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是当代作家杨沫创作的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1958年首次出版,后又被搬上荧屏。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本文从革命同志对林道静的帮助,林道静革命思想的升华及其奔向革命实践的道路三个方面来介绍林道静意识觉醒的过程。

  一、革命同志对林道静的帮助

  (一)精神英雄的救美——卢嘉川

  卢嘉川是“精神英雄”,他是林道静人生中的关键人物,因为他林道静彻底做出了抉择,走上了革命道路。

  卢嘉川既是学生的领袖,又是千百万共产党员的表率。林道静人生的第二个阶段,从参加东北流亡学生的进步运动接受进步思想到学习革命理论参加革命活动跟余永泽彻底决裂,认识共产党员卢嘉川是她转变的关键。卢嘉川对国民党罪行的揭露和革命的演讲,这是林道静第一次听到革命宣传,她受到深刻的革命启蒙和教育。当林道静说: “我斗争过反抗过,可是我还没出路”时卢嘉川为她指明光明前途“只有投身到集体斗争中去,把个人命运同大众命运联系起来才有出路"。孤军奋战的她找到了集体斗争的光辉,林道静她在困境中觉醒了,开始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她积极地从革命书籍里寻觅真理,愉快地完成卢嘉川交给她的每项工作。随着革命火焰在她内心深处的升起,林道静的革命意识觉醒了。她和余永泽的感情裂痕日益加深,思想上的冲突也越来越激烈。当余永泽撵走卢嘉川致使卢嘉川被捕牺牲,则更加增强和促使了林道静同余永泽决裂的信心。与余永泽的决裂标志着林道静思想认识上的跳跃,是她革命人生成长之路的开始。她毅然拿出卢嘉川留下的标语和传单散发、粘贴出去,开始了她真正的革命道路。

  卢嘉川是林道静革命道路的引路人,他的出现使林道静的意识觉醒,在林道静成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巾帼英雄的救美——林红

  回到北平第二次被捕,在这里她受到了又一个引路人林红的教育。林红,她是坚强的女战士,是无畏的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她把牢房当作课堂进行革命宣传,对林道静的思想成长起了激励和极大的引领作用。

  在狱中,她亲眼看到了共产党员林红面对敌人的屠刀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经受住了党的考验,出狱后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林红就被作为政治犯而在苏州国民党监狱里呆过三年。出狱后从上海调到北平工作,不幸叛徒告密,刚工作不久又被捕入狱。在狱中,林红对因受重刑而生病的林道静关怀备至,鼓励她,陪伴她。共同的理想、事业、遭遇使她们很快成为亲姐妹似的朋友。她教育林道静,被捕不是生命的终点,真正的革命者要有长久斗争的意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同时希望林道静将斗争进行到底,做一名坚强的共产党员。而她自己最后则英勇就义。当林道静入狱受刑后想一死了之时,林红以她爱人的英雄事迹和自身榜样一字一句地鼓舞林红“要活下去与敌人斗争直到最后一息!”使林红逐步消除着自身的脆弱与不健康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坚定了斗争信念,使林不仅经受住残酷和刑讯威逼利诱而坚贞不屈,而且使她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转变,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了起来。

  林红是林道静在革命斗争中的榜样。由于她自身事迹和坚定的革命思想,林道静倍受感动。她得到了激励和引导,由彷徨、犹豫、思想脆弱、境界狭小的个人反抗逐渐变得广阔、开朗、成熟而坚强起来。

  (三)革命英雄的救美——江华

  江华对林道静来说,亦师亦友。他在林道静革命历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林道静最困难的时候来到了她的身边,给予她莫大的帮助和鼓励,让她脱离了个人英雄主义,成为了一名坚定而又成熟的共产党员。

  林道静对江华说过:“我把你当成我的恩师,看成我的兄长,我一直非常感激你对我的培养。”江华不断的给林道静灌输革命道理,让她付诸于实践,亲自投身无产阶级运动,让林道静了解到农民阶级的艰辛,教导林道静如何团结农民投身革命运动,真正深入劳苦大众后,林道静明白了“原来,她的阶级意识是模糊的,她所理解的阶级斗争、阶级仇恨只是书本上的。”林道静真正摆脱了幼稚、狂热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向自己的资产阶级情调告别。

  如果说卢嘉川是林道静成长道路的引路人,那么江华则是林道静的精神导师,也是她生活中的同伴,他真正让林道静懂得了革命的意义,让林道静的革命意识渐渐觉醒,林道静由当初软弱,茫然,无助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步步变成了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二、革命思想的升华

  在革命者卢嘉川、林红以及江华的影响与鼓励下,林道静的革命意识开始萌生,发展,最终形成。这一过程不仅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意识觉醒的过程。

  卢嘉川是最初唤醒林道静革命激情的革命者。在卢的鼓励下,林道静开始投身于革命中。 与卢嘉川的谈话,使她懂得了个人的奋斗只有投身到集体的斗争中,把个人的命运同广大群众的命运连结在一起的时候,个人才能求得解放。未等到卢来拿包的时候,她坐立不安:“'为什么不决心留他住下?为什么不想尽办法帮助他?……有阻碍吗?为什么不冲破这些阻碍?'仿佛是自己出卖了同志似的,她的心里感到了难忍的疚痛。”此时她已经对革命同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她的革命也已苏醒,认识到了自己的革命思想与余永泽的市侩思想格格不入,因此毅然离开余永泽。

  江华是林道静的第二次狱前狱后的引路人,林道静的革命觉醒意识更加的深化了。江华告诉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要了解农村,深入农民中间。”受到党组织江华的引导教育与帮助,于是她在教育学生爱国的同时,深入农村了解农民、走访家长,当看到床上被饥饿折磨着的王老增与哭喊着:“我饿呀”的小孙女、孙子惨景时,远远超过佃农魏老三给她的影响,她第一次产生了革命的意识,陷入过分的苛刻与自责之中,在佃户面前为父母犯下的罪过忏悔而产生“赎罪”意识。在这个动力影响下,她愤而制止地主宋贵堂欧打农民、又参加了党领导的麦收斗争,广阔的农村生活,更加深了她与人民大众的感情,她决心背叛自己出身的那个阶级,成为一个自觉的革命者,这意味着她将个人主义转向了集体主义。

  被捕入狱后,林道静认识了女革命者林红,林红的大义凛然、宁死不屈让同为女性的林道静感到深深的震撼,她从林红的身上汲取了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成长。

  当她出狱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狱中的生活的严峻考验并没有击垮林道静,反而从中获得“烈火中重生”的快感。在党的领导下,她获得了自我认同、归属感和生命的本体安全,心中的革命觉醒意识更加的深化。当她被几个反动落后学生打得鲜血顺着嘴角流下,插干血迹,不屈不饶,地下党工作使她变得更加成熟、老练、更加坚强了起来她的青春在革命烈火中显得更加美丽、更加辉煌!

  三、奔向革命实践的道路

  在江华等人的介绍下,组织上研究了林道静的全部历史,考察了她在狱中的表现,批准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化名路芳到北大做学生工作,组织爱国学生和国民党进行斗争。她和侯瑞一个班一个班地去发动学生,及时抓住学生的苦闷心理给予启发引导,把学生都组织起来,几个系先后成立了学生自治会。在艰苦的工作斗争中,林道静越来越成熟了。1935年12月9日,爱国学生走上街头,抗日救亡的吼声震撼着古老的北平城。北大的学生队伍,英勇地冲锋在最前列。在这次领导学生运动的过程中,她慢慢收获了属于自己的革命爱情,终于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

  虽然刚到北大准备学生游行时,很多人都选择不参加,但是林道静没有放弃。她拼命拉拢落后学生,比如李槐英。李槐英在被革命精神感动之前,她觉得学生游行和自己毫无关系,没有一点对革命的激情,在经过林道静多次的劝说下,她加入了革命,成为了革命队伍中重要的一份子。另外林道静在革命中也慢慢成长起来。以前的她虽然有着革命热情但有时可能会脾气火爆沉不住气,但是在这次领导运动中她受到了反动派的诬陷后,她冷静面对没有冲动。之后北大建立了新的学生自治会并且决定参加平津学生联合会了,在此过程中,侯瑞代表的发言深入人心。虽然特务王忠企图继续加害林道静中止此次会议,但王晓燕随后戳穿了王忠的真面目,使得林道静沉冤得雪。林道静为这次活动呕心沥血,有时经常奔忙一夜。在最后的一二九运动中他们喊得喉咙嘶哑体力不支,但是他们心中的革命精神支撑着他们,使他们走向胜利。

  在近乎严酷的革命暴风雨中,她经历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克服了小资产阶级思想,铸造了崭新的灵魂,成为一名自觉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为整个无产阶级的解放,与旧我决裂。林道静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说明了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命运同国家、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才有真正的前途。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共产党才是青年的保护者和革命引路人;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命运同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才有真正的前途,才能“永葆其美妙之青春”。   

  林道静由彷徨、犹豫、思想脆弱、境界狭小的个人反抗逐渐变得广阔、开朗、成熟而坚强起来;她放弃了“教授夫人”的舒适生活,唾弃国民党达官贵人的荒淫无耻,毅然选择了革命的光辉大道,并勇敢地走入了社会投身到民主革命运动之中,直到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都是党的培养引导与自己不断追求努力的结果。在当代,林道静身上的无产阶级精神,人道主义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仍然引领青少年走向青春之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