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梅花,是很小的时候从妈妈那里知道的。妈妈酷爱梅花,可她从来没见过梅花,只因梅花怒放在雪中。妈妈说喜欢梅的品格:傲雪凌霜。虽然北方见不到梅,可我家却四季有梅,那是妈妈用彩色的纸和树枝自制的,后来商店里有了塑料梅花,我就常给妈妈买些回来。至今,我家仍有梅花,那是在妈妈的遗像前。
三月,南京的梅花节,有幸邂逅了真梅花。我去梅花山时,己进入赏梅的第三段:邂梅即欣赏梅花的“花谢凋零”。此时大部分早花、中花品种的梅花已不见踪影,只有晚花梅花还在娇艳。尽管看不到梅满山头的绚烂,但晚梅给人带来了另一番感受,另一种春的气息。
漫步于梅林中,望着那姿态各异的梅花,想起了妈妈。记得,每当电视上出现梅花时,妈妈就异常兴奋,直招呼我和爸爸:快来看梅花呀。如果妈妈现在在此中,该是怎样的呢?一定会象小孩子一样,拍着手掌,跺着双脚,带着满脸童真的笑与梅相拥。整个梅花山就成了妈妈的世界,她会在每棵梅树下与梅花合影。对,也一定会诗性大发,即兴咏梅。妈妈曾写过百花诗,其中写梅的最为精彩:
踏霜披雪出寒门
冷香奇韵禀丹心
傲骨无媚非争俏
唤醒百花迎春神
梅林很大,我悠闲地走着,看着,手机在不停地拍着。梅花好美,朴实无华,憨态可掬。都说牡丹是国色天香,我却觉得她比不上梅花的超凡脱俗。难怪妈妈对梅花情有独钟。
我走到了一棵梅树下,闻着梅花的清香,在心里和妈妈说起了悄悄话:老妈,你知道我现在在哪吗?就在你最爱的梅花下,我见到真梅花了。她果然没让你失望:其色,艳丽又不失淡雅;其香,芬芳又不失清爽;其姿,婀娜又不失苍古。我已替你老人家问候梅花了,只可惜女儿不会作诗,不然一定替你为梅花赋诗一首。
走出梅花山,已近中午,可我仍有些不舍,若不是同伴在催促,真想再停留些时间。不是有多恋梅花,只是想让梅花在脑中印象深些,再深些,待到清明节时去向妈妈细细描述,相信妈妈一定能听得见,妈妈也一定会说:还是我二孩子懂妈妈呀(我是家里老二,从小到大妈妈一直喊我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