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出生于盱眙县穆店乡马湖店的一个大户家庭,父亲刘雨山。刘鹏从小就聪颖机灵,勤奋好学。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秋,罗炳辉率新四军五支队挺进皖东,在古城、半塔集一带建立抗日根据地。次年(1940年)8月,刘鹏家迎来了一批穿军装的客人,他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盱眙县抗日民主政府机关的干部们,刘鹏的大伯和父亲把家里最好的小楼和大厅屋让出来,作为县政府的办公室和宿舍。小刘鹏整天跟在这些人的后面,受到革命进步思想影响。第二年,刘鹏便嚷着要参加新四军,去前线打鬼子。杨县长对他说:“你还小,那先到古城淮南学校去学习,发挥你爱唱爱跳的特长,好不好?”小刘鹏非常乐意。在杨思久县长介绍下,13岁的刘鹏便离家到了古城,参加淮南艺术专科学校第二期学习。1941年11月毕业,分配在共产党领导的淮南大众剧团第二团(不久改称淮南少年工作团),任宣传部音乐股股长、少年组组长。次年年底,淮南少年工作团并入淮南大众剧团,刘鹏仍是该团的骨干。

      刘鹏虽然年纪很小,但却是文艺工作多面手,会唱歌、会跳舞,又能演戏,又能打锣鼓家伙;还会写歌词,谱曲调。在大众剧团中教唱歌曲、排练节目,指挥歌队、乐队,都少不了他。刘鹏还对淮南路东各地孩子剧团的文艺活动进行辅导,参加组织抗日儿童团的工作。如此繁多的任务,并未妨碍他多次参加演出和创作。在《小放羊》、《农村曲》、《盘查哨》、《路东儿童》等剧中,他所塑造的众多形象,谱唱的许多乐曲,有些人至今记忆犹新。            在“文艺大众化”的号召下,他收集地方民歌,虚心向民间艺人学习,深入到边沿区、游击区,以文艺形式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

      刘鹏作了许多民歌,如《拥政爱民》、《抗战形势天天好》、《要当就当新四军》等,都受到当地抗日军民的喜爱。1943年淮南大众剧团出版的《大众歌谣》,他的歌大都予以收入。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下,淮南大众剧团开展以春耕生产为中心题材的音乐创作活动,刘鹏满怀激情地谱写了《种菜歌》、《河里水》、《保卫麦收》、《深耕施肥歌》等歌曲。尤其是《白菜谣》,歌词简洁形象,曲调亲切感人,易于传唱,歌曲一经印发后,立即在广大解放区个各根据地广为流传。

      1943年春,新四军军部从盐城停翅港移师盱眙黄花塘。11月底,淮南大众剧团奉命前往黄花塘,为新四军军部慰问演出。当时刘鹏正在发高烧,但他带病坚持演出,直至完成任务。演出结束,他刚卸完装,就一下子晕倒了,同志们立即把他送到新四军第二师的后方医院进行抢救,经诊断是患了腮腺炎病。因耽误了医疗时间,加之战争环境中医疗条件简陋,药品奇缺,病魔夺走了刘鹏年轻的生命,年仅15岁。

      刘鹏生前未到入党年龄,去世后被破例追认为中共党员。为了表示对他的哀悼和怀念,剧团的墙报命名为《刘鹏小报》;解放战争中,华东第三野战军第二文工团某分队还被命名为“刘鹏分队”。经他辅导过的莲塘小学儿童剧团被命名为“刘鹏孩子剧团”。1945年,经淮南路东军分区政治部批准,追认刘鹏为中共青年党员(因当年不满18岁)。1953年,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发给刘鹏病故军人证书。2014年,在穆店乡马湖村的一个小村庄里,还发现了1943年油印本《刘鹏小传》,记录了刘鹏的事迹。

      60多年过去了,刘鹏创作的《白菜谣》等抗日歌曲还在传唱。1956年解放军歌曲编辑部编选《抗日战争歌曲选集》第四卷时,便把《白菜谣》收录其中。1977年被上海文艺出版社选入《建军50周年歌曲选》上集。2012年在北京举办纪念新四军的大型演唱会上,新四军老战士合唱团再次唱起《白菜谣》,更是引起广大新四军老战士的共鸣。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