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红色经典,传承红色经典,是我们的使命。红色经典新版的《青春之歌》拿在我的手中,关于《青春之歌》的记忆又一次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岁月的河流在静静地流淌,60年后一个甲子时光的今天,珍藏在我心灵深处的《青春之歌》又一次被唤醒,被咏唱,在青春的维度上就多了几分对于韶华易逝的感慨。

  1958年,《青春之歌》出版了。这本自传体小说,是杨沫先生的革命历程和文学创作经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青春之歌》,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那是一代人砥砺前行的标榜,作品的思想力量和艺术魅力倾倒了众多读者,林道静、卢嘉川、江华等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偶像,他们的斗争生活和革命激情,激励着几代青年奋发向上。

  “《青春之歌》曾经激励着许多青年用汗水和智慧去谱写自己的《青春之歌》”高占祥先生赞誉说。

  小说《青春之歌》出版发行后一年,杨沫先生亲自改编成电影剧本《青春之歌》,小说和电影的剧本都是是杨沫先生的心血的结晶。

  杨沫先生在《我的生活与创作》一文中说到:“正因为《青春之歌》这部小说里凝聚着我熟识的勇士们的血、凝聚着我自己的眼泪和仇恨、也凝聚着我对党、对人民的真诚热爱,所以它才能打动读者、使读者喜爱。” 这就是一部好的小说、亦或电影可以流传的主因、可以经典都是具有时代意义和深远的影响的作品。

  杨沫先生的《青春之歌》是青春的文学、是成长的文学,是革命的文学,是经典的红色文化。

  一:匠心铸经典

  61年前的今天,杨沫先生的长篇巨著《青春之歌》出版发行了。这注定是伟大的作品,注定被世人传颂。那是凝聚着杨沫先生心血和历史时期革命故事的经典之作。文学理想的实现是需要努力、执着、天资和灵性,需要情感和知识的积累。天才的人都是勤奋的,都是别人在喝咖啡、玩乐时你却在苦读耕耘。作家的名称是勤奋的汗水和倾其心血的结晶,是才华和灵魂的颂歌,是激情澎湃的产物,任何努力都是值得的。

  一个写作者,内心有多丰盛便会写出多么饱满的文字,文学之路漫漫其修远兮,自然也包括生命中最朴素的理想与人类本质上的孤独,其实每一代的青春都这样走过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曰:“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者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欲废焉而不能”

  杨沫先生的《青春之歌》堪称“孤行”者,卓然自成一家,成其伟之业绩,此殊堪称道者一也。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相比杨沫先生富于魅力的文字表达,那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在燃烧自己,在那个大时代的洪流中锤炼自己,匠心成就经典的历程。

  杨沫先生的一生,想要在繁纷复杂的大千世界里,做到一尘不染是何等的不容易。杨沫先生1914年8月25日出生于北京,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并加入了共产党,后来担任过许多职务:《人民日报》编辑、北京市妇联副宣传部长等。这种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人总是要经历一些事情用来成长的。

  文艺工作者、文学爱好者,我们的使命是面向大众、面向人民,这一点杨沫先生了做到了,且做的很好。她的眼里有爱、有星辰,愿意去看到别人的优点,去体察民间的疾苦,去歌颂这个伟大的时代。她热爱这熙熙攘攘布满尘灰尘土的世界,也热爱这或者疲惫或者雀跃面孔下演绎的人生。

  “她的身边就聚拢了各种朋友,与她相伴,站在时间的荒野上用文学的艺术,抵挡无涯的岁月。”

  杨沫先生的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光芒。“像火炬指引前方,但不灼人,像烛光照亮黑暗,但不冷清。就是那种火炬和烛光结合的恰到好处的那种光,给人温暖。”

  谁的人生没有风雨、谁的人生没淋过雨呢?对抗那些不期而遇的风暴,杨沫先生有一种深沉的力,这力,绵长而厚重,深深地植根在大地之上。

  杨沫先生就是那束光,照在很多人的生命里。杨沫先生也从朋友身上汲取力量燃烧自己。

  写作不是为抵挡遗忘,其实是编织记忆——无论是那些未能亲历的故事、亦或是确凿经验走过自己生命的年少时光

  贾平凹说:“作为一个作家,做时代的记录者是我的使命。”作家记录时代的生活,同时也必须表达她对于这个时代生活的情感和立场。

  二:《青春之歌》电影上映60年前

  杨沫先生亲自改编自己小说的电影剧本《青春之歌》于1959年3月开拍。林道静这个角色选定了谢芳老师。

  谢芳老师就这样走进了《青春之歌》,成为林道静。谢芳老师的表演无疑是最能表达小说作品中人物林道静需要的一切条件:清纯、文雅,秀丽,有一点青涩的学生气,很美、很女性、很清纯、很坚强。由温润、可人、理想、抒情到磅礴大气。谢芳老师一举成名。

  “我谢谢杨沫先生,她是了不起的作家,小说和电影剧本都是杨沫先生写的,小说的开头是林道静坐在火车上,文静的女学生被书和乐器包围着,整洁的穿戴、这是去寻找新生活的方向带给的愉悦:电影的开头是林道静一步步走在海滩上,正准备去投身大海结束生命,心情是悲凉的,杨沫先生是了不起的作家。我也谢谢杨沫先生的后代是有文化的人……“谢芳老师对于杨沫先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无论是谈到《青春之歌》,想到《青春之歌》,读到《青春之歌》,看到电影《青春之歌》,人们的头脑里、心海里定会出现二位女人,不能不说二个女人的命运是交织在一起的和对于时代的贡献。

  杨沫先生《青春之歌》的缔造者。

  谢芳老师《青春之歌》的扮演者。

  三:青春的赞歌

  杨沫先生的小说《青春之歌》以林道静成长为主线,讲述了林道静从开始的迷茫、彷徨、最终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的同时,也深情地描写了卢嘉川、余永泽、还有江华,王晓燕、林红他们青春的故事,他们的成长、奋斗、牺牲,这是一个时代的辉煌的赞歌。

  小说的笔触到了人类灵魂的深处角落:端庄坚强的革命者林虹的牺牲、卢嘉川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的坚持和壮烈、以及与美丽活泼的白丽萍的堕落、渐行渐远的余永泽、叛变革命的戴瑜形成鲜明的对比,革命的洪流,大浪淘沙。

  小说同时描写了在林道静生命中出现的三位男主人公:余永泽、卢嘉川、江华的爱恨情仇。

  余永泽是小说《青春之歌》中的一个有分量的人物,北大的高材生,一个曾经善良正义的青年,在社会发展的革命进程中大浪淘沙,许多青年在彷徨、徘徊在革命队伍的边缘,更多的是在积极寻找革命方向,大浪淘尽。不支持革命,反对革命的必将被历史淘汰。从开始余永泽希望林道静也顺从他去过平静的生活开始到最后的分离也是必然的。人们常说,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每个人都不应该沉默。林道静和余永泽不同的世界观,走向分裂是必然的。

  林道静嫁给余永泽时有很多因素,余永泽是北大的学生,“也对人生、艺术有许多见解”。婚后一段也是甜蜜的,不久两人产生矛盾,根本分歧在于:一者要革命,一者不愿革命,导致两人分手的不是卢嘉川。

  卢嘉川是个革命者,是林的引路人。随着和卢嘉川接触逐渐增多,道静对卢的感情也由原来的崇敬变为爱慕,记得书中卢嘉川有这样一句话:“林道静就是有这样一种力量,可以让和她接触的人都感受到巨大的热情。”

  书中一个情节,卢嘉川被特务盯上,来到林道静家,请林道静给秘密联络员送个口信,并叫余永泽晚点回来。两件事林道静都照做了。但林道静没有说服余永泽,醋意的余永泽:“原来你的男朋友在等你!” 回到家,愤然指责卢嘉川,卢嘉川只好离开,出门后旋即被捕,最后被拷打致死在狱中。

  与江华的相识是组织的安排,他俩的结合则是命运的安排。初遇时,他稳重老练,她却安静娴雅,江华来到定县撒下了革命的种子,这位化名江华的北大表兄李孟瑜在林道静的心里也埋下爱的种子。此时的道静已可以独当一面安排好各种事情了,此时两人都是最好的自己,他们的结合也是对最好自己的嘉奖。三段爱情见证林道静的成长,使这个人物有血有肉

  很值得庆幸的是,小说《青春之歌》讲述了青春的故事,在浪漫主义凋零的时代,它将微茫的诗意幻化为一股潜流在小说里涓涓流淌。描写的青春岁月里美好纯洁的爱情,是由道静的一步步走向成熟这条主线和革命的发展壮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青春之歌》是很有时代意义,可读性很强的珍品。青春之歌,成长之路上的奋斗之歌

  四:致敬经典

  杨沫先生创作了这部永垂青史的《青春之歌》、谢芳老师演绎了这部《青春之歌》,二位女人成就了林道静,而林道静的成长过程,最初的迷茫、彷徨、历练,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成熟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成长经历也印证了著名的作家杨沫先生,表演艺术家谢芳老师的人生。

  致敬!红色经典文学《青春之歌》。

  致敬!杨沫先生文学造诣的深厚的极致。

  致敬!谢芳老师表演艺术顶级的轻盈。

  能不能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安放这样一颗心?相信文学艺术能带来特殊的感动。

  《青春之歌》于我最大的意义,大概在终于能够回望自己“青春期”。对于创作者、阅读者、观看者、欣赏者的作品。社会作为整体来说,重归生命的本真,杨沫先生把自己融入小说中,把感情注入小说中的变幻莫测和古朴苍劲中。先生的作品能反映出一位作家的人生态度。是油然而生的,是一种心灵的回应,是一种震撼。

  品读杨沫先生的《青春之歌》,欣赏谢芳老师的电影《青春之歌》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感谢《青春之歌》小说和电影作品带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的记忆和铭久的感动。在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中,充满着无限的深情。

  人是需要文字的,你是书写者,你的使命便是写作,有同样柔美之心的人去慢慢贴近你的文字的温度,去看到文章里有血有肉的人物。

  如叶芝说:“穿过我青春的所有幻觉的日子

  我在阳光下抖掉我的树叶和花朵

  现在我可以枯萎而进入真理“

  有人说:“坚硬的心游走在岁月纷杂的刀光剑影里,是耗尽我们一生的泅渡。”

  人的肉身与灵魂始终是要分开存活于世,前者是世俗的生活部分,后者才是作者在世间行走了一次的见证。《青春之歌》就是杨沫先生的见证。

  人为什么要写下自己?更莫名其妙地写下别人?画家在描自己心上的纹路、作曲家在听自己心里的音响、作家在吟唱时代的赞歌、铸就历史的经典和辉煌。 “心有柔美,字有所归,岁月是山河。但愿我们都是静谧的守护人。”

  物质语言与精神世界相撞击,奏鸣出强有力的宇宙生命的赞歌,青春的赞歌——《青春之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