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事情的背景。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打算称帝的时候,派人去告知吕布,希望得到吕布的支持。当然,袁术也一定给吕布许诺了很多好处。也不知道吕布是怎么考虑的,他并没有买袁术的帐。吕布不但关押了袁术的使者,而且,他还把袁术的书信作为证据上报朝廷。既然朝廷知道袁术有了谋反之心,那么,不征伐谋反者,无法显示朝廷的威严,不征伐,也无法给律条一个交代。

  出征讨伐袁术的,不是别人,正是曹操。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出于各种考虑,又和袁术勾结了起来,他派高顺去攻打刘备,这个时候,刘备是投靠在曹操一边的。曹操派夏侯惇去救刘备的危急,不想夏侯惇不是吕布的对手,出师不利。这一年的九月,曹操亲自率军征伐吕布,并且生擒吕布、陈宫等人,全部杀掉。

  在曹操攻杀吕布的时候,原本听命于汉朝廷的河内太守(今河南武陟西南)张杨因为与吕布私交很好,加之他还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于是,张杨就乘机捣乱,起兵与吕布遥想呼应。后来,张杨手下的将领杨丑杀死了张杨,将领眭固又杀死了杨丑,并且领着这一边的人马归顺了袁绍。曹操派史涣、曹仁处理张杨遗众眭固一伙的事情,最后,眭固被杀,眭固的幕僚长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率众投降,被封为列侯。

  这场战事胜利收场后,曹操建议朝廷,让魏种做了河内太守,并且把黄河以北的事情全部托付给了魏种。

  背景交代清楚,下面就说说这个河内太守魏种。

  汉朝的时候,官员有向朝廷举荐人才的义务。魏种因为品行端庄,受到曹操的器重,他被曹操推举,做了孝廉。

  孝廉,史载是在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执政时期设立的察举考试,通过这种考试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

  孝廉的意思就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这种科目,的确也为国家拔擢了一些人才。但是,到后来,也出现了很大问题。民间歌谣有云:

  举秀才,不识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可见,察举制度到后,因为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国家的名器,最终成了部分人互相吹捧、弄虚作假的工具。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兖州叛乱的时候,魏种当时就在兖州任职。曹操接报兖州郡县纷纷背叛的消息之后,他很有自信地说:

  “兖州地界,郡县众多,迫于时势,纷纷叛变,我想了一下,大概只有魏种是不会背弃我的。”

  事实证明,曹操要么是太自信,要么就是高估了魏种。最后,确切的讯息是,魏种也跟着大家一起叛乱了。

  听到魏种叛乱的消息之后,曹操勃然大怒,他当众宣示说:

  “只要魏种不是向南逃到越人的不毛之地、向北窜至胡人的蛮荒之野,我一定要派人把他抓回来。魏种一旦被我抓住,我一定要将他砍头示众。”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在曹操砍杀了张杨的遗众将首,收复了张杨归降的人马之后,被生擒的魏种也成了曹操的俘虏。

  按照一般人对曹操的印象,生擒后的魏种,猜想肯定会成为刀下之鬼。可是,历史的事实并不是这样。

  曹操见到五花大绑,被押到面前的魏种,并没有任何一般人想象中的举动。

  看到活着的魏种,曹操的所有气早就没有了,他亲自为魏种松了绑,并且安排让他坐下。

  曹操对魏种说到:

  “当年,我举荐你,是因为你是个人才,是因为你的品行。虽然,兖州之乱中,你做了对不起国家的事情,但是,考虑到当日的情势,我也理解你的难处。我相信,你还是那个魏种,你的人品还在,你的才华未失。就目前黄河以北的情势看,河内郡的太守仍然责任重大,我考虑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才来担当如此重任,今天见到你,我心里有底了。河内太守的人选,非你莫属,我会马上奏报朝廷,建议你来担任这个职务。”

  魏种当然没有什么可说的了,这时候,他所有的、应该有的,大约就是感恩戴德了。

  曹操对众人说:

  “就是因为魏种有才能,我才会这么待他。”

  如果从阴谋说的角度来揣度曹操,那么,这其中可能有讲不完的话头,说不完的是非。但是,就史书中对曹操记载的材料综合来看,曹操之所以不杀魏种、重用魏种,主要还在于他爱才,他能用才,另外,也在于他理解魏种叛变的不得已之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