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彩扇,一方手绢、一杆烟袋、一根马鞭,夸张的脸谱,大红大绿的装束,浓郁的乡土气息,海城高跷一亮相就拉近了观众和演员的距离。随着高亢粗犷鼓点的敲响,激昂嘹亮的唢呐声直冲云霄,演员们时而翻滚腾跃,时而轻歌曼舞,时而火暴热烈,时而即兴狂野,在两尺多高的跷上表演各种高难动作如履平地令人叹为观止,这就是海城高跷独具的艺术魅力。
  海城高跷大场的气势恢宏,小场的轻快细腻,千姿百态纷繁奇异,既文静优美又含蓄大方,既诙谐风趣又真实端庄,既稳健飘逸又飒爽英姿,那富有魅力的表演在热烈、粗犷、自由、奔放中抒发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海城高跷融戏剧、曲艺、杂技为一炉,消除了语言的障碍,瞬间就能调动观众全身心投入到剧情之中。表演艺术家们演出时在跷上扭呀浪呀,观众也会随着喇叭鼓点跟着耸肩、抱胳膊的扭着浪着,形成了演员与观众共同欢乐的场景。
  曾经在维多利亚国际嘉年华花车巡游活动中,海城高跷技压群芳,在来自五大洲、26个国家的61支花车巡游队伍竞相斗艳中一枝独秀。当时在以象征着喜庆的中国红为主基调,以国粹“京剧”为元素,尽显中国神韵的主打“红红火火中国风”巡游主题花车引领下, 22位高跷演员展示了“孔雀开屏”“叠罗汉”、“大风车”等有着300多年历史的高难的海城高跷绝活。他们一边展示各种跷功绝活和技巧,一边与游客互动、合影,并赠送他们荷包和二人转手绢等中国民俗礼物,精彩的表演征服了现场观众。当海城高跷精彩的“孔雀开屏”出现在非洲塞舌尔共和国街头,第一次亮相就赢得了塞舌尔总统米歇尔及各国嘉宾的盛赞。现场嘉宾和观众纷纷起立鼓掌,竖起大拇指,并随着音乐的节奏喊着“China、China!”,中国辽宁非遗展演团海城高跷获得嘉年华冠军。
  更为传奇的是,海城高跷出访国外演出,跷上精彩的表演和惊险刺激的动作令外国朋友瞠目结舌。小小的一根木棍,在他们眼里就变成了神奇的魔棒,他们以为这根木棒一定深藏着什么机关奥秘,是先进的高科技手段所为。当他们真的目睹这就是一根普通的木棍时都惊呆了,一致把海城高跷这支民间艺术的奇葩被称为“东方木棍上的芭蕾”。
  海城是辽南高跷的故乡,据海城高跷前辈艺人口头传承,明末清初,在海城牛庄秧歌会上,就出现过高跷活动和地秧歌同时表演。不过当时的高跷,还只是在跷上舞耍刀、枪、棒,还没有形成现今扮“四梁四柱”人物的海城高跷。随着“闯关东”的移民涌入和辽南经济贸易的发展,海城古镇牛庄成为关内外物资的重要集散地,南北方的艺术在此得到了广泛交流。海城民间艺人不断探索,改进传统的高跷艺术,在表演形式上不断创新,将山西柳腔喇叭戏等戏剧搬到了高跷之上,并配以难度较高的杂技动作,惊险刺激的表演,让热烈火爆的高跷秧歌独具魅力,形成了今天汇集舞蹈、杂技、音乐、小戏于一体独特的表演风格。
  海城高跷出场亮相,一般都是先各展一段绝活,在令人目不暇接的精彩表演抓住观众眼球的时候,开始以“骑象”或者“大拜年”的形式为大家送上美好的祝福。男演员把手搭在一起在叠成第一层,女演员上到男演员的身上叠成第二层,老生再上到顶层做各种动作表演。此时,老蒯在前边挥舞着大烟袋,做着各种滑稽夸张欢快的动作,引领边走边舞动手中彩扇和手绢的演员集体亮相。在大家都沉浸在这喜庆欢乐的气氛时,老生展开一幅上面写上祝福的话语红绸子,或嘴叼几条前边几个演员扯着的红绸子边舞边走,为大家送福送吉祥。
  然后随着唢呐的高亢响起,场内一下子成了欢乐的海洋,他们尽情地舞动腰身、直抒胸臆、痛快淋漓地宣泄欢乐,扭中有浪,浪里见美,美中见俏,俏中有艮。一袭黑衣的头跷、二跷挥舞着马鞭,快步如行云流水;王婆戏耍烟袋挑逗出一片笑声;文丑头顶竖着小辫,风趣诙谐憨态可掬;上装女旦抖动彩扇;下装众丑高难的跷功令人惊叹。演员们各种组合造型更是琳琅满目,四人组成的“孔雀开屏”如孔雀翩翩起舞,六人组成的“飞人”造型更是令人叫绝,中间三名男演员一字排开相互挽臂,两侧各挽一名女演员,同时另一名女演员坐骑在正中间男演员的脖颈上,三名男士踩着急促的鼓点儿开始原地转圈,此时两侧身轻如燕的女演员便顺势“飞”了起来,场面煞是壮观。随后,“叠罗汉”、“孔雀开屏”、“大风车”等独特精湛的绝活便逐一展示在观众面前,惊艳天下。
  海城高跷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它的舞蹈队形与场图变化都有一定的象征寓意。“过街楼”象征交织、热烈;“龙摆尾”表现连绵不断;“卷白菜心”有收缩、拢聚之意;“二龙吐须”给人以对称、交流、流畅之感;“三环套月”给人以力量;“四面斗”给人以稳定和沉重;圆场则给人以流畅、圆满之感。 “喇叭一响,浑身发痒;锣鼓一敲,乐得蹦高”,这句民谣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对高跷的喜爱之情。每年农历正、二月间,扭秧歌、踩高跷成为海城人的民俗之一,就有了“浪正月,闹二月,离离拉拉到三月”的说法。
  海城高跷“扭、浪、逗、相”四大技法要素包括了音乐、舞蹈、杂技、戏曲等多种形式,构成以舞蹈为主体的综合性民间广场艺术。“扭”、“浪”为主的男女演员通过令人眼花缭乱的20多种表演花样,默契配合,裙飞扇舞,扭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欢乐的海洋。优美、端庄、风流、潇洒的格调,洒脱、利落、柔美、俊俏的表情,将人物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浪”就是美,就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表演中转化情绪、变换节奏,使舞蹈呈现异峰突起之势,突出海城高跷火爆、自由、热烈、奔放的个性。海城高跷的艺术特征、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当高,既显示了高跷艺术的无限魅力,也让人们领略了海城高跷跷功的不凡。因此无论谁看后都拍手叫绝,为之感动、惊叹,颇受青睐。
  海城高跷秧歌从最初的街头表演到登上了大雅之堂,从田间地头到国际大舞台,作为艺术使者多次代表国家、省、市出访欧洲、非洲、美国、日本、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参加了各种大型文艺演出,为中国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国全运会等大型活动开幕式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征服了更多的观众,使海城高跷秧歌成为全国民间艺术之林中的一支奇葩。
  2013年央视综艺频道《舞蹈世界》大舞台上,海城高跷精彩的表演征服了现场所有的评委,著名剧作家、词作家阎肃老师给予海城高跷很高的评价,他说海城高跷个个有绝活,人人有惊喜,处处有难度,海城高跷天下一绝。
  海城高跷表现出北方黑土地上人民那种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感染力、有灵性、有底蕴、无语言、无国界,纯粹是一种精神产品,是地地道道的民族风格,是当前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以独特的民间艺术名扬海内外,古老的民间艺术登上了大雅之堂。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海城高跷一路从农村走来,走向城市、走向全国和世界的舞台。相信在建国七十周年之际,他们一定能扭进北京,浪在天安门广场,让海城高跷这朵艺术奇葩灿烂地绽放在全世界人民眼前,为共和国七十周年华诞浪出祝福,浪出新农村富裕起来新农民的快乐幸福。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