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春晨,有一位老人,坐在路边的花坛边上,背对太阳,面带微笑看书。那专注精神,给人万事皆空、唯醉书中的感觉。我在老人的身旁,停下脚步,观察了一下,然后拿出手机,给老人拍了张照片。

  老人清瘦,鼻挺,眉浓,留着稀疏的山羊胡子,戴着有遮阳的尼帽,身穿黑色羽绒服,黑色裤子。脚上是一双有鞋带的运动鞋,这装束显得干练利落。座下是一个马掌宽的白布包裹的海绵垫。手捧着的是一寸厚的旧书,书壳上有粘补的红色。

  老人在翻阅书页时,那手显得有些笨掘。那手指,骨节粗,粗得有力。他每翻一页,从不像一般看书的人,用手指醮口水翻阅。而是两手共用,轻轻地翻,静静地读。

  看上去,老人不下八旬,但翘脚的姿式,却显得轻松自如,由此我感到老人健朗的不只是身体,还有心态。

  老人应该是一位老农,一位衣食无忧,子女孝顺,心闲而自由的老农。他对书的钟情,让我对他肃然起敬。这让我觉得,一个人,不论男女,一旦步入髦耋之龄,身体尚健朗,有读书的心情,虽身处车来车往,人群熙攘的路边,仍旧手不释卷,宁静而专注,真神仙也!

  这让我想起我们不少有知识、有文化的中年人,时常感叹光阴似箭,人生短暂,浮躁不断。对比之下我眼前的这位老人,他们会作何感想呢?

  虽然人无论如何长寿,生命总有尽头,总有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但是,在宁静的专注和专注的满足中,不知不觉离去,那又该是怎样的境界呢?

  人活着最可怕的不是贫穷,不是孤寂,而是空虚无聊,无所寄托。有一位高人说:“幸福是奋斗来的”。不论从事怎样的劳动,都需要我们用心尽责,才有可能获得物质的、精神的回报。奋斗对于人,不仅是物质的需要,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农村人把做事说成是活路,很有道理。人活着,就得有活着的路可走。有益的活动,不管是为了物质或是精神,都是生活的必须。

  物质是生活的基础,但不是人生的全部。看书的老人,应该懂得这个道理。人的自由精神,需要一定的物质作基础,特别是身心健康。而身心的健康,离不开五脏的和谐,内心的和谐,人际的和谐。

  看书的老人,那副宁静而专注的表情,就是内心和谐的体现。在老人的身上,你看不到一丁点儿的空虚无聊。

  我想,如果几十年后,我也能像这位看书的老人一样,不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都如此宁静而专注,那该知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