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万绿吐新。3月19日下午,我与洪洞县甘亭镇镇志办侯、赵二位同志,驾车来到距离洪洞县城南约13公里的南杜村,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该村久负盛名的圣母庙。说起圣母庙,可谓遍布全国大江南北,历史文化悠久绵长。

         南杜村是洪洞县南垣一个约1300口人的自然村,属于典型的北方农业耕作区,该村居民以四大李户为主,民风淳厚。南杜圣母庙就建在村中心的一个凸起的高台之上。现在它的看护人乃是该村原来的老胡支书,他是这座文化遗产的主要发掘人之一。

        据胡支书讲,高台紧邻的西北面洼地原先是村里的一座湖状的大泊池,泊池的东南边也因此建造有了一座龙王庙,圣母庙原本只是龙王庙的东配殿。后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龙王庙主殿已被拆除,消失殆尽。现在龙,王庙只保留下原来的根基在那里,保留完好的除了圣母庙主殿和它前边的献殿,还有就是院内的一座古戏台了,弥足珍贵。在圣母庙献殿东山墙一块嵌入墙体的小石碑的碑文上,可以考据出,圣母庙占地面积四亩以及四至,为清代康熙年间所重建。

        据老支书回忆,村里龙王庙的大门原来是开在南边的,并非现在的东门。进入大门后,首先看到的是这座古戏台的后墙背,人们从戏台的东边进入大院,再从戏台的西边走出庙宇。

        圣母庙俗称娘娘庙,所祭之神为龙王和子孙圣母。其占地面积达1474.3平米,建筑坐北朝南,系清代风格。

        圣母庙的正殿,进深四椽,单檐悬上顶,灰脊筒瓦;台基高22公分;面阔三间,通宽8.5米,进深6.2米。五檩无廊式构架,正殿明间开门,施四扇六抹隔扇门,门上施横批板,上为山水人物壁画,门额上悬有匾额,书“思泽万民”大字。两次间砌墙,两山墙存人物壁画45平米,内容皆为风俗神采,殿内神台上存木质模型(俗称背光)三座,台上、台下及两侧共存彩塑20尊,除西侧一尊外,其余头部均为新塑。殿内大门上方,悬有匾额一方,上书“含宏光大”楷体字;屋顶上记载有民国23年重修的时间及匠人的名字。

        殿内现存明代泥塑21尊,均为等人高;中间供奉这两位子孙圣母,左右为女官协侍;背部的悬塑色彩艳丽,做工精细入微,多表现龙凤牡丹、祥云、飞仙、封神等故事情节;龙凤用沥粉贴金,人物花卉施以丹彩,牡丹做成复瓣形,分别染成粉色、火红、浅红、石绿等;叶子以弱绿渲染,花瓣用工笔染出,由深及浅,含烟带露,堪与隰县小西天悬塑相媲美。

        殿内正位泥塑圣母端庄慈祥,脸如满月,中年妇女模样,凤冠霞帔,朱袍沥粉贴金,绘有龙凤呈祥等图案。左右协侍宛若少女,神情恭敬端肃,略向前倾,发髻清晰可数,衣带飘动有致,雕塑手法遒劲工质,衣饰施以五彩,面部纯用垩白平涂,唇用朱砂点染。由于前些年文物偷盗猖獗,曾三次颈上头被盗走,架楼背部悬塑部分被盗。

         左右各奉有两位圣母,背部悬塑中间相连不断,仰视金碧辉煌,灿烂夺目。东面二塑像中,有一白发苍颜的老圣母,面目慈祥温和,分明人间老奶奶模样。

        神龛东西对称,各立有一女官凭案判案,她们头戴乌纱帽,身着官袍,玉带束腰,满脸认真严肃,那种神情让人感觉生儿育女人生大事,来不得一丝马虎;据老书记讲,东边的女官胳膊上还绘有《麒麟送子》的微景观图案,除非用放大镜仔细端详,否则,看不出来,真是妙不可言。

        神龛的东西墙下,各有三尊泥塑,姿态各异,非常逼真,观其装束,皆属青年妇女,她们是圣母的差役,专事人间送子一事;一位妇女正在侧耳聆听堂上女官口授机宜,头微向前仰,两目平视,神态恭敬,似微微点头状;中间妇女双手托一男婴,头微低,注视怀中婴儿,嘴角显露出一丝祥和温柔的笑意。前面的妇女背上斜挎一道圣母的榜文,双目平视前方,一脚正向前迈动。看来,她们接受了一项专为民间送子的口谕,正准备赶往急切盼望儿孙的人家。

         主殿的东西两堵墙壁上,均绘有墨彩壁画,面积均有15平米,多表现为圣母赐子、百姓祈子等内容;最富情趣的是两组约2平米大小的婴戏图,三五小儿嬉戏于花园中,争花扑蝶,童趣盎然。

         圣母庙前的献殿,面阔三间,通宽8.5米,进深3.7米,卷棚硬山顶,筒瓦覆盖。献殿的屋檐略低于正殿,离正殿约十多公分间距,其前檐施两根圆木柱,鼓镜础,柱上施精美雕花雀替,上承额枋、大额枋,枋上无斗拱,四架梁,梁头伸出前后,四架梁上承铜柱两根,撑起月梁,月梁上置双脊檩,承托罗锅椽。献殿东西砌墙,墙面上皆绘有精美人仙故事图案。

        我们在仔细参观的时候,细心的老赵在院内的一个旮旯里发现了一个造型微小精致的马槽,他小心翼翼地把它拿起来,交给管理员,讲述它的用途,并交代要妥善保管。

        古戏台与献殿相隔,坐南朝北,与献殿遥遥相对,东西南三面筑墙,北面开放,专为酬神演戏而建;戏台的前台西边还保留有2米多高的一截侧墙,约斜向45度;估计在古代,戏台的东边角上也有对称的一截侧墙;戏台面阔三间,进深三椽,前后台均用木隔分开,左右各设一门,左题“金声”,右题“玉振”,为演员出入场门户,门户的两边绘各有现代绘图,估计是后人补绘的;舞台的台基在1米左右,整个地面皆用约莫30公分见方的厚朴笨拙的大青砖铺就,前台的主檩横贯东西,其下有四根粗硕的檽木立柱支撑,据说最中间的两根立柱上端曾悬有一块做工精致的额枋,上面镂空雕满了莲花、蟾蜍等吉祥物,可惜也被盗卖文物者锯断盗走了,现在上面还残留着清晰可见的锯痕;村民为了保护前台屋顶,又在这四根立柱的前边各加了四根略细的立柱,用来加固戏台前屋檐,每根立柱的下端皆辅有鼓石墩基座。整个戏台看上去比较斑驳,檩梁色彩也陈旧暗淡;在戏台的东边墙面上,还保留有临汾小贾李绘的《商容碰死九间殿》残破壁画图,戏台的西墙面也保留有伯华氏摹的《苏妲己请妖赴宴》完整壁画图,惟妙惟肖,效果逼真。

mmexport1553306021864.jpg

        戏台的后半部进深比较窄,预计2米上下,属于备演区,后墙体上设有一个水槽洞,方便演员卸妆倒水使用;最引人注目的乃是后墙体上绘有一副已经残缺的《贪兽吞日》图。只见一只体型硕大的头长独角怪兽,双目圆睁,张开血盆大口,露出狰狞獠牙,浓尾翘起,气势汹汹,做出欲将空中红日吞下的样子,极为嚣张跋扈,不可一世,活灵活现,其胸部及前肢图画已经剥落不见踪影了。关于此副壁画,还有一段美妙的传说。mmexport1553306008649.jpg

        贪,据说是一种比老虎、狮子还要厉害的怪兽,它自命兽中王,横行无忌,每天要吞食很多野兽,贪得无厌,大家既怕又恨,不赞成它做兽王,都说狮子、老虎比它好。老黄牛曾好心劝说它几句,被它一拳打掉上牙,再没长出来,这就是牛没有上牙的来历。后来,玉帝知晓了贪和老虎狮子争王的事,就派二郎神去调解,贪说自己能胜天马行空,赛蛟龙入水,张口能吞世上一切,兽中它最厉害,理应为王,还跳起将二郎神的剑咬了一口,所以,二郎神的剑至今还留着一个大豁。二郎神见它太狂妄,也不想让它为王,这可把贪激怒了,立即张开大嘴,与二郎神行凶起来,哮天犬上前堵挡,不想被咬断一条后腿,二郎神赶紧用泥捏了条腿给它配上,因为泥见水就化,所以一直长不好,这就留下了狗撒尿就得翘腿的故事。

        狮子、老虎、贪谁能为王,玉皇大帝降旨一道,让它们去吞太阳,谁吞了谁就是兽中之王。狮、虎一看,天那么高,太阳那么大,便默不作声了。贪却更加狂妄,它想一口吞掉太阳,自己就可以做王了,便找个很高的山头,山下万丈深渊,云雾缭绕,真有些腾云驾雾的感觉,它想,这里距太阳应该最近了,等太阳过来,就一口吞了它。当太阳升到山顶,贪就急的一跳一跳的,狮子呆在边上看热闹,老虎怕贪在悬崖边摔死,叫了两声,跑去拉它,贪以为老虎是跟它争吞太阳来了,急的鼓足劲儿,猛地扑向太阳,一失足掉下深渊,粉身碎骨了。玉帝看见老虎站在悬崖挺威武,于是便在它头上写了个王字,封它为兽中王,从那时起,贪就在世界上绝种了。但却留下了一句俗语“贪心不足吞太阳”。现在,襄汾丁村文化遗址,就有一副清代木雕《贪心不足吞太阳》,就是依据这个传说雕刻而成的。

         清代是我国古代戏曲特别是地方戏飞速发展完善的时期,南杜圣母庙的戏台建筑,充分拓展戏台明间的空间,把中间的两柱向后移,使得舞台空间明显增大。戏台的屋顶采用了卷棚式,柔和的屋面曲线与生动有趣的戏曲表演有机融为一体,更凭添了观众的兴致。

        南杜圣母殿内泥塑巧夺天工,整组塑像充满母性爱意,它就是关于人类生命延续、世代繁衍的主要象征所在。在中国古代,人们崇尚多子多福,生儿育女不仅仅是单纯的人类繁衍,古代先人早已把它纳入了人类的道德范畴,例如儒家思想中就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没有儿女,就连最基本的人性道德也打了折扣。南杜圣母殿的泥塑就是子民们对于生命的崇敬和挚爱的表现,整组塑像无疑向我们传达了两大人生的主题,即母爱伟大与生命可贵;这里俨然已经成为历代村民们祈福求子、保佑家业兴旺、一生平安的心灵栖息地。

         南杜村民崇奉圣母,尊敬圣母,几百年来一直供奉不断,而且每年村中都要举办主题庙会,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会期五天,主要活动就是祭祀龙王和子孙圣母,届时村上都会邀请最好的戏班前来唱大戏,戏曲的演出剧种多为当地人喜欢的晋南蒲剧和眉户剧。特别有意思的是,村上近年也新建了舞台,新舞台就建在那座古老戏台的北边,二者紧紧相连,古戏台的前檐和新戏台的后檐还共用同一条落水管。新舞台的背景就是那座古戏台,它们联袂为这里的百姓演绎着一幕幕传统剧和现代戏,让群众在充满圣母慈爱的氛围里,享受着一场场荡涤心灵的精神文化大餐。

        再见,南杜圣母庙!愿南杜人民珍爱它,保护它,打造美好新生活。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