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小说,整部小说都展现出满满的激情和昂扬向上的斗志。其中以林道静为代表的一批进步青年,他们拒绝庸俗与冷漠,毅然决然地投身革命斗争。他们热血沸腾、意志坚定,从反对封建统治到反抗帝国主义压迫,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积极投身到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中来。

     《青春之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小说,整部小说都展现出满满的激情和昂扬向上的斗志。其中以林道静为代表的一批进步青年,他们拒绝庸俗与冷漠,毅然决然地投身革命斗争。他们热血沸腾、意志坚定,从反对封建统治到反抗帝国主义压迫,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积极投身到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中来。《青春之歌》以林道静的生活经历作为整个故事的线索,完整地塑造了她整个艰苦卓绝的不断斗争的过程,坎坷复杂的人生经历对她的思想转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从她的出身说起。林道静出生并成长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地主家庭,佃农生母惨遭迫害致死,自己受到异母的百般刁难和虐待,在那个家里,她受尽了冷眼折磨,生活可以说是不幸的,这也就注定了其性格的复杂多样性。由于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林道静多多少少有着小资产阶级的情调,却又因为缺乏关爱,内心是脆弱而迷茫的。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心灵以及成长轨迹都有着莫大的作用,林道静在这种生母被迫害、自己被虐待的环境下长大,她的内心充满了孤僻与冷傲,也因此多了一份毅力。当得知养母为她包办婚姻时,林道静便毅然决然的选择离家出走,这一点便可以看出她不甘平凡并敢于反抗的意识。但无奈,现实黑暗,生活的苟且远不止此。走投无路之时,林道静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此时,一直在关注她的北大学生余永泽救了她。余永泽“骑士般”的关照使林道静找到了安慰,他给了她罗曼蒂克般的浪漫与柔情,给了她家的温暖与体贴,给了她对知识对文学的渴求与热爱,给了她无限光明和希望,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热情,于是她坠入了余永泽小资产阶级情调的爱河中。不管最后结局怎样,这是林道静摆脱原生家庭束缚,第一次对新生活、对自由恋爱的向往。然而在这一阶段的林道静思想上还是不成熟的。余永泽最初接受的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他是胡适思想的拥护者;结婚后,余永泽专心干自己的事情,不再关心国家大事,这时他关注的是个人出路问题,他远离革命,并且不允许自己的爱人去参加革命活动。这样的“余永泽们”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也不在少数,以余永泽为代表的这类知识分子内心的彷徨与苦闷、沉沦与无助,都真实地反应出了那个时代强烈的精神气息。余永泽选择停滞不前,但林道静参与革命的愿望却十分强烈,二人的思想并不处于同一个高度,思想观念以及政治立场的不同注定这场婚姻会走向尽头。再加上其他矛盾,诸如余永泽对上门来寻求帮助的老佃农恶语相加,以及他的一毛不拔更是让林道静看清了他的冷漠与无情。爱情带来的短暂的温馨让林道静清醒地认识到那个曾经风度翩翩的男子竟然是这样一个自私无情之人。这样一来,林道静对余永泽的好感渐渐就消失殆尽了。      

        自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林道静接受了启蒙思想,她渐渐地接触到了卢嘉川等一群优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她被他们的革命事迹深深吸引。对于林道静而言,一群新的人、新的事、新的思想,这必将使她和余永泽成为两个思想派别的人。余永泽出于嫉妒或者其他各种因素,阻碍林道静参加革命,讽刺她读革命书籍,阻拦她参加游行,甚至有意将卢嘉川从家中撵走,致使其被捕。这样一来,余永泽和林道静的矛盾就上升到了极点。归根结底,余永泽停滞不前的思想摧毁了他们二人的婚姻。这一次二人的决裂,是林道静人生道路上的又一大重要转变。这次决裂,与上一次不同,如果说上一次是她摆脱了原生家庭传统封建的束缚,那么这一次她是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将自己的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到了一起,这一次是她对以前的自我的突破,是思想境界的一次巨大飞跃。作品中对林道静的描写十分生动,在这一时期,她既对革命充满希望,充满热情,同时又对当下的日子反复顾念,那种热烈渴望却又犹豫彷徨的状态刻画的十分细腻,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特别是像林道静这样的女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她们在走向革命道路上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充满了众多的阻碍因素以及自己内心的痛苦复杂的过程。   

        其次是卢嘉川,他是为林道静的革命道路点亮路灯的引路人。当林道静说出“我斗争过,反抗过,可是我还没出路”时,卢嘉川为她指明了光明前途——“只有投身到集体斗争中去,把个人命运同大众命运联系起来,才有出路”。两个人在精神上的高度契合,使得林道静在卢嘉川的一步步影响下,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两个男性是两个世界的不同的人物,如果说余永泽代表的是一部分带有小市民心理的、只关注自身命运的知识分子形象;那么卢嘉川代表的则是那些身负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进步知识分子形象。对于林道静来说, 余永泽带给她的是短暂的爱情的温馨,而卢嘉川带给她的则是希望,是将她带出以前那个狭小封闭的世界,并憧憬充满光明的未来。正当林道静对琐碎的家庭主妇生活感到厌倦时,卢嘉川适时出现,从精神上拯救了她——他成为她党性的启蒙老师,他引导她阅读进步书刊,学习先进的革命理论,并逐渐投身于火热的斗争。在和卢嘉川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后,她那“空虚的、窒息的心田”立刻荡起一种从未有过的热情,她心中涌起强烈的渴望,渴望和这些人“融合在一起”。卢嘉川的谈话“给她的心灵开了一个窍门”似的,“每一句文化或者每一句简单的解释”都使她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她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籍,逐渐了解了一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树立了共产主义信仰。不幸的是,卢嘉川被捕入狱。小说也对他的惨烈牺牲进行了集中描写。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之下,卢嘉川依然坚定信仰、誓死抗争,即使是在双腿被轧断、行动困难的情况下,他仍然不放弃抵抗,在狱中积极与狱友联系,传递着最后的情报。作者以这样的一种惨烈并且悲壮的方式,为卢嘉川的生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加突出了他精神上的纯粹与伟大,以及作为一名进步知识分子对革命信仰的坚定。同时,这样的情节安排,使得他对林道静乃至对千千万万个像林道静这样迷茫的青年的震撼和引导作用呼之欲出。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纯粹而伟大的精神力量,即使在卢嘉川后来下落不明的情况下,林道静仍然坚定着原来的信仰,坚守在革命的道路上,不曾放弃。可以说,卢嘉川是林道静的精神导师,是她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他使林道静由一个个人主义者转变成了一个具有初步共产主义信仰的道士。至此,遇见并结识卢嘉川是林道静人生经历的又一大转变。   最后是江华,林道静人生道路上第三个阶段遇到的重要的人。正是江华给了林道静又一次的精神寄托和情感慰藉,给了她革命实践过程中的鼓励和指导,也给了她安全感和成长的机会。由于江华的出现,林道静的爱情得到了升华,并在江华的指导教育下成长为一个真正坚强成熟的革命战士,实现了她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带领下的林道静的成长。江华这个人物形象,似乎具备了余永泽和卢嘉川的共同特点。例如,他认识各种三教九流的朋友,但同时又是一个坚定不移的革命主义者,他有着丰富的革命主义知识,并能从容的解决事情。与卢嘉川不同的是,他对林道静带有个人的情感追求,林道静也满怀期待的接受了江华的追求。到最后,林道静对江华的选择可以说并不是真正的爱情,而更像是思想的结合、革命的结合。在《青春之歌》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意识,那就是革命意识形态对革命者的爱情进行了规范,那就是革命的爱情必须符合革命的需要。到最后,林道静并没有获得真正的爱情,却沦为了爱情的附庸,这种结合,是基于革命意识形态之下的欣赏或者是仰慕之情。   

        林道静一生中一共遇到了三位男性,在他们之间穿梭的过程实质上反应了林道静追随自己内心想法的过程,也是她追随革命的过程。她从一个幼稚懵懂的少女一步一步的走来,变成了一个坚定政治信仰的革命主义者。在这个过程中,她必须蜕变很多、失去很多,并不断地与自我做斗争。因为她的出身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小资产阶级走向无产阶级,这本身就是一个重大而又艰难的转变。从她为了谋求自身的解放到后来谋求无产阶级和民族的解放的历程来看,她蜕变了,她不断地明确自身的价值需求,并勇敢地向前迈进,在如此艰难的历程中,在不断探寻自我的过程中,她真正谱写了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小说通过林道静的成长之路,深刻揭示了时代背景下革命知识分子艰苦卓绝的成长之路。从一名懵懂的少女到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是黑暗的现实给了她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击,但同时又是在黑暗的夹缝里透过来的一丝丝光亮,使她一步步获得了成长。外在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那个混乱复杂的时代下,在现实的层层考验下,林道静不断地反思自我,追求自由和解放。林道静坎坷复杂的人生经历是其遭受磨难的根源,却也是其思想境界不断成长、信仰不断坚定的必要因素。   

        小说通过林道静的成长之路,深刻揭示了时代背景下革命知识分子艰苦卓绝的成长之路。从一名懵懂的少女到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是黑暗的现实给了她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击,但同时又是在黑暗的夹缝里透过来的一丝丝光亮,使她一步步获得了成长。外在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那个混乱复杂的时代下,在现实的层层考验下,林道静不断地反思自我,追求自由和解放。林道静坎坷复杂的人生经历是其遭受磨难的根源,却也是其思想境界不断成长、信仰不断坚定的必要因素。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