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献记载,我的老家荣昌是香海棠的发源地。荣昌古属昌州,因昌州地区遍植海棠,故别称棠城,因此荣昌大部分的地方都以海棠和其香命名,比如:海棠大道、海棠广场、海棠公园、海棠湾、海棠新城、棠城美岸、棠城医院、棠香街、香国大道、香国桥等等。
海棠本无香,但因地理、环境、气候的结合,种植在昌州一带的海棠,却花香迷人、芳香四溢,昌州海棠独香,天下闻名,史称棠城的昌州,因此又荣获了“海棠香国”的称号。
只要踏入我的老家荣昌地界,海棠树便随处可见,街道人行道两旁、广场上、溪河边、绿荫带、小区绿化带、居民阳台上,还有一些商铺门前,尤其是海棠公园里,随处可见。或直接根植于土地,或盆栽,形状各异,姿态万千。
每年一到二月,海棠树上就长满了含苞欲放的花蕾,中旬不到,那些花蕾便争相展现自己婀娜多姿的迷人风采,海棠花花形小巧,花姿潇洒,明艳美丽,妩媚迷人,素有“花贵妃”之美誉,是雅俗共赏的名花。海棠花虽未列入四君子,但它的抗寒能力却一点不逊色于梅菊,有宋·陈与义《春寒》为证:
二月巴陵日日风,
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
独立蒙蒙细雨中。
今年,又到了海棠花开的季节,踏入山清水秀、重峦叠嶂的海棠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树树争奇斗艳、花枝招展、秀丽多姿的海棠花。整个公园因为海棠花的盛开而繁花似锦,香飘四溢,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妩媚迷人的海棠花引来四面八方的蜂蝶争吻,游客们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拍摄下蜂蝶和海棠花的亲密合影,为它们也为自己的人生留下美好的瞬间。
曾几何时,有一个人,每逢新春佳节,都会来海棠公园赏海棠花,可如今,娇艳的花丛中却再也见不到她的身影,她,早已远走,错过了这一次次的花期……
她走得那么的不舍,那么的不甘,但又是那么的无奈。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多想能够回到三年前,让时间永远地定格在那个海棠花盛开的春天里。
她——就是我的前母,我父亲的前妻,在三年前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终因心脏衰竭、肝衰竭、肾衰竭,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晚海棠花飘落了一地。
前母是县党校的教师,与父亲相识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父亲毕业于美术学院,后来分配到县电影院做美工。父亲不但画画得好,还写得一手好字,对音乐也很有天赋。在当年的荣昌,曾红极一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文艺人才。很快在电影院里就有了声望,一次偶然的机会,前母与父亲相识,两人一见钟情。但她比父亲大一岁,在那个女大一不是妻的封建年代,他们的交往遭到奶奶的强烈反对。爱情自古就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没有人可以阻止两颗相爱的心,父亲和前母不顾一切地走到了一起。
本以为两个相爱至亲的人结合了,能共同抵挡住人世间的风风雨雨,然而生活并不是花前月下那样的美好,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婚后不久,前母怀孕,本来喜事一件,可落到前母头上,却如巨石在心。因奶奶重男轻女的意识强烈,当场声明,如果前母生下的是个儿子,长大后,就挑水卖;倘若生下的是一个女儿,直接扔便桶处理掉。奶奶说,女孩子都是赔钱货,养大了也没有用。前母没想到奶奶的话如此歹毒,生儿生女,谁能决定。
前母也明白,在人们的观念里,传宗接代、继承香火是家族大事,生不出儿子,就意味着出局,夫妻感情再好,也要硬性条件维护。更何况,她本身就是奶奶嫌弃的人,跟父亲结婚后,奶奶一直看她不顺眼,唯恐天下不乱的奶奶,一天到晚找她的麻烦,在父亲跟前搬弄是非,一会儿跟父亲说,她这儿不是,一会儿又跟父亲说,她那儿又不是。无论怎么讨好奶奶,怎么表现,前母在奶奶眼里都一无是处。
时间一长,父亲也烦了,本来父亲又是一个孝子,为了跟前母在一起,已经得罪了奶奶,心存内疚,只希望结婚后,前母多体谅老人,弥补他对奶奶的亏欠,但他没想到,前母进门后,家里一天到晚搞得乌烟瘴气,心浮气躁的他也不分辨是非,奶奶一跟他哭诉,他就骂前母,认为是前母不会做儿媳,没把奶奶伺候好,让奶奶受委屈了。
为了家庭和睦,前母一直忍气吞声,因为她爱父亲,相信父亲总有一天会明白。但有了孩子之后,她感到了感情危机,因为父亲不怎么回家,经常住单位,在她认识父亲之前,她就知道还有其他女人爱慕优秀的父亲,父亲年轻时很是英俊,又有才华,只是她比别人幸运,能够让父亲看对眼,但她比父亲大,是不争的事实。加上结婚后,奶奶的百般刁难,父亲难免会有其他想法。怀了孕,奶奶又给她甩出那些话,让她的心里很焦虑。所以,怀孕后的前母一直忧心忡忡,她强烈地预感到,孩子的性别决定着她的命运。
她多么希望上天能助她一臂之力,却不想,上天也有很多事情管不着。十月怀胎后,前母生下的是一个女孩。奶奶当即就要扔掉姐姐,前母不顾产后的虚弱,拼命救下姐姐。奶奶本来就嫌弃前母,讨厌前母,前母执意留下姐姐后,更是成了奶奶的眼中钉,不但不给前母买营养品补身体,还不许前母和姐姐上桌子吃饭,每顿赏给前母一碗白饭,让她带着姐姐蹲门口去吃,能不能吃饱,就那点饭,母女俩如同丧家犬一般。父亲当时已经移情别恋,不怎么管前母跟姐姐了,爷爷常年在外,不怎么回家,前母整个月子都没有人照顾。但为了姐姐,前母还是选择了隐忍,但她的隐忍,并没有改变她的命运,终于有一天,父亲向她提出了离婚。
离婚对于前母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当初她跟父亲在一起的时候,不但奶奶反对,前母的娘家人也反对,但在她的心里,把父亲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还重要,为了跟父亲在一起,她不惜众叛亲离。嫁给父亲不久便怀孕,因为妊娠反应强烈,不得不辞去党校的工作,可以说,她除了父亲,已经一无所有。为了给孩子保留一个完整的家,她不惜给父亲和奶奶下跪,求父亲不要跟她离婚,求奶奶不要赶她走,她可以容忍父亲跟任何一个女人在一起,只要父亲还是她名义上的丈夫就行。可父亲始终没有回心转意,奶奶更是无动于衷,爷爷在外面不知去向。
前母无可奈何,伤透了心的她,只得绝望地带着不到一岁的姐姐离开了那个曾经给过她爱,又把她伤得体无完肤的家。
文革期间,前母和父亲当时都是被批斗的对象,多少次死里逃生,后来父亲下放到重庆最边远的山区盘龙农村,遇到了我的生母。前母则去了另外一个更远的地方接受劳动改造。文革结束,终得平反的她,重新回到县城,跟姐姐相依为命。
父亲则一直留在了农村。虽然当初离婚的时候,父亲把前母伤得体无完肤,几乎毁了她,但前母从来没有恨过父亲,在她的内心深处,一直想着父亲。父亲在乡下无法照顾城里的奶奶和爷爷,前母以德报怨,义无反顾地帮父亲照顾他们,尽管之前奶奶对前母很过分,可以说,前母和父亲的婚姻破裂,有一大部分是奶奶造成的。
1986年冬,爷爷因食道癌住院,前母带着姐姐到医院看望爷爷。她知道父亲在乡下不易,我的母亲身体一向不好,她主动承担照顾爷爷的责任,虽然当时,她已经不再是陈家的人,但她一直把爷爷当成公公。
那是我第一次见前母和姐姐,不久后,爷爷去世。第二年春天,我的亲生母亲因为做结扎手术伤口感染,病情趋重,前母知道后便动员父亲把我的生母接到了城里的医院。在母亲住院的日子里,前母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妹妹一样,只要有闲就去看望我的母亲。她心地善良,对母亲没有一丝妒忌,对我更是视如己出。
我生女儿剖腹产,她担心我出事,一大早跑去螺罐山庙里为我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我母子平安。这么豁达善良的女人,之前我只在电视剧里见过,没想到今生,我真的还可以遇到。
前母生前最爱海棠花,用她的话说,海棠花之于她,意义非凡,她跟父亲认识,就是在濑溪河边的海棠树下。海棠花可以见证当年她和父亲的感情,虽然她跟父亲在一起的时间不长,最后也是父亲辜负了她,但她始终没有怪父亲,当时父亲跟她离婚的时候,她确实是很难过,很伤心、也很后悔,她没想到,她众叛亲离所追求的爱情婚姻,最后竟然是这样的结局。在离开陈家的那一刻,她也曾发誓,永不见父亲,但在经历了文革十年动乱,几番生死之后,她就把跟父亲所有的恩恩怨怨都看淡了。能够活下来,对她来说是一种奢侈,比起死去的那些人,她觉得自己算是幸运的了。
她曾说:生离死别,悲欢离合,老天早有定数,爱过又何必去恨?
我知道,前母的内心是孤独、寂寞的,同时也很无奈,她心里一直有父亲,只是,再也回不到从前。唯一可以解她情衷的只有那一树树的海棠花。她把房子买在了海棠大道上,街道两边都种满了海棠花,小区绿化带种的也全是海棠花,前母家里的露天阳台上,用大花盆种的都是海棠花。
前母对海棠花情有独钟,每年春节我回到城里,前母都会带我去一个地方:海棠公园,那里是海棠花的聚集地,整座城的海棠花,多不过海棠公园,艳不过海棠公园,美不过海棠公园,娇不过海棠公园,奇不过海棠公园,香不过海棠公园……
前母每次去海棠公园,必到香霏楼,尽管山高路陡,但站在香霏楼上,可尽观全城全景,领略四周及山下海棠花的风采。在香霏楼上静静地坐上一个小时,然后顺阶而下,来到濑溪河岸,河岸两边也是密密麻麻、大大小小、高低不同的海棠树,全部开放的时候,花团锦簇,犹如置身花海之中。
海棠公园所有的海棠花中,前母最喜欢的,还是进公园大门口的那些盆栽的海棠花,它们是园林工人的杰作,园林工人为了给游人们展现不一样的海棠树,精心把它们打扮得千姿百态,有的倒垂盘曲、有的层层叠叠、有的傲然挺立、有的盘旋婉转、有的纷乱交错……让人大开眼界。
前母最爱中间那盆傲然挺立的海棠树,每年它都要开好多花。今年也不列外,枝条上全是花蕾和花朵,树比前两年长大了不少,高度在园林工人的控制下,没什么变化。
海棠花依旧,只是少了一位赏花的人,一位真正爱海棠花、懂海棠花、惜海棠花的人。如织的游人中,再也见不到那个慈祥的、熟悉的面孔。香霏楼上的那个座位,已不再属于她,百丈阶梯上,留下的也只是曾经的回忆......
我多想,每年的花期,她都能够如期而至,多想再听她说,花开时,不见不散,只等你来。
美好的期盼,已被无情的季风撕裂。那树最美的海棠花,带着最感人的故事,已在风雨中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