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句话若放在喜欢钓鱼的人那里,就可以理解为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把适合自己的钓竿。它具有令主人最称心的调性。所谓的调性,就是针对钓鱼竿的软硬程度而言的。简单点说就是把一把鱼竿的长度平均分成十份,在提鱼受力的时候如果只有前两份弯曲就是二八调,前三份弯曲就是三七调,前四份弯曲就是四六调。

单位陈老师最爱钓鱼,他常说,自己最习惯用三七调的鱼竿。二八调的竿子太硬,能够减少遛鱼时间,出水利落,适合打快鱼。四六调的竿子则太软,起鱼迟缓,还容易脱钩丢鱼。三七调的钓竿软硬适中,起鱼手感好,拉竿十分过瘾。我想,陈老师喜爱三七调的钓竿,或许因为其综合性能较好,维持了一种特定的平衡,抑或在垂钓中领悟到了人生的一种理想境界。

陈老师是普通的农家子弟,早年师大毕业后就直接分配到我们学校。一干就是二十六年,虽离家三十余里,可他平时很少回老家。他把自己最珍贵的芳华岁月都奉献给了心爱的学生。教书是平淡而枯燥的工作,但是在陈老师那里,遇见老幼都是满面春风,温柔以待;走进课堂总是激情澎湃,妙趣横生。在学生眼中,他是倍受尊敬的师长;在钓友的眼中,他是心地善良的楷模。

如同读者,看的是书,读的却是阅历;如同饮者,沏的是茶,品的却是生活。陈老师钓的是鱼,体验的却是人生。“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这是春钓的醉人情景。“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这是冬钓的禅意与神韵。戚戚于贫贱者往往奔波与市朝,为财富而挣命,不可能停下脚步,流连江湖;汲汲于富贵者常常钻营于名利,借垂钓之名,行奉承之实。陈老师则喜欢在工作之余,跨一辆摩托,寻一片苇荡,择一方野塘,“一人独钓一江秋”。漂动浮萍间,锦鳞跃水面。江风频蹙眉,轻拨满弓弦。垂钓,自是一种别样的情趣。

可是,总有一些人在满载而归之后,留下一片狼藉。各种食品袋、包装纸、大小便等遍布河堤湖岸,与“杨柳青青江水平”的美景极不协调。甚至,岸边的玉米、花生、毛豆也可能遭到洗劫。所以,附近村民对垂钓者的行为颇有微词。陈老师每次前来,村民们却亲人般打招呼。原来,他每次上岸,总把身边的垃圾捡拾起来,统统装进方便袋带走。一个小细节,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熟悉的人都知道,他钓上的小鱼,一律被丢回水中。他常说,自然的馈赠有“七分”之多,需要人类的保护仅“三分”便足矣!我们要懂得感恩。

他的小善举影响着身边的人。一次收杆回家,天空飘起了细雨,河堤湿滑,他好不容易加大油门冲了上来,谁知速度过快,一连几个跟头,连人带车滚到了大堤的另一侧。附近一位老大娘看见了,赶忙让孙子跑到村子里喊来一群人。大家绳子加木杠,硬是把车给抬了上来。可是,踹了半天,车子也打不着。一位大爷说,你坐上,我们来推。泥泞的大坝,一口气推了五百米远,车子终于发出了“突突”的响声。

其实,带着钓鱼人三七调的思维去把握人生的度,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对朋友三分认真,七分宽容;对事业三分热情,七分职责;对家庭三分关爱,七分责任……

三七调,平衡的是钓竿,更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