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190226174645.jpg

一、

从“无名山”传来“叮叮当当”的金属的撞击声。随着风向的转换,“叮当”声时大时小。金属的撞击声清脆而悦耳。几十把大锤和钢钎的撞击声汇成了一曲动听的劳动交响乐。隧道一连的战士们正在山坡打炮眼。炮声过后,“路堑”的雏形就会展现在他们面前。

然而,事情往往不会那么顺利。大家都知道花岗岩石坚硬。但是,谁也没想到这里的岩石是如此坚硬!一锤打下去“虎口”震裂,钢钎头上火星四溅。打上百八十锤,钢钎也进不了四、五厘米!掌钎的不停地转动着钢钎;打锤的使出了浑身力气。然而,钢钎仍然进展缓慢!在坚硬的岩石面前,战士们一筹莫展。虽然是零下四十度的天气,打锤的还是冒出了热汗。戴着皮帽子的头上热气腾腾,帽子、眉毛和长时间没有刮过的胡子上结满了白霜。他们个个像“圣诞老人”。

长期在“高寒禁区”施工的他们,总结出了一条“以动制冻”的防冻经验。打锤的和掌钎的经常互换,这样谁也不会冻伤。但是,在那滴水成冰的天气里,身上虽然不冷了,但是手却冻得无法忍受。工作手套不能及时发放,战士们只能戴着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的手套干活。他们的手冻得裂了小口,打锤时一震,裂口直往外渗血!

小郭边打锤边体会着钢钎的进度。他发现,打锤时用力过大过猛钢钎会反弹回来;如果把力量用的适当,反而进度要快。他把自己的体会告诉身边的战友,大家一试果然如此。原来,这里的花岗岩不仅坚硬还有韧性,它是吃软不吃硬!战友们效仿着小郭的方法,不仅提高了速度还省了力气。

经过几天的努力,战士们打出了上百个炮眼。刘总工程师用标尺抽查着炮眼的深度,在他感到满意时,才让爆破手按炮眼深度填装进不同重量的炸药。那时,东北会战区的战士们根本没有见过电雷管,他们就是凭着一颗颗普通雷管和一根根导火索去完成一个个大吨位的爆破任务。炸药装好后,爆破手明确分工准备点炮。其余人员撤离现场进入掩蔽区。这时,安全员扬起手中的小红旗,吹响了“警戒”口哨。几分钟后,老连长一声令下:“各就各位,点炮”!爆破手按照分工,点燃了一根根导火索,迅速离开现场。

只见一根根导火索冒着白烟,在一点点向炮眼逼近。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突然,一阵巨响,只见爆破区的岩石腾空而起,它们以强大地爆发力向空中冲去!硕大的岩石由大变小冲向天空,像是在空中停留片刻,又由小变大落回地面。硝烟久久不愿离去,徘徊在爆破区上空。“警戒”时间过后,安全员检查现场,在确认没有“哑炮”时扬起了手中的小绿旗。自豪而得意地吹响了解除“警戒”的哨声。

壮观的场面使战士们激动不已,哨声一响他们欢呼雀跃,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向爆破区飞奔而去。像这样大吨位的爆破,他们还是第一次看见。

看着眼前的情景,刘总和老连长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后来,战士们给这次大爆破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无名山“遍地开花”!

微信图片_20190226174609.jpg

二、

天有不测风云。白天还是晴空万里,夜晚却刮起大风。风声鹤唳,松涛呼啸。风越刮越大,直刮得鹿跑熊吼山鸣谷应,狂风肆虐着林海,林海发出哀鸣。

连、排长在狂风中察看着每一顶帐篷,战士们顶着狂风在加固着帐篷上的每一根风绳。负责警戒炸药库和雷管区的岗哨一次次跑来向老连长报告风势。突然,一阵狂风带着密集的大雪席卷而来!风雪交加,对面不见人影。老连长倒吸一口冷气。他当机立断,立即向全连指战员下达了“待命”的命令。命令全体指战员做好一切与暴风雪博斗的准备,全体指战员严阵以待。

老连长几次迎着风雪来到炸药库和雷管区。命令警卫人员密切注视库区周围,严防“苏修”特务的突然袭击。并且,在库区周围加大了巡逻力度。

风越刮越猛,雪越下越大。这是“高寒禁区”也少有的“大烟炮”!“大烟炮”所到之处会给人们带来无穷的灾难。有的地区遭到“大烟炮”袭击,房倒屋塌。冻死和被掩埋窒息而死的人屡有报道。

突然,二排六班的帐篷被狂风掀起一角,狂风乘势刮进帐篷。霎时,帐篷顶被狂风卷起飞向天空,帐篷里的战士被这突如其来的狂风吓傻了。当他们回过神来时,毛巾、被褥已不知去向。就连牙缸、脸盆也飞出了帐篷。兄弟班排的战友们闻讯立即前去救助,他们死死拉住帐篷四围,帐篷四围才没有被狂风刮跑。

狂风刮了三天。“大烟炮”时大时小地整整刮了两天三夜!第三天的早晨才渐渐停息。“大烟炮”过后必然是大雪封门。整个营房被积雪掩埋。最深的地方足有一公尺多。战士们用了一整天才把积雪清除干净。当他们来到施工现场时,眼前的情景让他们大吃一惊。“无名山”已不是原来的模样,施工现场简直成了一片雪海,“路堑”的雏形已被掩埋殆尽。积雪最深处足有二公尺!大自然又一次给这些战士们带来麻烦。暴风雪停息后,隧道一连的战士们整整奋战了一个星期才把积雪清除干净。

微信图片_20190226174655.jpg

三、

由于“无名山”隧道是这段线路的重点工程。而且,地质条件十分恶劣,内部结构又十分复杂。再加上那时的老兵少,新兵多,技术力量差。因此,刘总一直奔波于隧道一、二连之间。他经常给战士们讲解开挖隧道的基本常识。把现场当课堂,就地取材为他们介绍经验。刘总是一个极其认真负责的人。在施工现场他既不放过每一个安全隐患,又要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对战士们提出的问题他都是认真回答亲自示范,直到战士们完全明白为止。战士们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自从“大会战”以来,刘总成了大忙人。全线的施工地段经常有他的身影出现,走到哪里就把他的技术和经验传播到哪里。大家都说他是一粒“种子”,走到哪里哪儿发芽!

“无名山”隧道按施工要求共分六步开挖,先打出第一导洞,之后按二至六导洞开挖。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克服由于地质条件恶劣而给施工带来的困难。同时,对战士们的安全也有保障。

隧道二连的工程进行得十分艰难,他们没有开挖隧道前的工程,可以直接从半山腰打开洞口。但是,他们没有机械,没有设备,就连最起码的风枪(风钻)和通风设备都没有。他们完全靠人工打炮眼。爆破后的导洞,硝烟弥漫,人们无法近前。直到硝烟散去,他们才能进到洞里把炸下的岩石和石渣运出洞外。他们就是凭着几把铁锤和钢钎,凭着几盏小马灯和土造车硬是在密不透风的导洞里掘进了二十多公尺,那可真是名副其实的“蚂蚁啃石头”。

隧道一连的施工也十分艰难。他们要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开挖出一条长达一百三十多公尺的“路堑”。他们遇到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光钢钎就被他们折断了无数根。高寒中,钢钎已经脆化,稍一用力就会被折断。炸起的石头全凭人抬肩扛,要一块一块地运出现场。那时的土造车也暂时失去了它的用武之地。在那滴水成冰的日子里,战士们没有工作手套,他们不得不赤裸着双手抱着一块块石头向“路堑”的尽头走去。手冻疼了,冻僵了,失去了知觉。他们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石头,用力搓着双手,直到恢复知觉又抱起石头继续向“路堑”的尽头走去。

棉衣上的纽扣磨掉了,前襟磨破了。他们不得不把磨得破烂不堪的棉衣挽在怀里,用蔴绳、用铁丝捆绑在腰间。那时,全线的施工部队人人都是这样。他们以“以动制冻”的忘我精神,以勇闯难关的坚强意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完成着祖国和人民交给他们的艰巨任务。这就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战士,这就是闻名天下的“老铁”!

“路堑”最深处要开挖约十五公尺。越靠近洞口难度越大。他们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一步步朝着洞口掘进。那时,连、排干部齐上阵,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发挥着他们独有的榜样作用,战士们受到极大鼓舞。在干部们的带动下,全连官兵同心协力,团结奋战,在“高寒禁区”向高山、向顽石展开了猛烈进攻!他们终于挖到了洞口,开始向导洞挺进。

正在这时,全军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消息传到了大兴安岭。这一消息给正在开展大规模施工的铁道兵带来了标准、带来了榜样。早在新兵训练时,这些新兵就对原训练中的清规戒律很不感兴趣。什么条令、什么条例,都是“苏修”那一套,都是“花架子”。尤其对铁道兵这一特殊兵种,更是纸上谈兵。“郭兴福教学法”的关键所在是:从实战出发,带着敌情练兵,这才是练兵的基本要素,是根本。会战指挥部接到命令后,“总指挥”立即向全体指战员发出号令:筑路、练兵两不误。施工现场、练兵场就是战场。要结合本职工作,练出我铁道兵的威风;练出我铁道兵的风格。

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练兵开始了。隧道一二连的官兵把施工现场当战场;把坚硬的顽石当“敌人”!他们用手中的武器——大锤和钢钎向着“敌人”的头颅砸去!他们从基本功练起,每一个人都练成了打锤能手。把双眼蒙住,可以准确无误地打中钢钎,而且是百发百中;在路面平整好后,他们又推起了土造车。土造车满载着小山似的岩石穿行在导洞里。他们练就了一身的本领,推着上千斤的石渣如走平地。不少战士被评为“推车大王”;木工班的战士们苦练硬功,能在八分三十七秒内搭起一排安全支架;爆破手动作敏捷,能在十一分四十三秒内装好十个炮眼,而且创下了百炮无哑炮的记录。

训练场上,他们个个练成了“神枪手”,练成了爆破能手。在战术上,他们摸爬滚打,能准确地利用有利于我的地形地物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去消灭敌人。那时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铁道兵就是要练出一股‘铁’劲”!大练兵、大比武培养出了一大批思想过硬、技术过硬、战术过硬的铁道兵!

开挖隧道的机械和设备终于运来了。尽管都是陈旧的、甚至是淘汰后东拼西凑起来的。但是,战士们仍然如获至宝。那天,隧道一、二连的战士们像过年一样欢天喜地。发电机启动了,发出震耳欲聋地“隆隆”声;空气压缩机启动了,发出震耳欲聋地“突突”声;通风机的马达转动了,发出震耳欲聋的“嗡嗡”声。这些声音毫不隐瞒地告诉人们:我们太老了,正在发挥着余热。向导洞里通风的风筒象一条长龙伸向工作面,把洞里的浊气一扫而光。当导洞里的电灯发出刺眼的亮光时,战士们一片沸腾!一年多没有见面的电灯终于又给他们带来光明。眼前的一切让他们感觉是一步跨进了“现代化”,隧道连队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一个小战士手提着昏暗的小马灯从导洞里走了出来,眼里含着热泪。他把小马灯紧紧地搂在怀里。他感谢小马灯给过他们光明,感谢小马灯伴随他们转战南北。他舍不得丢掉它们。

这时,从导洞里传出风枪和风镐的“哒哒”声,洞外的战士飞快地向洞里跑去,他们都想一睹“现代化”的威力!运送石渣的通道上铺上了小铁轨,一辆辆翻斗车满载着石渣穿行在导洞里。筑路机械的到来使这些战士们如虎添翼,开挖隧道的工程进行的十分顺利。

微信图片_20190226174704.jpg

四、

阳光明媚,微风习习。风儿带来阵阵暖意。过早孵化出的蝴蝶在刚刚泛青的草丛中翩翩起舞。侯鸟在蔚蓝的天空翱翔,“啾啾”的鸣叫声在告诉人们,春天来了!人气正旺的大兴安岭的春天来得格外早。或许是人员猛增的原因,亦或是气候异常。“无名山”上的雪开始融化,水珠顺着正在融化着的雪水向下流淌。晶莹剔透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刚刚开始融化的河水在冰层下缓缓流动,流水声叮咚作响。红毛柳以它顽强的生命力,在乍暖还寒的风中“爆”发出嫩芽。嫩芽艳红而透亮,像一颗颗红宝石镶嵌在枝条上。刚刚睁眼的小草,黄里透绿、绿里透黄的嫩叶迎风摇摆。“达子香”像从雪地里钻出来一样挺拔而粗壮。深褐色的枝桠上,含苞欲放的花蕾正在等待春的“命令”,一旦“令下”便竞相开放。

春意盎然,暖意融融。春天给人带来清新和惬意。严团长陪同赵副师长来到隧道一连视察工作。两位首长让两个警卫员找老乡聊天去了。他们带着老连长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安全帽走在导洞里。他们边走边谈,赵副师长不时地回头向身后的老连长询问施工情况。

赵副师长记得,在刚刚参加革命时,作为一名普通战士,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当官儿;什么是名利。他只知道,革命的目的是不让老百姓受压迫。要让老百姓有地种,有饭吃。那时,把脑袋掖在腰里闹革命,为的就是要民主、要自由。是为穷苦百姓打天下。抗战时期,他就是凭着这一股子劲,在和“小鬼子”拼刺刀时,一气“报销”了三个“鬼子”!解放战争中,他出生入死,只身炸碉堡。凭着手中的“歪把子”和战友们一起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身负重伤还坚守阵地、坚持战斗。那时,一心一意为的是祖国的早日解放。

解放了,祖国和人民给了自己荣誉、给了自己地位。在大兴安岭大会战中,赵副师长主动请缨,决心站好这最后一班岗。严团长和赵副师长并肩往导洞里走着。他们不时地为满载着石渣的翻斗车让路,不时地向战士们点头示意。赵副师长回头对身后的老连长说:“忙你的工作去吧,不能耽误你们的时间。我和老严到工作面看看。”

当他们走到工作面,看到热火朝天地劳动场面时。赵副师长情不自禁地搬起一大块石头,一下子装进翻斗车里。他还诙谐地说:“看来我还不老!”说完,哈哈大笑。突然,赵副师长的头顶落下许多碎石。和岩石打过多年交道严团长知道事情不妙,一把推开了赵副师长。几乎同时,一块篮球大的石头掉了下来。严团长还没有来的及把手收回,石头从他的手背划过。顿时,他的手背流出了鲜血。赵副师长急忙从裤兜里掏出一块雪白的手帕,一下子按住严团长的伤口。血染红了手帕。正在施工的战士们看见团长受了伤,急忙叫来卫生员为他包扎。

在回团部的路上,赵副师长愧疚地看着严团长说:“老严,为了我……”严团长明白他要说什么。他们是二十多年的战友,互相之间太了解了。他立即截断他的话,说:“老赵,什么话也不用说,我们也是战士,是共产党员,这点小伤算什么。”多么感人肺腑的话语;多么真挚坦诚的语言! 两位首长两双巨大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