就买了大把的饵料,开船起航不久果然见到遮天蔽日的小白鹭在船舷旁伴飞。她们身体轻盈,飞上飞下,时常擦着游人的头顶闪电般飞过,非常可爱。

        此时游人伺机将手中的饵料抛向天空,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群小白鹭从空中飞快的俯冲下来,张嘴扑捉着吃食,并发出一阵阵兴奋的鸣叫,俄顷,一个鹞子翻身撒着欢儿地又冲向云霄,那场面真的很是震撼。

       我国古代诗词对白鹭有不少描写。看白居易的《白鹭》: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李嘉佑的《白鹭》写道:江南渌水多,顾影逗轻波。落日秦云里,山高奈若何。刘禹锡的《白鹭儿》这样描写:白鹭儿,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杜牧的那首《鹭鸶》更是写的出神入化: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1554022238108233.jpg

      太湖的人们是幸运的,被小白鹭选择的城市无疑也是幸运的。那是一种人与鸟类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人们无需翻越高山大河,穿越沼泽湿地,就可以看见和亲近这些自由飞翔的鸟类,就可以体验人与自然地和谐。而在等待小白鹭飞来的时候,游人心中的那种渴望和期盼,竟然也演化成对于生活的无比热爱。

      在太湖之滨,鼋头渚之畔,小白鹭翮羽翻飞,啄食着被她们包围的人们抛出的甚至是手中举起的食物饵料,人对于鸟的热爱,鸟对于人的信任,在这一刻,被演绎得如此动人。

      到太湖去喂小白鹭吧, 也许能够表明自己是一个动物保护主义者,但是一个真正的热爱动物的人,更重要的是,让动物也来热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