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看了一个书画小品展,作品不多,也不大,但是,每一幅都耐看,耐读,感觉到他是沉静的,也是安静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一种少有的静气。
  观古人的作品,常会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宁静,和笔端的静气;而观今人的作品,却常能感受到一种急功近利急不可待的躁气,这大约是现在难出大作品和传世之作的根本原因。下笔之前,就想着自己的作品会如何如何,能带来什么实惠和名气。所以,作品总是散发着一种俗气,一种挥之不去的铜臭味,遑论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美感了。
  近来,书法界似乎怪眉日眼的东西太多,有所谓的“射书”,有所谓的“大书”,也有用头发蘸着墨汁在纸上乱抹乱滚的所谓书法……看了,让人直怀疑:在号称书法家的一类人当中,怎么有这么多精神病患者?然而,这些人却屡屡引起舆论的关注,成为焦点网红。
  此前,曾经慕名观看过一个所谓百名全国著名青年书法家的作品展,千篇一律的所谓新书体或称之为“获奖体”,鲜见真楷隶篆这些最能体现中国文字艺术表达的最传统的形式,真是让人大失所望,觉得那“著名”也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
  一个字都写不规整的人,却要弄书法艺术,就像一个不会走的人,却要跑。老老实实的事情做不来,也不愿意下那个功夫,于是就耍怪,就通过怪来博取人们的注意。而一些人的起哄,又让那些原本自己也没有底气的家伙突然觉得自己成了人物,加之一些评论人虚头巴脑地将一些自己所能想到的形容词加在那些糟蹋艺术的人的身上,动辄就是这种艺术创新具有了这样那样的世界意义,也让一些盲从者跟着起哄,而大众又是容易集体无意识的,人们都说那个好,自己虽然也看不懂,或者觉得不好,怕被人瞧不起或者说不懂,于是,也跟着说好,其实他自己是并不明白好在那里的。但投机取巧者却利用这个获得了名利。
  学书画的人多,应该是一件好事,它是一种情趣,也是一种修养,但别企图通过发神经来获取终南捷径。尽管真正的艺术大家,多少都带有一些神经质,但发神经的人,却未必会成为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